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

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

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

定 价:¥26.00

作 者: 钱存训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古代史

ISBN: 9787501319190 出版时间: 2002-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61 字数:  

内容简介

  《周礼·考工记》:“筑氏为削。”唐贾公彦疏云:“古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之遗法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四云:“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于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七十八云:“古作书以削刻简札,故谓之书刀。”近人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云:“大抵秦汉公牍文多是刀刻”;又云:“刻竹削牍,镂金勒石,皆以刀作字之先河。”《辞源》刀部“刀笔”条云:“古简牍用竹木,以刀代笔,故日刀笔。”以上所引各家之说,乃系对于古代简牍制度的未加深究。不仅以为削即书刀或刀笔,更以为书刀或刀削乃为刊刻文字于简册之用者。古代确曾用刀刻字于甲骨金石,但非以刀代笔。至于简牍,皆以笔墨书写,并无以削刻字于简牍的证据。至于汉代虽用纸笔仍有书刀,盖竹木为书写材料,在纸发明以后三百年间,仍普遍应用。所以纸笔与书刀的同时存在,时间上并无冲突。其实自东汉以来,书刀的功用,早就很清楚的说明是在删削简册。郑玄虽仅说削“今之书刀”,而未道及它的功用,但刘熙的《释名》里已很清楚的下过定义。《释兵》云:“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说文》谓“刊,剥也”,和删字的意义相同,并未说是刻字,直到唐贾公彦才误解为“以削刻字”。虽然其后少数学者误从其说,可是和贾差不多同时的颜师古就已经说过:“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8〕可知以刀刻字之说,在唐时也并不存在。至于今人论书刀者,〔9〕均已考定刀笔为两物,刀用以削,笔用以书;且刀笔非用以刻字,此说已成定论。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云:“至简策之文,以刀书或以笔书,殊不可考。”但他又说:“汉之书刀殆用以削牍,而非用以刻字,故恒以刀笔并言。”沙畹(EdouardChavannes)“纸未发明前之中国书”一文论书刀用在削,笔之功用在书。”马衡“中国书籍制度研究"亦述及书刀云:“古人以刀笔并称,与所谓笔削是一个意思,并非说以刀刻字也。”王重民“刀笔考”云:“盖刀笔为两物,笔用以书,有误则用刀削去之也。”李书华“纸未发明以前中国文字之流传工具”亦云:“削与笔不同、刀与笔为二物,刀所以削去简册上所写之错误者,并非以刀刻字。正与今日用铅笔在纸上写错字时,以橡皮擦去相同。”可知书刀的功用在删除写错的简面,以便改正重写,或者削去旧简已经书写的旧面,取得新的简面,以便再行书写。至于简策之文,多系在狭仄的简面上书写一行或二行,所以如有笔误之处,可用刀削的长刃削去误处的整块简面,而非如挖改许多行中某一字之困难。因为刀削短小轻巧,携带便利,所以可和用作书写的毛笔同置一处,遇有笔误,则以削改。因此刀笔二字便形成一个常用的名词。最近在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发现的一竹筐,其中铁削、毛笔,和竹筒同置一处。[10]这可知道刀笔二物的关系。至于书刀仅是削治简牍的许多工具之一种,而非唯一的工具,可以断言。由劈剖大块竹木以至切断为一定长短宽仄的狭条,大概非仅仅长尺博寸的书刀可以胜任。因此可以推测刃坚背厚而较大的刀和锯、凿等,必系初步剖治简牍时应用的工具。而削和书刀只是书写前后,刮治简面和删改笔误时的一种工具。观于最近信阳战国墓出土的一件木质漆文具匣内,置有铜刀、铜锯、铜凿及铜刮刀各一件,谓皆系修削木简的工具。[11]可知刀削之外,锯、凿亦当是削治简牍时必备的工具。(四)形制刀削的形状,颇为相近。但是何者称刀?何者称削?从来并无一定的界说,亦有人以为削乃刀之别名者。究竟刀削有无分别?参考各家的解释,刀和削最主要的区别,似乎是在刃、背、首三个主要部分。刀系直刃,削系曲刃,弧形向内弯曲,约六十度。《周礼·考工记》:“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唐贾公彦疏云:“削反张为之,若弓之反张。”清孙诒让《正义》云:“据贾说,疑贾于诸家,咸以削为偃曲却刃,谓削形偃,折刃却向内也。”又引刘岩麟云:“削长一尺,合六而成规,是规周六尺也。周六尺,应得半径九寸五分五厘,即六十度。”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亦云:“凡刀刃皆在外,削刀独在内。”所谓刀刃在外。当系直刃。因为削系曲刃却向内,所以削背也跟着弯曲,以适应刃的弧度,此所谓削形偃也。刀削的另外一种分别,似在末端的柄首。刀的末端有环,可以佩带悬挂。削的末端有把,执取便利。《尚书·顾命》孔颖达《正义》云:“刀施钚,削用把,削似小于刀。”《礼记·少仪》日:“刀却刃授颖,削授拊。”郑玄注:“颖,钚也;拊,把也。”刘熙《释名·释兵》日:“刀,到也,其末日锋,若锋刺之利也;其本日环,形似环也。”宋陈祥道《礼书》卷二十二云:“然则直而本环者刀也;曲而本不环者削也。”根据各家的说法,似乎削是曲刃,偃身,面狭,下端用把,较刀为小。刀是直刃,直身,面较阔,下端有环,较削为大。虽然如此,实际上的区别亦非如此清楚简单。有的是平刃直身者下端有把,有的曲刃偃身者柄首有环。罗振玉《古器物识小录》云:予所藏古削中环者二,而予藏古刀中鸾刀与疏首之刀亦略偃,但其度甚微。牺首柄二刀侧偃度有加,诸刀皆尺二寸,与鸾刀同,其为割用之刀无疑。则刀亦未尝不偃,但不如削较甚耳。惟战阵之刀与小刀直而不偃。……

