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中国书画篆刻品鉴

中国书画篆刻品鉴

中国书画篆刻品鉴

定 价:¥160.00

作 者: 陈振濂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丛编项:
标 签: 书法

ISBN: 9787101010237 出版时间: 1997-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1020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书画篆刻品鉴》将中国古典书法、中国画、篆刻三门艺术合为一编,共收集书法、绘画、篆刻名作939件,三大类各成独立的系统。上自商周,下迄清末。编选作品以名家与名作为准,力求典型地反映出中国悠久的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艺术的概貌。书后附有《中国书画篆刻年表》,以编年体方式,将书画篆刻三门艺术置于同一历史跨度之内统一观照。内分重要事项,书家生卒,著名作品创作与刊刻年代,重要理论文章、著作的撰写年代,书法、绘画、篆刻文物出土或发现的时间等内容。全书将三千年中国艺术史的全过程汇于一册,是书画篆刻家与艺术爱好者获取专业知识与欣赏途径的极好工具书。

作者简介

  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88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92年在日本举办“陈振濂书法绘画篆刻展览”,1993年在中国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著述展览”,1994年在台湾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著述文献展览”。出版有《陈振濂书画篆刻集》及展览图录两种。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有三十二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个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冷印社理事、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亚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图书目录

    半坡陶文——符号的出现与走向文字
   语义与审美的成功统一——大汶口陶器
   刻画符号
   神秘的甲骨文字
   甲骨文书法的空间美感
   墨书“把”字陶片——书写史的第一页
   殷金文的图象之美——《父辛卣铭文》
   西周第一铭文——关于《利簋》
   《大盂鼎》的线条表现
   《小克鼎》——以极秩序见出极变化
   《散氏盘》的浑厚与粗拙
   《毛公鼎》得“尚书”之誉
   颂祖先功德的《师望鼎》兼及钟鼎彝
   器的商品化
   楚金文的前导——《王孙遗者钟》
   《国差瞻》——承上启下的齐鲁型金文
   《楚王今酉羌鼎》——扁结构与弧线条的充
   分展现
   巫文化的直射——楚帛书
   《侯马盟书》——被动的提按
   青川木牍——兼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墨书
   代表书法风格走向的《秦公殷》
   石鼓文与《石鼓歌》
   《泰山刻石》——严密的秩序及其他
   《琅邪台刻石》——硕果仅存的珍品
   野火焚尽《峰山碑》
   屡经翻刻的《会稽刻石》
   关于秦权量
   西汉第一石——《群臣上寿刻石》
   霍去病墓刻石文字——融化在整体气氛
   中
   《五凤二年刻石》——置于绝地而后生
   谈西汉《禳盗刻石》的风格断代
   “托古”的书法风气——新莽《嘉量铭》
   简质的《莱子侯刻石》
   章草的典范——居延汉简《急就篇觚》
   谈《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的笨拙
   《开通褒斜道刻石》——“天然古秀若石
   纹然”
   缪篆的空间置换——《祀三公山碑》
   嵩山三阙铭杂谈
   名将风范—一《裴岑纪功碑》
   谈碑中的纪德,兼及《北海相景君碑》
   《石门颂》——线条在不屈不挠地伸延
   《乙瑛碑》——标准化的美
   帛书在汉代的微妙位置
   汉碑中的“士大夫”——《礼器碑》
   《永寿二年雍》絮谈
   《郑固碑》——关于“少积气’
   从《孔宙碑》谈东汉孔氏诸碑
   细劲与气魄——《封龙山颂》
   传奇书——《西岳华山庙碑》
   从《衡方碑额》说起
   《史晨碑》合二为一
   《甫阁颂》——大巧若拙的写照
   疏宕宽博说《西狭》
   《杨淮表记》比较谈
   《张山子熹平三年残碑》——齐鲁汉碑群
   的文化背景
   汉碑篆额的成因分析
   《张迁碑》的历史感
   东汉篆书墨迹——以墨迹印证石刻
   《熹平石经》——书法欣赏的先声
   寂寞不遇《韩仁铭》
   《尹宙碑》——“笔下觉有秦篆气”
   东汉隶书中的西汉风——《校官碑》
   《白石神君碑》——“汉碑之最下者”
   完整的汉篆风范《袁安碑》
   超前的审美趣味——《袁敞碑》
   《曹全碑》——阴柔之美与运动感
   《上尊号奏》——东汉隶法的余波
   《曹真残碑》——走向魏碑还是走向唐隶
   汉魏两《石经》
   《朱曼妻薛买地宅券》——有趣的疑问
   《天发神讖碑》说异
   漫漶的“囤碑”——《禅国山碑》
   庶民心态说汉简
   汉简的内容分布与地域分布
   钟繇《荐季直表》——楷书先驱
   《谷朗碑》——孙吴地域书风的特殊启示
   最早的有纪年写经——西晋《诸物要集
   经》
   永嘉二年古纸写本——民间的熟练
   西域书痕——从古楼兰写本谈起
   “贵妍”“尚巧”的陆机与古朴简约的《平
   复帖》
   李柏其人与《李柏尺牍文书》
   血泪斑渍刑徒砖——兼谈古代砖文书法
   学草楷范《十七帖》
   《姨母帖》——一个哀痛摧剥的王羲之
   漫话响搨——《快雪时晴帖》
   质实中的妍美——《初月帖》
   王羲之的尺牍妙迹《频有哀祸帖》
   从《兰亭序》说到王羲之的“媚”
   《地黄汤帖》——是摹本还是临本?
