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中国人生而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风雷激荡的大时代。改革开放的潮流波澜壮阔,滚滚向前。然而,改革的进程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路顺风凯歌前进,而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形成或大或小的冲突。即使改革本身,也会犯下这种或那种错误。在前进的历程中,改革有失败、曲折和反复,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如我在纪念中国改革20周年时曾经指出过的,改革时代和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时所描绘的时代所具有的相似特征:“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中国人历来有由当代人将当时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便以史为鉴的传统。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更应当对我们的成功与失误,进步与挫折加以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过往经验,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把改革开放的事情办得更好。然而,在旧时代中,修史的权力基本上被官家所垄断,以致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被简约阉割为帝王的“起居注”,以此为基础修成的“正史”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帝王家谱”。其间,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而增删修饰,更使历史丢失了它的真面目。在新时代里,这种做法不应当再重复了。改革开放是大众的事业,亿万工农群众、专业人员、企业家、政治家参与了这一事业。将他们的辉煌业绩和失败挫折记录下来的最合适的笔者,莫过于现代社会中的“无冕之王”::新闻记者。新闻写作所要求的翔实准确,使新闻分析成为作这种活历史记述的最佳文体。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财经》杂志丛书这套由《财经》杂志以不同的内容选辑而成的书,便是如此这般地使昨天的新闻成为了今天的历史。不过,它是一部未完成的历史,因为改革还在继续,每一天都上演着激动人心的大戏,我们的财经媒体也源源不断地取得鲜活的素材。《财经》杂志在我国的专业人员乃至一般民众中有着很高的声誉,这不仅是因为它用自己如椽之笔向经济中的黑暗行为投去一枝枝投枪,而且是因为《财经》杂志集合了一批有抱负、有才华、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他(她)们在迷雾重重的资本市场上,凭着赤诚的心,用单薄的肩扛起了他(她)们本来难以扛起的重担。在此次印行的《黑幕与陷阱》一书中,包括了《基金黑幕》、《谁在操纵亿安科技》、《庄家吕梁》、《银广夏陷阱》、《蓝田神话凋零》等七套报道。《财经》的读者对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想必都记忆犹新。《黑幕与陷阱》编辑的话说道:“重行整理这些报道之时,《财经》编辑部既感到自豪,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感到遗憾。自豪是因为每篇报道都对澄清市场有所助益;遗憾是因为报道中所揭露的阴暗一面虽有衰减之势,却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我们读到这段话时,有谁能够不与我们可敬可爱的新闻工作者一起自豪和哀伤呢?而在另一本《管制的黄昏》中,则是记录了中国电信::这个原来高度垄断行业的制度变迁,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悲欢离合。《管制的黄昏》注定了我国电信业将要经过清冷漫长的夜,迎来一个竞争性市场阳光明媚的早晨。此时此刻,中国电信涨价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发生着激烈地反应,它警示着人们,改革还未有穷期。在市场经济中,报纸、杂志也是商品,但是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承载着诸多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的特殊商品。因此,如何协调业者的近期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长远看,越趋近于社会利益而避免急功近利,越能获得市场利益。因为社会的利益就是读者的利益,保证了社会的利益也就保证了读者的利益,而读者又是媒体的最终消费者。然而,经济现象往往扑朔迷离,普通投资者不一定能够凭直觉识别什么是自己的利益所在,这就使虚假报道和似是而非的“理论”能够行于一时,也必定会有些人禁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而背弃良知、贻害社会以致自毁长城。所以要办好媒体就必须秉持一心为读者的理想,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见,通过自由表达对于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来服务社会。媒体的操持者,还应当有对于新闻事业的感情和敬畏,以及对于无冕之王这一桂冠的持久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