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散文36篇,都是作者散文的主要篇章。我们经常喜欢追问:人为什么要写诗作文对这个问题的探寻,可以找到若干共同的规律但就某一个别作家来说,却是各有各的缘由。利林总总的文坛就是这样形成的。也有人不喜欢或不愿意承认写诗作文是“为了什么”;但实际上,掀开文学史,总有数不尽的“为了这个”与“为了那个”的争论。为人生的,为艺术的,为大众的,为自己的,为朋友的,为敌 人的,为名垂不朽的,为塞满钱袋的……各种动机,各种动力,都会催生出文学来。有趣的是,这“为了什么”,并不是纯主观的先验的设定的,而是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决定于人生大背景的。尤其是以抒写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为基本特征的散文,就更是如此。曹靖华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五四”时期,正在中学读书的他已经写下一些随感、随笔式的文章,从宽泛的意义上,可以看作他散文创作的试笔。3O年代到SO年代,他也写作访问记,游记,纪念性文字,有的是很精彩的散文,比如写瑞金人民想念毛主席的《三五年是多久?》回忆霍秋白李大别的《罗汉岭前吊秋白并忆鲁迅先生》和《片言只语话当年》。但数量不多,只是偶或为之。这时候,不仅世人仍然只知道他是一位大翻译家,连他自己似乎也没有着意去搞散文创作。进入 60年代,曹靖华已经年过花甲,但此时,他却创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 1961年 3月人民日报发表《花》开始,曹靖华连续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世界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散文新作。这些作品以怀念鲁迅先生为主兼及其他革命领袖和革命作家,这成了他此后以至终身散文创作的基本主题和贯穿性线索。1962年以后的两三年间,他笔涉当代,连续写下著名的《云南抒情》三章,《广西抒情》三章,以及《福建抒情》等游记式散文。无疑,这形成了这位老作家创作生涯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的主要产品是散文。可惜,文革打断了他的思路,阻塞了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