   以小见大的《玉版十三行》
   “远胜乃父”的王献之《鸭头丸帖》
   《中秋帖》——王献之式的一笔书
   从雪夜访戴的洒脱看王徽之《新月帖》
   《伯远帖》与“晋韵”感
   前秦《譬喻经》中“隶意”的涵义
   被忽视的自由与成熟——《广武将军碑》
   《瞾宝子碑》——有“古佛之容”?
   《嵩高灵庙碑》的成熟与自信
   寂寞的《大代华岳庙碑》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的“胡气”
   从《瞾龙颜碑》谈风格与技巧的区别
   早期墓志的风格典范——《刘怀民墓志》
   南齐造像记——《妙相寺造像题字》
   《晖福寺碑》——予平庸以溢美的典型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放肆
   《牛橛造像记》兼及龙门书风的原始力度
   之美
   阳文形式——《始平公造像记》的几个特
   占
   《元详造像记》与《元详墓志》
   《杨大眼造像记》——“少年偏将”而已
   龙门造像记中的粗拙——《郑长猷造像
   记》
   以造像记代碑的《魏灵藏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在龙门造像中的特殊地
   位
   “大字无过瘗鹤铭”
   《萧秀墓碑》——南朝碑的柔弱之感
   《石门铭》的“无为而治”
   《郑文公碑》的馆阁之气
   说墓志,兼及《元羽墓志》与元氏墓志群
   《元显隽墓志》——竟然取龟形
   墓志杂谈兼及《刁遵墓志》
   魏碑中的柔——《崔敬邕墓志》
   谈《张玄墓志》的恬静感
   《张猛龙碑》——构架的张力
   “无寒俭气”的《高贞碑》
   《敬使君碑》的“浑逸”
   “纤徐容与”的《泰山金刚经》
   稚拙型的北齐书——《王子椿徂徕山佛
   经摩崖》
   《匡喆刻经颂》——铁山摩崖之冠
   “分书罪人”——《北周西岳华山庙碑》和
   它的书者赵文渊
   从高昌国砖志看高昌文化
   《龙藏寺碑》的双重标准
   《曹植庙碑》随想
   《启法寺碑》——关于书丹
   《董美人》红颜薄命
   从苏孝慈其人谈到《苏孝慈墓志》
   “铁限”“笔冢”说智永
   《温彦博碑》——欧书第一
   《九成宫》——结构大师的标志
   关于文学内容与书风关系的思考——欧
   阳询《张翰帖》
   欧阳询的隶书——《房谦彦碑》
   从《史事帖》看欧阳询述史
   李怀琳《绝交书》与作伪风气
   虞世南的“君子风”
   真伪莫测的《汝南公主墓志》
   《裴镜民碑》与殷氏父子书家
   从唐太宗《温泉铭》看行书入碑
   以法释韵——谈陆柬之《文赋》的时代诠
    释
   置身于龙门的《伊阙佛龛记》
   谈褚遂良《房玄龄碑》
   《雁塔圣教序》的双重性
   褚遂良《太宗哀册》的疑问
   从《阴符经》看褚书唯美主义的倾向
   《孔颖达碑》——圣裔·疏经·书风冲和
    醇雅
   十八学士说《褚亮》
   关于《圣教序》的集王
   《王居士砖塔铭》——砖书之正规者
   “病维摩”——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均衡·变形·连贯——看《书谱》的结构
    美
   武则天的“飞白书
   “青琐瑶台”的薛稷《信行禅师碑》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薛曜的取巧心
    态
   从《赐卢正道剌》看唐朝皇帝书家
   魏栖梧《善才寺碑》的遇与不遇
   从《千唐志斋》谈《顺节夫人李氏墓志》
   正襟危坐的张旭——谈《郎官石柱记》
    “张旭三杯草圣传”
   《纪泰山铭》唐玄宗 杨贵妃“丰研
    匀适”
   李白《上阳台帖》的“拂拂仙气”
   从《麓山诗碑》看“北海如象”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的“风骨高骞”
   弄险的《孝经》与贺知章
   行书入碑以臻化境——宋儋《道安禅师
    碑》
   隶书的馆阁体——史惟则《大智禅师碑》
   李阳冰《三坟记》——仓颉后身,李斯再
    生
   唐法中的晋韵——张从申《李玄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吏楷”乎?功力
    乎?
