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集普通一兵

普通一兵

普通一兵

定 价:¥15.80

作 者: (苏)巴维尔·茹尔巴著;金人,陈大维译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丛编项: 革命英雄主义金典
标 签: 传记小说 长篇小说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6151563 出版时间: 1998-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9cm 页数: 387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纪实的传达室记小说失去父母的流浪儿马特洛索夫被儿童教养院收养。在辅导员老师的教导帮助下,生活幸福,健康成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积极要求参军,后入军校学习,在艰苦环境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上前线之后他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火力点久攻不下,马特洛索夫奋不顾身地上前突击,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火力点的枪眼,为胜利的到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马特洛索夫牺牲之后被追赠为“苏联英雄”的称号,他的故事曾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广泛流传,小说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真实而感人。

作者简介

  附录作者自传我姓茹尔巴(斯可理普尼科夫),名字叫巴悦尔·捷林琪叶维奇;生在德涅伯罗彼得洛南斯克省彼特洛巴甫洛夫斯克区,一个叫做特洛依茨基的草原村庄里。父母是贫农。他们没有活到革命胜利,但是死的时候都还不老,——贫困和受压迫的情况把他们赶进了坟墓。母亲做零工累坏了身体,简直是骨瘦如柴地拖了几年。哥哥们和最小的我(当时还是少年)间歇地在地主和富农家里作雇工。我非常希望上学校,但是初步知识是我化了痛苦的代价才获得的。我穿着破衣烂衫,时常饿着肚子,走到几公里外的乡村小学去读书。往往回来时两只脚都冻坏了。在学校里,铅笔和练习本是很缺的。大家常常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我是在地上有雪的时候抓着空儿去上学的。秋天和春天就要去做农人或者去做地里活。尽管这样,但毕业时三个获得奖状的学生中我也是其中之一。革命前我在学校里的学习就到这儿为止了。因为迫切需要挣一口饭吃,双亲去世后,我就流浪起来,在富农家里和寺院里住过和干过活,在里波皮埃尔伯爵的庄园里当过小工,一九一五年五月间不到入伍年龄就被拉去当了兵。从一九一五到一九一八年我是在伊兹马依洛夫团里当普通兵—一到过彼得格勒和西南战线,后来又回到彼得格勒。参加了二月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一九一八年年底到一九二二年,我在北顿巴斯铁路的伊前姆铁路总工厂当小工和标计员,我又从那儿被派到彼得格勒夫学习,这是我盼望了很久的事情。经过艰苦顽强的准备之后,在一九二二年进了国立艺术史学院,后来转到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在那里毕了业。还在当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在期刊上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是只有高尔基才最后决定了我的文学命运。一九三二年高尔基给我寄来了一封信和一本我所著的《撂荒地》,这本书是在国立文艺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被他用编辑的眼光涂改得一塌糊涂。高尔基表示惋惜说,这本书没有经过充分加工,于是他亲手把它修改了四分之三(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当作珍贵的纪念品),但他在这里承认我显然有过很多经历,见闻很广,我有可以写的东西,而主要的,照他的话来讲,我无疑是有文学天才的。这是一张进入文学界的许可证。同高尔基的交往使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主要的是学会了顽强地进行自我修养,忠诚”地和忘我地热爱文学工作。就在一九三二年发生了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我被接受为联共(布)候补党员,后来又转为联共(布)正式党员。参加布尔什维克党的战斗队伍,使我的生活有了意义,并使我懂得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是我一生的最高目标。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初时期,我就当志愿军上了前线,参加了许多次战役,一直在工农红军部队里,一九四三年五月间,我才困残废离开了队伍(我现在仍是卫国战争的二级残废军人)。我著的书,有:《撂荒地》(出了两版),《最高的奖赏》、《危险的歧途》、《生产队员的日记》,《第一次快乐》,《朋友们》,《复活》,《亚力山大·马特洛索夫》(即《普通一兵》)。《亚力山大·马特洛索夫》这本书的俄文本大量出了好几版,已经并正在用苏联各民族的文字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字出版。我的健康情况虽然不好,我却更加愿意多多地和好好地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金铜山
   第二章 罂粟花为什开
   第三章 德涅泊尔的火光
   第四章 大转变
   第五章 新家庭
   第六章 朋友审判会
   第七章 到星球去的道路
   第八章 “困难、但是很有趣”
   第九章。“只有前进”’
   第十章 历史课
   第十一章 战争
   第十二章 别了,亲爱的人!
   第十三章 女教员里吉亚·乌拉茜耶芙娜
   第十四章 友谊
   第十五章 锻炼
   第十六章 挫折
   第十七章 爱情
   第十八章 离别
    第二部
   第一章 步兵学校
   第二章 重大事件
   第三章 到前方去
   第四章 菲里站
   第五章 “需要最勇敢的人”
   第六章 战地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 “使好小伙子有成熟和强壮的机
    会”
   第八章 党的领导
   第九章 心的呼声
   第十章 青年团员
   第十一章 行军
   第十二章 难民
   第十三章 难是真正的朋友
   第十四章 信
   第十五章 侦察
   第十六章 大密松林
   第十七章 宣誓
   第十八章 争夺黑松林的战斗
   第十九章 拯救营长!
   第二十章 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
   第二十一章 马特洛索夫团的勇土
   增订版译后记
   中泽本重印后记
   附:作者自传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