作者简介

  钱存训,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文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博士。现任该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编著有中、英、日、韩文本《书于竹帛》及《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英文本《中国书目解题汇编》、《古代中国论文集》、《区域研究与图书馆》及中文本《中国书籍纸墨及印刷史论文集》、《中美书缘》等专书和有关图书目录学、书史、印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论文百余篇。另有《留美杂忆》、《回顾集》及《中国印刷史书目》等教种在编辑中。

图书目录

版说明(钱存训)
序言(李致忠)
前言(潘铭燊)
前编:论文选集
 一、典籍和制度
  中国古代文献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简牍制度
  封泥小识
  汉代书刀考
  《战国策》析评
 二、造纸与制墨
  纸的起源新证
  中国古代的造纸原料
  书籍、文房及装饰用纸考略
  家庭及日常用纸探原
  中国墨的制作和鉴赏
 三、雕板与活字
  中国印刷史的定义和研究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实物
  中国雕版印刷技术杂谈
  中国历代活字版综述
  论明代铜活字版问题
 四、影响及功能
  中国对造纸术及印刷术的贡献
  纸和印刷术的东渐与南传
  中国发明造纸和印刷术早于欧洲的原因
  欧洲印刷术起源的中国背景
  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能
后编:著述叙评
 一、题跋及序言
  英国剑桥藏本《橘录》题记
  精写本《江村书画目》题记
  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序言
  袁同礼《中国艺术及考古学西文目录》序言
  潘铭棠著《非花轩杂文》序
 二、评论与介绍
  克伦普《谋略:战国策研究》评介
  齐可德《十竹斋书画谱》复制本评介
  马考文《朝鲜古活字版书影集》评介
  麦克吕尔《中国手工造纸》评介
  饶宗颐著《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评介
 三、写作缘起
  《书于竹帛》写作缘起
  《书于竹帛》李学勤序
  珍贵的书缘:悼念李约瑟博士
  《纸和印刷》李约瑟序言
  《纸和印刷》作者自序
 四、读者评介
  喜读钱存训博士英文本《纸和印刷》
  李约瑟系列的首本华裔学者著作《纸和印刷》
  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
  中国书籍及有关印刷史研究的重要收获
  评钱存训著《书于竹帛》上海新版
附录:
 记国家图书馆为钱存训先生颁发荣誉状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