   “椽史家鼻祖”——颜真卿《多宝塔碑》
   《争座位稿》有“籀篆气”
   《麻姑山仙坛记》 ——历史与美学的双重
    启迪
   从《祭侄帖》谈欣赏与书法创作的同步体
    验
   光照万世的颜真卿
   《刘中使帖》——法书中神品第一
   少年上人号怀素
   从嗜苦笋到食鱼肉——《苦笋帖》随感
   沈传师变法清劲——《柳州罗池庙碑》
   书法“建筑家”柳公权
   《圭峰禅师碑》——神秘的裴休
   《开成石经》的由来
   杜牧与《张好好诗》的“欲舞’
   顾野王著《玉篇》、唐人抄书及其他
   关于“杨疯子”与《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的神仙之气
   古文字学与书法的综合——徐铉
   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李煜
   《土母帖》——归结唐末书风的李建中
   以提按代使转的李建中《贵宅帖》
   王著与《淳化阁帖》
   文字学者与篆书家——郭忠恕其人其书
   《篆书千字文》——宋初和尚篆书家梦英
   林和靖的孤峭澄淡
   《与师鲁舍人书》兼及范仲淹书迹
   欧阳修的小楷《集古录跋尾》
   “尖笔干墨”的欧阳修《谱图序 诗稿》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
   不以书名的文彦博出手不凡
   楷法端严的蔡襄《谢赐御书诗表》
   蔡襄《题澄心堂纸帖》与宋初文人雅玩
   《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
   《黄州寒食诗帖》——“无意于佳”的书法
    观
   《宸奎阁碑》与苏轼的“左秀右枯”
   潇洒中见出抒情——苏轼尺牍欣赏
   “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论文
   帖》
   苏轼《柳州罗池庙碑》的山野之气
   《前赤壁赋》——“坡公之兰亭也”
   《华严疏》与黄庭坚的佛缘
   《李白忆旧游诗》——山谷草书之绝
   闲谈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的诗与书
   “字中有笔”的黄山谷《伏波神祠卷》
   狂草与禅——《诸上座帖》
   狂士的恭谨—一米芾《蜀素帖》
   春风得意《苕溪诗》
   从《草书四帖》看米芾草法的造诣
   米芾一一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
   书史奇品《珊瑚帖》
   薛绍彭的贵族气
   《定武兰亭》逸事
   蔡京《赵懿简公碑》——宋代楷书之上品
   蔡京其人——道德批评与艺术批评
   “背差薄,腰差细”的蔡卞《熊本神道碑》
   以瘦金书作碑——《大观圣作碑》
   宋徽宗书扇
   从宋代皇帝喜写千字文说起
   瘦金书与工笔画——谈宋徽宗《夏日诗
   帖》
   宋高宗写碑——《佛顶光明塔碑》的由来
   《徽宗文集序》——称臣的皇帝与不称臣
    的故吏
   宋高宗——有专业书家风度
   吴说的回归古典倾向
   米友仁——仅仅是承袭父风么?
