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论
一、《伤寒论》简介
(一)《伤寒论》的产生与沿革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二、《伤寒论》中六经的概念
三、《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辨证的涵义
(二)六经辨证的方法
(三)六经辨证与其它辨证的关系
1.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2.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3.六经辨证与病因辨证的关系
(四)六经病的传变
四、《伤寒论》的论治法则
五、《伤寒论》的再认识
各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第二节 太阳病证
一、太阳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证
2.桂枝汤禁忌证
3.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新加汤证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2.麻黄汤禁忌证
3.兼证
(1)葛根汤证
(2)大青龙汤证
(3)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二、太阳腑证
(一)蓄水证
(二)蓄血证
1.桃核承气汤证
2.抵当汤证
3.抵当九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虚证实证
四、表里先后治则
五、标本缓急治则
六、热证
(一)桅子豉汤类证
1.桅子豉汤证
2.栀子厚朴汤证
3.栀子干姜汤证
4.栀子豉汤禁忌证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七、虚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救逆汤证
4.桂枝加桂汤证
(二)阳虚兼水气证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三)脾虚证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2.小建中汤证
3.桂枝人参汤证
(四)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五)阴阳两虚证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3.炙甘草汤证
八、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二)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
2.大陷胸九证
3.小陷胸汤证
(三)寒实结胸证
(四)结胸证治禁与预后
九、脏结证
(一)脏结辨证
(二)脏结证治禁及危候
十、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治
(四)痰气痞证
(五)水痞证
(六)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
十一、上执下寒证
十二、火逆证
十三、误治后杂证
十四、欲愈候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一、风寒湿痹证
(一)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证
(二)甘草附子汤证
二、饮停胸胁证
三、胸膈痰实证
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
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
1.麻黄汤证
2.葛根汤证
3.葛根加半夏汤证
(二)太阳少阳合病
(三)三阳合病
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
(二)太阳少阳并病
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
附录原文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第二节 阳明病证
一、阳明经表证
二、阳明热证
(一)桅子豉汤证
(二)白虎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猪苓汤证
三、阳明实证
(一)承气汤证
1.调胃承气汤证
2.小承气汤证
3.大承气汤证
(二)润导法证
1.麻子仁九证
2.蜜煎方及猪胆汁方证
(三)下法辨证
(四)下法禁例
四、阳明寒证
五、阳明虚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证
(一)湿热发黄证
1.茵陈蒿汤证
2.桅子柏皮汤证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二)寒湿发黄证
(三)被火发黄证
(四)合病发黄证
二、血热证
(一)衄血证
(二)下血证
(三)蓄血证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第五节 阳明病欲解时
附录原文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治禁
第二节 少阳病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小柴胡汤禁例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柴胡桂枝汤证
三、大柴胡汤证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
附:热入血室证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 太阴病证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表证
二、太阴腹痛证
三、太阴发黄证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三、太阴转属阳明证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三、少阴病治禁
第二节 少阴病证
一、少阴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
(二)通脉四逆汤证
(三)白通汤证
(四)白通加猪明法汤证
(五)附子汤证
(六)真武汤证
(七)吴茱萸汤证
(八)桃花汤证
(九)少阴可灸证
二、少阴热化证
(一)黄连阿胶汤证
(二)猪苓汤证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一、太少两感证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二、少阴急下证
三、阳郁四逆证
四、热移膀胱证
五、伤津动血证
六、少阴可刺证
第四节 咽痛诸证
一、猪肤汤证
二、甘草汤与桔梗汤证
三、苦酒汤证
四、半夏散及汤证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欲愈证
二、阳回可治证
三、正衰危重证
第六节 少阴病欲解时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 厥阴病证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一)乌梅丸证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三)麻黄升麻汤证
二、厥阴寒证
(一)当归四逆汤证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证
(三)吴茱英汤证
三、厥阴热证
第三节 厥逆辨证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二、辨厥逆证
(一)热厥
1.热厥的特点与禁忌
2.热厥轻证
3.热厥重证
(二)寒厥
1.阳虚阴盛厥
2.冷结膀胱厥
(三)痰厥
(四)水厥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第四节 辨呕哕下利证
一、辨呕证
(一)阳虚阴盛证
(二)邪转少阳证
(三)痈脓致呕证
二、辨哕证
(一)误治胃寒证
(二)哕而腹满证
三、辨下利证
(一)下利辨证
(二)实热下和证
(三)虚寒下利证
1.阳虚阴盛下利证
2.虚寒下利兼表治则
3.虚寒下利转归
第五节 厥热胜复证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一、正复可愈证
二、正衰危重证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第二节 霍乱病证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和异同
二、霍乱治台法
三、愈后调养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
并治台
概说
第一节 阴阳易证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一、后劳复证治
二、差后饮食调养
附篇:
赵本《伤寒论》原文排列次序及意义
附录:
一、条文索引
二、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