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

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

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

定 价:¥28.00

作 者: 水延凯等编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礼品书

ISBN: 9787300021355 出版时间: 2003-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492 字数:  

内容简介

  第三版前言《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从1996年4月出版至今已6年多了,从1994年8月定稿算起更有8年多了。这8年多时间,是世界风起云涌的8年,是中国突飞猛进的8年,也是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不断进步的8年。相对于跨世纪的这8年来说,《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从内容到形式都落后了,都需要重新修订了。从1996年4月到2002年3月,《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已印刷9次,发行9l000册,年均15000册左右,即比1988年6月到1996年4月《社会调查教程》年均发行约10000册增加了近50%。显然,这本教材自问世以来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而且年均发行量仍呈上升趋势。据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占发行总量33.1%(即5695l册)的300条销售信息的统计,《社会调查教程》及其修订本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89个单位,其读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师生,各级党校、各类干校和各种培训班的教师和学员,各级各类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了搞好对《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的再次修订,更好地满足上述读者群的实际需要,我们曾经访问过一些读者,并做过一些通讯调查。根据这些访问和通讯调查的意见,以及作者自己从事调查、教学的实际感受,我们确定了《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的修订原则,即在坚持原基本框架、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做到“三性一化”:①新颖性,即努力反映20世纪末或2l世纪初的国情、世情和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实用性,即努力适应上述各类读者、特别是高等院校社科专业师生的实际需要;③简明性,即努力做到结构简明、内容简明、文字简明;④规范化,即努力符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的规范化要求。这次修订工作,从2000年10月开始,经过约18个月的酝酿、准备和8个月的撰写,现已全部完成。从实际结果看,这次修订的主要方面是:(1)调整逻辑结构,即将《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的19章,修订为《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的17章,并分为5篇。第一篇概述,包括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等2章;第二篇准备阶段,包括社会调查的准备、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调查方案的设计等4章;第三篇调查阶段,包括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集体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6章;第四篇研究阶段,包括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思维加工等3章;第五篇总结阶段,包括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等2章。这样,就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全书结构层次更清晰,内容安排更合理、更简明。(2)吸取最新成果,即吸取近8年来国内社会调查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社会调查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丰富了《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的内容。例如,关于中国社会调查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关于抽样调查中的样本规模问题,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关于文献调查中的内容分析问题,关于访问调查法中的电话访问问题,关于问卷调查中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原则问题,关于编码问题,关于实验调查法的种类问题,关于文字资料的审查和分类问题,关于问卷资料的整理问题,关于统计分析和统计软件的应用问题,关于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问题,关于调查报告的评估问题,关于调查成果的应用问题,关于调查工作的总结问题,以及关于统计用表问题等等,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3)更新引用资料,即《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所引用、介绍、列举的各种历史文献、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实际例证、统计软件,以及各种表格、图形等等,都尽可能从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国内正式出版的具有权威性的报纸、期刊、杂志、著作、统计年鉴中摘取、引用。这样,读者在阅读《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时,不仅能从中学到有关社会调查理论、方法和过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获得许多最新、最具有权威性的现实资料。例如,关于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内34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简要介绍,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4)压缩文字篇幅,即在新增“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这一章的情况下,把《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的19章压缩为17章,实际减少了3章。其中,删除了l章,即第十三章“几种专题调查”。合并减少了2章,即把原第十五章“统计分析(一)”和第十六章“统计分析(二)”,合并为新的第十四章“统计分析”;把原第十七章“思维加工(一)”和第十八章“思维加工(二)”,合并为新的第十五章“思维加工”。此外,在论证和文字表述方面,也进行了适当压缩。这样,全书在增加许多新内容、新资料的情况下,文字篇幅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压缩了约10%。(5)改进表达形式,即在表达形式、版面设计等方面,按照2l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的规范化要求做了较大改进。具体地说,就是:在每一篇的篇目之后,加了一段简短的导语,以概述学习全篇的主要目的。在每一章的章目之后,加了一个提纲式的“重点问题”,以说明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每一章论述的内容之后,都有简明扼要的“本章要点”、“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以利于读者对有关章节主要内容的学习、把握、思考、复习和应用。同时,在每一章后面列有“阅读书目”,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扩展知识。另外,在版面设计上也比较活泼和醒目。通过再次修订,我们主观上希望《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不仅在社会调查理论、方法和过程的内容方面能更好地反映新的时代特色,更好地满足上述几方面读者的需要,使它在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等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而且在论证质量、内容表达、文字写作、版面形式等方面也有较大改进。但是,客观上是否达到了上述目的,《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还存在着哪些缺点和问题,我们都迫切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调查学同行的评论和指正。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和应用社会调查的知识和技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建议,我们已安排在完成本书的修订工作之后,马上着手编撰《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暂定名)一书,作为《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的姊妹篇,供广大读者参考。参与《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修订工作的是:第一至三章,水延凯;第四章第一至三节,水延凯;第四章第四节,水延凯、罗教讲;第五章,水延凯、柳祥珍;第六至十二章,水延凯;?第十三章,水延凯、赵晓平、水一波;第十四章,罗教讲;第十五章,水延凯;第十六章,水延凯、柳祥珍;第十七章,柳祥珍、水延凯;附录,水一波、赵晓平。全书最后由水延凯统改、定稿。《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的修订和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积极支持,得到了周蔚华先生、潘宇女士、王立新先生的热情帮助,特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水延凯2002年11月18日于孝感