   以帝王富贵作翰墨雅事——宋孝宗《法书
    赞》
   范成大——宰相 诗人·书家
   吴琚《碎锦帖》——并非仅仅是米芾第二
   抄书家的风格——尤袤的平淡与自然
   周必大的特定宰相气——《西塞渔社图
    跋》
   陆游“闭门学书人笑翁”
   《尺牍与程允夫》——兼谈朱熹的出处
   “状元书”张孝祥
   张即之《佛遗教经》——禅书的生拙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一技巧精练与
    风格清健
   赵孟坚——《落水本兰亭序》的由来
   随笔家周密与《颜真卿祭侄稿跋》
   悲壮与柔弱的矛盾——文天祥《虎头山
    诗》
   金章宗——“夷狄之君”与瘦金书
   蔡松年《苏轼李白仙诗卷跋》——苏东坡
   的遗风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题辞》——得米芾之
    形骸
   尺牍书——赵孟頫的最高境界
   大火劫余的《兰亭十三跋》
   关于赵孟頫楷书的评价
   存亡继绝的赵孟頫《急就章》
   从《道德经》看赵孟頫的小楷意识
   “瞑目伸臂”的鲜于枢
   “河朔伧父”——鲜于枢逊于赵孟頫的原
    因
   被遗忘的一代大师李倜
   揭傒斯的成就——超越于智永之上
   笔势收敛的虞集《杞菊轩诗》
   赵孟頫的追随者邓文原
   《万岁通天帖跋》——品位甚高的张雨
   陆居仁的“淡”
   “生”而“拗”——康里巙巙的西域风采
   哈萨克族书家康里巙巙
   杨维桢书有乱世气
   《张氏通波阡表》——杨维桢的“鬼气’
   《独孤僧本兰亭跋》——柯九思与赵孟頫
    之比较
   “古而媚”——倪云林的“逸笔草草”
   杜门染翰与尚侠使气——宋克其人其书
   沈度的仕途与台阁体书风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作草若楷
   “百年后寥寥乃尔”——关于解缙的遗憾
   行书稍有可取——张弼的启示
   《七星检图诗》——沈周的隐逸与步趋山
    谷
   李应祯作书兼取碑意
   吴宽《诗稿》中的苏轼格调
   篆书家李东阳的草书诗稿
   “茅龙书”说陈献章
   陈璧《临张长史秋深帖》——明初草法楷
    范
   祝枝山——“才”与“学”的结晶
   枝山草书天下无——看祝允明《后赤壁
   赋》
   《出师表》——祝枝山才气的另一面
    ——醇和
   文征明小楷书的稳健涵义
   从文征明《辋川图跋》谈艺术个性的多样
    性
   法度有余但稍欠神韵的文征明行书
   从《七律四首》看唐寅的书风柔媚
   “手不停挥”而有“萧散之气”——文彭的
   草书
   秉承父风的文嘉——《怀素小草千字文
    跋》
   陈道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徐渭——书法史上的梵高
   《何陋轩记》——王守仁的“唯心”书法观
   博采众长的王宠行草《宋之问诗》
   王宠小楷《别鹄操》——取法乎上
   悖逆的为人与正道的书风一—兼谈丰坊
   “作伪”
   关于莫是龙与《山居杂赋》
   鉴藏家的立场——项元汴《中秋帖跋》
   王世贞《诗稿》——大文学家的风度
   是真名士自风流——邢侗书说
   “休粮道士”的比喻——董其昌的草书
   “古淡”的董其昌《万岁通天帖跋》
   乔一琦的书法风采与战死沙场
   沉迷于苏东坡的陈继儒
   “别格”张瑞图
   崇尚气节以死殉志的倪元璐
   险怪与内敛的结合——黄道周《洗心诗》
   理性的主体——关于王铎草书
   在气势中不失技巧精密——王铎《草书
    诗卷》
   追求拙丑的傅山
   精凝静穆的傅山小楷《逍遥游》
   《丹枫阁记》中的孤臣孽子之心
   孤介的标志——八大山人《临蔡邕书卷》
   石涛《罗浮山图册跋》——不失大家风范
   康熙皇帝的崇高董其昌——渐见羸弱之
    态
   郑簠——“每作一字必气喘数刻”
   俗不可耐的乾隆《兰亭八柱帖跋》
   截毫端作“漆书”——关于金农的绝招
   从摆布的“漆书”到自然的“漆书”
   画家黄慎作狂草有高品位
   郑板桥的柳叶书
   郑板桥“六分半书”的小巧炫奇
   李鱓——一画家书的成功典型
   篆刻大家的书法神采——看丁敬的《隶
    书识语》
   刘墉的浓墨——有“浑然太极”之妙?
