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经历了历史的无数次阵痛与劫难之后,已步入了创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期。然而,这种创建是不可能在缺少对比的孤立状态下自给自足地实现的。因此,对人类文明社会所产生的各种主张做一番纵横的考察,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这一点,列宁曾说过:“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全面地了解和审视关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主义”(pninciple),对于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将会是大有裨益的。无所遵循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而有所遵循的行为却向我们展开了无限的思索空间。鉴于这种状况,对于欲求较全面地了解人类文化在主张方面的体现的人们来说,本书的编纂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既然工具是由于不同的作用而被创造出来的,那么,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作用的理论和参考工具书,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由刘建国等人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负责编纂的这部《主义大辞典》,应该说在这方面就是一部较好的指南和参考工具。此书收入词条2352个。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人口学、美学、军事社会学、伦理学、神学、心理学、社会生物学、境遇伦理学、艺术心理学、逻辑学等几十个学科,几乎囊括了近两千年人类社会生活中纷繁庞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理论系统、伦理形态。较全面地展现了这方面的基本概况。撰文注意具体分析词条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根源、社会价值乃至发展变化等。在阐明其含义的同时,在一些词条中扩大了知识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富于创建的见解。通过这一方便的检索系统,将为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党政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社会科学理论爱好者、外事部门等提供一个客观公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衡量标准的参照系统,以为规范行为、制定政策或构建我国更趋完备的社会科学理论的系统化所用。通过对这一系列人类社会生活中主张的综览及对这些文化现象对照后的启迪,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作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之手,对于他们来说其中的困难有许多是难于想见的;我钦佩他们这种不畏艰险的求知勇气和重视理论的鉴别意义的治学态度。需要指出的是,该书虽然号称《主义大辞典》,但由于资料与时间乃至专业的限制,仍然尚有相当部分的词条未被收入。另外,用有限的篇幅去诠释任何一种主张都不一定十分贴切,因此,对一些词条的概述只能说是取得了一个极有限的“近似值”。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到更宽广的领域中求得完整的、历史的了解和把握。此外,由于本书的内容所涉及的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它的完善化就只能是历史进程中相对运动的结果。当然,撰文体例的不尽统一,一些词条资料略嫌单薄,有些词条的界说尚存在商榷的余地,也都是本书的不足。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就必须有待于时日,下更大功夫。作为业余研究,这部工具书的编纂者们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为读者提供了解各种主张由来始末的线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深信本书会达到它预期的目的,同时也相信读者会以严格的科学批判精神去分析和鉴别这些主张,从而完成自己的价值判定。同时也希望将来会有更优秀的版本出现,以更好地完成这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的文化工程的建构。这是一项浩繁巨大的系统工程,古今中外社会科学理论的著述汗牛充栋,要想通读一遍,无所遗漏,那将不是任何极有限的力量所能独力完成的。如果说人类对于生命及真理的追求(就某种单一内容的意义上来说)是一致的话,那么为什么竟会产生出如此多的、如此歧异的主张呢?这不能不说是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古老而又严峻的课题。正如帕斯卡尔所说,这就是“我们写一部著作时所发见的最后那件事,就是要懂得什么是必须置之于首位的东西”。是为序。邢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