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简明中国哲学通史

简明中国哲学通史

简明中国哲学通史

定 价:¥36.00

作 者: 高令印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561520048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563 字数: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贯通古今的中国哲学史,适用于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学用书。全书分绪论、四编十五章,论述从远古至当代中国主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先秦和秦汉哲学思想、道与道教的形成、佛教的传入及其义理、儒家由玄学至朱子学、心学与气学、宋学与汉学、渐进与革命思潮、释道之学、实用主义在中国、毛泽东思想、现代新儒学与东学西渐、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等。书中凸显了儒家思想在儒释道三家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强调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与南宋理学家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还专节评述了谭峭、陈抟、白玉蟾、游酢、杨时、王廷相、李光地、陈樱宁、印顺、辜鸿铭、杨献珍、陈荣捷等一些尚少论及的哲学家及其思想。这本书是通史性的,对每个问题和人物只是一般性的论述,但是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哲学历史,涉及上百个哲学家,反映出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是用过功的,是十分热爱自己国家民族的哲学和文化的。<

作者简介

  高令印,1935年生,山东阳谷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世界禅文化联谊会副会长等。主要教研朱子学、禅学,发表论文200多篇,著有《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述考》、《闽学概论》、《中国文化纲要》、《李退溪与东方文化》、《中国禅学史》、《王廷相评传》、《游诈评传》、《厦门宗教》等。部分著作被译成韩文,获韩国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

图书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编  远古夏商西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周公的天命论和制礼作乐
第一节  生平事迹
第二节  以民为本的天命论
第三节  制作礼乐制度
第二章  阴阳观念和《周易》八卦说
第一节  阴阳观念的产生及其运用
第二节  八卦的由来和结构
第三节  《周易》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尚书》、《国语》中的五行说
第一节  《洪范》中最早提出五行观念
第二节  《国语》申对五行的解释
第二编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  道家
一  老聃
二  宋妍  尹文
三  庄周
四  杨朱
第二节  儒家
一  孔丘
二  子思
三  孟轲
四  《易传》
五  荀况
第三节  墨家
一  墨翟
二  后期墨家
第四节  法家
一  前期法家
二  韩非
第五节  名家
一  惠施
二  公孙龙
三  辩者二十一事
第六节  阴阳家
一  邹衍
二  《四时》《水地》中的阴阳五行说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  汉初黄老之学
第二节  董仲舒
第三节  王充
第四节  谶纬神学与《白虎通》
第三编  东汉末至两宋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道教的形成与道家的道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道家的道与道教的神仙系统
第三节  道教的教义和道观
第四节  道教主要思想家
一  葛洪
二  寇谦之
三  陶弘景
四  谭峭
五  陈抟
六  白玉蟾
第二章  佛教的传入和中国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创立和传入中国
第二节  佛教的基本义理和修悟
第三节  佛教主要思想家
一  慧远
二  僧肇
三  竺道生
四  慧能
五  宗密
六  契嵩
第三章  儒家由玄学至朱子学
第一节  玄学
一  何晏和王弼
二  裴頠和欧阳建
三  《庄子注》
第二节  神灭论
一  南朝早期神灭论
二  范缜
三  范缜以后的神灭论
第三节  天人交相胜
一  柳宗元、刘禹锡的生平和著述
二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
第四节  理学
一  韩愈与道统
二  濂学与周敦颐
三  关学与张载
四  洛学与程颢、程颐
五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与游酢、杨时
第五节  朱子学
一  闽学及其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
二  朱熹的生平和著述
三  朱熹集传统哲学之大咸
四  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
第四编  元明清近现代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心学与气学
第一节  许衡
第二节  王阳明
第三节  王廷相
第四节  王夫之
第二章  宋学与汉学
第一节  李光地
第二节  戴震
第三章  渐进与革命
第一节  康有为
第二节  严复
第三节  孙中山
第四章  释道之学
第一节  太虚
第二节  印顺
第三节  陈樱宁
第五章  实用主义
第一节  胡适
第二节  实用主义在中国
第六章  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第一节  陈独秀
第二节  毛泽东
第三节  杨献珍
第七章  现代新儒学
第一节  辜鸿铭
第二节  熊十力
第二节  牟宗三
第四节  陈荣捷
结语: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