   身处帖学环境却反对帖学——梁同书的
   书法观
   “淡墨探花”王文治清纤而近于“佻”
   自称笔笔有古人的考据大家翁方纲
   时代需求与个人创造力的不同标准——
   兼谈钱南园学颜
   桂馥——金石家书法的概念
   邓石如隶书轴——自称不减梁鹄
   篆书圣手邓石如——力透纸背
   隶笔作篆的邓石如《大舜舞干戚赞》
   嗜古的钱坫及其自傲
   伊秉绶古隶风格的随想
   以偏济正的伊秉绶行书
   大智若愚伊秉绶
   《治晋斋法帖》与成亲王学董
   阮元《石渠宝笈序》的拘谨
   姚鼐的《论书三绝句》——桐城派与文人
    字
   陈鸿寿——精巧的曼生壶与简古的隶书
   碑与帖的互相碰撞——看吴荣光书法有
    感
   理论与实践脱节——包世臣大言欺人
   吴带当风——从吴让之看篆书新趣味
   稔熟中的生拙——何绍基篆书对联
   闲谈何绍基的回腕法
   方正的小篆——从杨沂孙《说文部首》看
   清代篆书格局
   作轻巧书显聪敏相的杨岘
   杨守敬的“旋风”
   关于张裕钊生硬之我见
   徐三庚的刻意与俗气
   关于“北碑罪人”赵之谦
   以行草法作篆隶书的赵之谦
   学古有法的翁同劊
   翁同龢——有大师之实无大师之名
   以大篆书边界柱碑——学究吴大澂的另
    一面
   吴昌硕写《石鼓文》——主动诠释
   师古意不取古迹——吴昌硕的行书风格
   出神入化的吴昌硕大师
   康有为——得之于才气与失之于才气
   方笔写行草的大师沈曾植
   《夔凤人物图》与中国画的线条观念
   《乐舞百戏图》与汉墓室壁画
   从《女史箴图》看顾恺之的伟大成就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景观
   敦煌壁画——对线条的悖离
   “伎乐天”与敦煌壁画中难得一见的线条
   魅力
   卷轴山水画的第一代名作——展子虔
   《游春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成功的形象
   与心理刻画
   阎立本《步辇图》漫谈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的偌大气象
   从“吴带当风”说吴道子《释迦降生图》
   天文学家梁令瓒与《五星二十八宿神形
   图》
   王维的“画中有诗”兼及《雪溪图》
   以马为师的韩斡——《照夜白图》
   从张蓂《虢国夫人游春图》想到环肥燕瘦
   与杜诗《丽人行》
   辉煌锦绣中的孤寂——周昉《挥扇仕女
   图》
   《簪花仕女图》——周昉画仕女为何丰
   肥?
   专画田舍风情的宰相韩滉——《五牛图》
   孙位的“举止疏野”与《高逸图》的精细
   《匡庐图》兼谈荆浩的笔墨观
   关仝《关山行旅图》画风与边塞诗的某种
   微妙对应
   契丹画家胡瓌画契丹风情——《卓歇图》
   卫贤《高士图》——两种不同的延伸涵
   义
   时序的展开及它的美学意义——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谨严的勘书与放逸的勘书人——王齐翰
   《勘书图》
   《重屏会棋图》兼说周文矩的画中套画
   南宗山水画的理想模式——董源《潇湘
   图》
   《溪山行旅图》——对空间程式的主观支
   配痕迹
   董源《龙宿郊民图》与画题琐谈及其他
   排叠与交错的线条——赵干《江行初雪
   图》
   贯休《十六罗汉图》的绘画意味与宗教意
   味
   黄筌《写生珍禽图》——工笔写生中的
   “神采”
   披麻皴与“矾头”的交替——巨然《秋山
   问道图》
   《山居图》——“词源衮衮”的巨然还不习
   惯于题款
   从《雪竹图》看“徐熙野逸’
   古文字学家作工整界画——郭忠恕《雪
   霁江行图》
   《闸口盘车图》——社会经济生活的忠实
   写照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关于宋初壁画
   的基本形态
   花鸟画走向定型的功臣黄居寀——《山
   鹧棘雀图》
   工整的画面与疏朗的性格——崔白《双
   喜图》
   工笔花鸟画的超水平发挥——宋人《梅
   竹聚禽图》
   《寒雀图》——崔白的历史贡献究竟是什
   么?