作者简介

暂缺《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修订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一、社会和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任务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一、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
    二、有效改造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四、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五、端正党风学风的基础一环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
    一、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一、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二、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
    三、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以来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一、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三、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调查
    二、列宁与社会调查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
    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调查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调查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总结阶段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调查课题及其类型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
    一、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务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二、形成研究假设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
    一、调查人员的选择
    二、调查人员的培训
   第四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第一节 社会指标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
    二、社会指标的类型
    三、社会指标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三节 社会测量及其尺度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二、社会测量的层次
    第四节 主观社会指标的测量
    一、主观社会指标的基本种类
    二 主观社会指标的测量方法
   第五章 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节 调查指标的设计
    一、设计调查指标的过程
    二、设计调查指标的原则
    三、操作定义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一、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
    二、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几种方法
    二、试验调查的实施
   第六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
    一、社会调查的两种类型
    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第二节 普遍调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普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快速普查
    第三节 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典型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重点调查和个别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
    二、抽取样本的类型和方法
    三、抽样误差的计算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一、文献及其种类
    二、文献调查的重要意义
    三、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二、搜集文献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一、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二、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一、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二、文献调查法的局限性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实地观察法
    二、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
    一、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
    二、实地观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一、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法的优点
    二、实地观察法的缺点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一、接近被访问者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
    四、引导和追询
    五、访谈的结束
    六、再次访问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
    四、做好访问记录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第四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一、访问调查法的优点
    二、访问调查法的缺点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集体访谈法
    二、集体访谈法的种类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
    一、集体访谈前的准备
    二、集体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三、做好集体访谈后的工作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
    一、集体访谈法的优点
    二、集体访谈法的缺点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
    一、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二、反向头脑风暴法
    第五节 德尔菲法
    一、什么是德尔菲法
    二、派生德尔菲法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二、问题的种类、选择和结构
    三、问题的表述
    四、回答的方式及其说明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二、努力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三、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第四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二、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第十二章 实验调查法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
    二、实验调查法的种类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
    三、多实验组设计
    第三节 实验调查的实施
    一、实验者的必备条件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三、实验过程的控制
    四、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一、实验调查法的优点
    二、实验调查法的缺点
   第十三章 几种专题调查
    第一节 民意调查
    一、民意调查的由来和发展
    二、民意调查的主要特点
    三、对民意调查的评价
    第二节 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三、市场调查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家庭调查
    一、家庭的概念和家庭调查的意义
    二、家庭调查的主要内容
    三、家庭生活的特点和家庭调查的方法
   第十四章 整理资料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一、整理资料的重要意义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一、审查
    二、分类
    三、汇编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一、检验
    二、分组
    三、汇总
    四、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十五章 统计分析(一)
    第一节 相对指标分析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节 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
    一、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的概念
    二、集中量数的分析方法
    三、离中量数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因素分析
    一、因素分析的概念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
    三、差额因素分析法
    四、并列因素分析法
    第四节 动态分析
    一、动态分析的主要指标
    二、动态数列长期趋势的测定
    三、季节变动的测定
   第十六章 统计分析(二)
    第五节 相关和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概念
    二、相关系数的测定
    三、一元线性回归
    四、多元线性回归
    五、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
    第六节 抽样推断分析
    一、抽样推断的概念和特点
    二、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
    三、参数估计
    四、假设检验
    第七节 预测分析
    一、预测的种类、原则和步骤
    二、预测方法
    三、回归预测
    第八节 综合评价分析
    一、综合评价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二、聚类分析法
    三、综合指数法
   第十七章 思维加工(一)
    第一节 比较和分类
    一、比较法
    二、分类法
    第二节 归纳和演绎
    一、归纳法
    二、演绎法
    第三节 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法
    二、综合法
    第四节 抽象和具体
    一、从具体到抽象
    二、从抽象到具体
    第五节 证明和反驳
    一、证明及其规则
    二、反驳及其方法
   第十八章 思维加工(二)
    第六节 矛盾分析法
    一、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
    二、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三、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七节 质量分析法
    一、把握事物的质
    二、识别事物的量
    三、探究事物的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节 因果分析法
    一、形式逻辑的因果分析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分析法
    第九节 系统分析法
    一、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系统的内在结构
    三、揭示系统的整体质和整体功能
    四、探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第十节 结构—功能分析法
    一、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二、黑箱方法 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
   第十九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
    一、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二、主体部分的几种结构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确定和提炼主题
    二、研究和选择材料
    三、精心拟定提纲
    四、形成书面报告
   附录一 随机数表
   附录二 正态分布概率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