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小传许地山(1893.2.14——1941.8.4),原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边的窥园里,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回福建龙溪。幼年随父许南英先生读书,19岁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衰落,先在漳州任教于福建省立第二师范,1913年赴缅甸仰光作中学教员,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就读期间投身五四运动,为学生代表,并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中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12个发起者之一,此后以落华生为笔名撰写小说诗文。1920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入燕大神学院,1921年发表短篇小说《命命鸟》,以浓郁的宗教色彩而颇受瞩目,隔年获神学士学位,1923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文学硕士,次年入牛津大学,1926年获文学士,海外时光潜心研读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其间付梓的《缀网劳蛛》和《空山灵雨》以华美隽秀之笔描摹生之虚幻与人之净化,具有宗教的神秘、遐思和异域情调,引起读者巨大反响。欧美游学的生涯结束之后旋即归国,相继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授宗教学、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科目,课余笔耕不辍,《春桃》等名篇突破了旧往光怪陆离的色彩,转而直面现实,艺术风格与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中文学院主任教授,曾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七七事变后更是积极参加抗日救亡,逝世后结集出版的《杂感集》、《国粹与国学》等论著深切关怀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和文化演变的发展命脉,其心其志昭然于世,可感可佩。1941年,因过劳猝然离世,深厚学养与人间情怀皆未能尽展,除小说散文外,还有学术论述和翻译作品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