   画鱼的专家刘寀与没骨《落花游鱼图》
   《聚猿图》——注重写生的易元吉
   无名氏的名作——《双猿图》
   宋代金石学风气之与李成王晓《读碑窠
   石图》
   膜拜心态与压力感——范宽《溪山行旅
   图》
   《雪山萧寺图》——范宽的“法”与“心”的
   矛盾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细碎的燕家景
   致
   “峰头直皴而下”的许道宁《渔父图》
   郭熙《早春图》中的鹰爪树、鬼面石、乱云
   皴
   惨淡如睡的郭熙《关山春雪图》
   难得一见的北宋平远之作——郭熙《案
   石平远图》
   开辟文人画的新通道——苏轼《古木怪
   石图》
   文与可“胸有成竹’
   文人画家画鞍马——李以麟《五马图》
   从《临韦偃牧放图》谈唐摹书宋摹画
   从驸马到罪人——王诜其人与《渔村小
   雪图》
   赵令穰足不出京洛——《湖庄清夏图》
   细密拘严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
   从《四禽图》谈到宋徽宗押书署款
   纸本大写意在北宋的陌生感——赵佶
   《柳鸦图》所提供的启示
   从《祥龙石图》想到花石纲
   《听琴图》所引出的联想
   宋徽宗画中有诗——《腊梅山禽图》
   从《芙蓉锦鸡图》看格物写真的宋徽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传奇
    十八少年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写生蛱 蝶图》——写生?没骨?工笔勾
   勒?
   青绿山水的富贵气——《江山秋色图》
   米友仁《潇湘图》——主体介入的心像图
   式
   书画联璧——说米友仁《云山小景》
   从扬补之《四清图》看早期文人画的特征
   “村梅”扬补之
   江参的盛名与江参的不遇——《千里江
   山图》
   《赤壁后游图》的怪异与马和之技巧的怪
   异
   “脱尽院体”的院画家——马和之《小雅
   鹿鸣之什图》
   老来奇才说李唐——《江山小景图》
   邀睿赏与不入时——李唐《采薇图》的寓
   意深刻
   《盘车图》兼说朱锐的题材专一
   专画婴儿的苏汉臣——一《秋庭戏婴图》
   民俗气氛中的婴戏画——苏汉臣《货郎
   图》
   宗室画家的富贵气——一赵伯骕《万松金
   阙图》
   画牛世家阎次平——《牧牛图》
   《果熟来禽图》——南宋画院第二代画家
   林椿
   纨扇上的艺术——林椿《绿桔图》
   规范的技巧——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罗汉头顶光圈——奇怪的《猿猴献果图》
   由《鹰窥雉图》谈到李迪其人
   工笔画中的虚实相生一——李迪《雪树寒
   禽图》
   院画题款说李迪——《鸡雏图》
   壁画式的技巧与构图——陈居中《文姬
   归汉图》
   从《四羊图》的完美绝伦谈到叠文款印
   宋代内宫故事画《折槛图》
   从全景走向折枝——闲谈《蜡嘴桐子图》
   《荷花蜻蜒图》欣赏
   从《枯荷鹃鸰图》看南宋画院之盛
   《水图卷》与地道的绘画世家马远
   马远的传世名作《踏歌图》
   《华灯侍宴图》——马远风格的例外
   《梅石溪凫图》与马一角——是审美探
   求还是政治隐喻?
