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叙述与中医处方有关的实用知识。内容包括常用方剂、随症加减用药、常用药对、常见缺药代用药和常用中成药五个部分,共收入中药方剂和中成药850余种,并有简略文字说明。本书处方内容全面、简明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可供中医师参考,也可作为学习中医的辅助教材。片断:绪言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依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组方原则,选用适当的药物,酌定恰当的剂量和剂型的药方,是实施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治法,是指治疗方法。它是根据四诊所得到的病情,通过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确定的。临床上就以此来选方、组方,故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前人把二者的关系概括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方剂是根据治法选定的,但治法只能通过方剂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选(组)方之前一定要先确定治法,否则处方(方剂)就不会有好的疗效。方剂的组成,既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也不是单纯药效的相加,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即方剂的组成原则。它将方中药物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分成四个部分,即君(主)、臣(辅)、佐、使。君、臣、佐、使的含义如下:君药:是治疗病因或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导性药物。有些方剂就是用君(主)药命名的,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臣药:有两种含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君药的疗效,更好地治疗病因或主症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含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的烈性;三是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含义。一为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为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从以上君、臣、佐、使的含义看,君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而臣、佐、使药并不一定每方中都具备,或缺其一,或缺其二不等。有的方剂君、臣药就兼有佐、使药的作用。君、臣、佐、使药味的数目,并无硬性规定。但在一般方剂中,君药只有一味,在较复杂的方剂中也有二至三味者;臣、佐药三至五味;使药一般是一味,也有二味者。另外,君、臣药还有可变性。君、臣药是由其所治之证确定的,根据所治证的变化,君、臣药也要相应予以改变,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临床应用成方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病人的体质、年龄,四时气候,地区差异等灵活应用。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应用时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此即前人所说的:“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常见的组成变化有以下3种:1.药味加减的变化:是指方剂在君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病情的变化,可以改变其臣、佐、使药的配伍。此变化又可分为2种:(1)随证加减。即君药及主证不变,随次要症状或兼证增减方中的次要配伍药味,以适应病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