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是中国语言学研究走向年轻化和学术研究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几件大事。1993年,中国语言研究的先驱、杰出的语言学家、《中国语言学年鉴》总顾问吕叔湘先生恰逢90华诞。吕叔湘先生自30年代起就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以及语言知识的普及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理论、汉语语法、汉语方言、汉语史和古代汉语、汉外对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文字改革、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诸多方面。吕叔湘先生严格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不仅是语言学界的楷模,也是我国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总结吕叔湘先生的重要学术成就,学习吕叔湘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0月20日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庆祝吕叔湘先生90华诞学术讨论会。老中青济济一堂,呈现了我国语言学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后继有人。1993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加上与港澳台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的研究与应用将会成为时代问题。必须加快步伐,更新方法,面向社会,服务现实,成为中国语言学界共同的呼声。为此,同年相继在北京召开了以体现20世纪的时代精神和当代语言学的发展潮流、交流各地同道的研究成果、推进我国的汉语语言研究为宗旨的,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会议:一是第四届全国现代语言学研讨会,一是第六届北京中青年语言学研讨会。会议内容广泛,视野广阔。有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家充分认识到语言行为是融合在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之中的,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必须放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背影中进行,并结合其他社会因素作综合考察,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言学理论。1993年4月26日在宁波市召开了“《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宗旨明确,无声地为汉语规范化做出了贡献;它继承了我国辞书编纂的优良传统,并有许多创新和发明,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问世以来,在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语言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语言、特别是它的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词新语大量涌现,许多词语派生出新义,产生了新的用法,专门科学术语和方言俗语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和进入社会用语之中。为了促进汉语的规范化,同时面对汉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这种变化,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开始进入实质性工作。无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纂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