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59年7月13日生于浙江省温岭县。1982年大学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童庆炳教授攻读文艺学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文学前沿》丛刊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中国美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破镜与碎影》等。发表论文约150余篇。一、 基本经历1、学习经历:1978—1982,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本科;1985—199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含博士),获得博士学位。2、工作经历:1982—1985,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1991—1999,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3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3、教授课程:l、文学理论(大学本科基础课,自1992-1998)2、90年代审美文化(大学本科选修课、研究生学位课,自1995-1998)3、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生学位课程,自1998年开始)4、学术兼职: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文化研究》丛刊主编 《文学前沿》丛刊副主编二、成果获奖:1、《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17.5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此书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2、《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与徐莉萍合作),10万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本书获第三届(199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3、《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获得北京市第五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主持的科研项目:1、 主持国家85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发展”(1996年- 1999年)。金额2万元。2、主持国家教委1998年度社会科学项目“文化诗学:西方与中国”。金额2万元。3、主持北京市百人工程项目“90年代审美文化”(1996-1999),金额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