   从马麟《静听松风图》谈到题书用印
   《层叠冰绡图》——马麟的冷艳与杨妹子
   题诗
   夏珪《烟岫林居图》——简率 湿笔·点
   苔
   《遥岑烟霭图》——以诗为画题与词坛结
   社分题咏物的风气
   梁楷《布袋和尚图》的禅境
   醉人醉画一——《泼墨仙人图》
   梁楷笔下的李白形象
   《秋柳飞鸦图》——关于梁楷“减笔”的内
   涵规定
   佛像题材与水墨形式——梁楷《释迦出
   山图》
   《货郎图》兼及李嵩的风俗画题材
   奇怪的李嵩《花篮图》——绘画史上的意
   外
   专画西湖的陈清波——《湖山春晓图》
   回归写实与走向小品化——《红蓼水禽
   图》
   《出水芙蓉图》的铺排艳丽
   弃线取墨的赵芾——《江山万里图》的现
   代意味
   地道的连环画——牟益《捣衣图》
   陈容的绝技——墨龙 手指画 醉笔
   长跋
   从牧溪的绘画才能看《观音图》的宗教意
   蕴
   个人与冥冥的对话——孤独的牧溪《鹤
   图》
   禅与水墨的迷人组合——牧溪《猿图》
   工笔画中的“墨分五色”——宋人《百花
   图》
   《墨水仙卷》——关于赵孟坚的名士飘逸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一“清”字足以
   概之
   《中山出游图》兼及龚开的奇迂之气
   《骏骨图》与畸人龚开的深刻寓意
   题材的象征意义——谈郑思肖画兰
   北朝的士大夫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难得一见的金代人物画《文姬归汉图》
   绘画向石刻学习——赵霖《六骏图》
   从元代宫廷画家谈到刘贯道的《消夏图》
   南宋院画的殿军——孙君泽《荷亭消夏
   图》
   禅 水墨 李铁拐——颜辉与梁楷比较
   谈
   后起的颜辉在水墨画上的表现规定
   《浮玉山居图》——钱选复古与盆景样式
   钱选《幽居图》——遗民画家画大青绿山
   水
   《桃枝松鼠图》赏析
   官拜一品的画家何澄——《归去来兮图》
   李衎《四清图》——早期士大夫墨竹画的
   模式
   《双松图》——技巧上的精到与构图上的
   突兀感
   画竹专家李衎的写实立场——《双勾竹
   图》
   从米点中抽绎出什么——高克恭《春山
   晴雨图》谈赏
   《云横秀岭图》——高克恭的“返古’
   《墨竹坡石图》——意象之竹与具象之竹
   《人马图》——对古典模式的“清玩”
   赵孟頫的独特性——《蜡华秋色图》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精心构划的西
   域风味
   《浴马图》——赵孟頫的细密功夫
   墨戏与写生的完美统一——《二羊图》
   《秀石疏林图》——一种观念的完整崛起
   夫唱妇随的管道升有墨竹一卷
   《松溪钓艇图》——看赵雍的线条心态
   贵公子赵雍“挟弹游骑”
   “窈窕吴娘”——谈赵雍的《采菱图》
   集贤待制与院画工匠——赵雍的形象
   《出圉图》——谈任仁发之奇
   任仁发《二马图》——以写生作寓意画
   绘画世家说陈琳
   王振鹏《金明池龙舟图》杂说
   曹知白“玩世之余”
   树木写生而已——曹知白《寒林图》随想
   仕途恭谨与放情丘壑——唐棣其人其画
   缅怀宋风的唐棣《霜浦归渔图》
    一个很难界定的画家——朱德润
    一代大师与千古名作——黄公望《富春
   江山居图卷》
   人·自然·画——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的三位一体
   《丹崖玉树图》——典型的黄大痴形象
   梅妻与山妻——吴镇的遗憾及其他
   吴仲圭——文人画家的典型而不是文人
   画的典型
   谈谈吴镇的墨竹与《竹谱》
   寻找线条载体——为什么吴镇画中有那
   么多的渔父题材?
   全面与精到的技巧——盛懋的《秋江待
   渡图》
   与“逸笔草草”作对比的盛懋
   盛懋《溪山消夏图》的写实意蕴
   《安处斋图》与倪瓒的隐逸
   倪瓒的《竹枝图卷》与“聊以写胸中逸气”
   绝妙的折带皴——一《渔庄秋霁图》
   从《怪石丛篁图》谈倪瓒的字号众多
   《紫芝山房图》——关于倪云林与释道的
   交往
   倪云林的老来心态——《虞山林壑图》
   山水画家眼中的花鸟画——《梧竹秀石
   图》
   大师的老耄失意之作——倪云林《春山
   图》
   隐居生涯的写照——王蒙《谷口春耕图》
   点线勾皴的交响曲——《青卞隐居图》欣
   赏
   “隐”的立场——王蒙《夏山高隐图》漫谈
   宋人的质实与王蒙的虚灵——同属茂密
   陆广《丹台春晓图》——谈谈署款与画题
   马琬“三绝”——《春山青霁图》杂感
   江南秀士的“鲁钝”——马琬《雪冈度关
   图》
   《合溪草堂图》兼考赵元生平
   陈汝言的韬略与奇气
   《山阴云雪图》——兼及方从义、高克恭
   比较谈
   《武夷归棹图》——“洒尽金壶墨”
   超前的《高高亭图》——方从义的表现主
   义
   从杜牧的诗到周朗的画——关于《杜秋
   图》
   临摹的水准——张渥《九歌图》
   形式技巧的精凝与性格刻画的平庸——
   张渥《雪夜访戴图》
   肖像画中的一代名作——王绎《画杨竹
   西小像》
   时替风移——从顾恺之到卫九鼎的《洛
   神图》
   柯九思——究竟谁是书画同源的倡导
   者?
