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类一切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为此,研究历史,必须对历史上诸问题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述评,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史家要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史德,才能写出“资治当今,垂范后世”的一代信史,使读者从史实中得到启迪,悟出历史规律,进而确定自己认可的道理,因此,历史研究追求一个“真”字。但是,任何叱咤风云的英雄,或者惊心动魄的事业,只能出现一次,不会重演,不可能像化学反应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反复再现,它们于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消失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滔滔历史东流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真迹——档案,这是历史对我们的厚爱,让今人从档案中去认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令人扼腕的慷慨悲歌。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在《尊史》中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就是这个道理。档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总的讲它的内容真实可靠,加之其信息内容不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因而人们相信其权威性。但是,档案产生的因素十分复杂,一些伪造、篡改的档案亦混杂其间,真伪杂厕,以假乱真,必须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