   顾安的瘦竹
   张逊与李衎争能及其他
   释方奎《竹石》——“默坐对之如有声”
   《墨梅图》——放羊娃王冕与仰慕林和靖
   王冕的宣言——“不要人夸好颜色”
   “当代绝艺”说王渊——《花竹禽雀图》欣
   赏
   忠臣烈士的遗泽——边鲁《花竹锦雉图》
   张中画倒影——《枯荷鸳鸯图》
    一团迷雾的《鹰桧图》
   朱竹自宋克始
   从没骨到挥写——王绂画竹
   王绂的寻找自我——《江山渔乐图》
   夏昹《戛玉秋声图》——“西凉十锭金”的
   价格
   从《蜀山图》看徐贲的大起大落
   边文进的人与画——一个有趣的范例
   观念与作品的契合——王履《华山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关于戴进的注重
   形式美感
   李在与雪舟在宣德画院中的交往
   正宗的画家与贤明的皇帝——明宣宗朱
   瞻基
   《玉兔争辉图》——一陈宪章的独标新帜
   《潭北草堂图》的政治寓意与谢晋
   书画世家中的姚
   精于唐律的“刘八句”与绵密幽媚的《夏
   云欲雨图》
   《庐山高图》——沈周的定鼎之作
   静谧的境界与清新的感受——《东庄图
   册》
   沈周《慈乌图》的价值——是“爱屋及乌”
   么?
   沈周《写生册》——是陆探微“一笔画”的
   本意?
   多样的统一——谈《沧洲趣图卷》
   将门之后孙隆与没骨写意的神来之笔
   ——《草虫翎毛册》
   《芙蓉鹅图》——兼谈孙隆的“身在曹营
   心在汉”
   御赐“天下老神仙”——谈钟钦礼的心态
   《花卉泉石图》与徐霖的平生快事
    一份失败的记录——院画家林良的水墨
   大写意《灌木集禽图》
   林良的水墨写意花鸟—— 与“浙派”山水
   画同步
   永恒的技巧楷范——吕纪《桂菊山禽图》
   以画作谏的“工”——从吕纪看明代院画
   家的实际地位
   刘俊《雪夜访普图》兼及明代的锦衣卫画
   家
   “今之马远”说王谔——《雪岭风高图》
   孙艾——既非文人画亦非院体画
   院画家朱端——再谈明代的锦衣卫画家
   钦赐状元却心存江湖的吴伟——《铁笛
   图》漫谈
   《踏雪寻梅图》——蓬头垢面的集大成者
   吴伟
   《山雨欲来图》——张路的得意之作
   画院外的“浙派”风格——兼谈周臣的为
   学生所役
   唐寅的旷达才情与襟抱——《落霞孤鹜
   图》
   《秋风纨扇图》——唐寅寄情声色一解
   数百岁不世出的全才唐寅——《春雨鸣
   禽图》
    一味“仙气”的代价——张灵《朝仙图》
   《湘君湘夫人图》——文征明的“古意”观
   才子群中的班首——文征明《兰亭修禊
   图》的象征意义
   《真赏斋图》——文征明晚年生活的写照
   从《花卉册》看文征明的老成持重
   传神的青绿设色《玉洞仙源图》
   折扇上的青绿山水——仇英的绝招
   《子路问津图》——仇英的人物故事画
   写意花卉的一代宗师陈淳——以《葵石
   图》为基准
   《村居乐事图》——陆治的憾事
   两度中辍与两个平淡——关于美少年王
   榖祥
   《都门柳色图》——家族忤逆而画风嫡传
   的文伯仁
   钱穀——地形准确的《虎丘山景图》
   以险绝致平正的居节《松下观泉图》
   书家墨戏——周天球《墨兰图》
   “听风勾雨”——谈徐渭的坎坷一生
   《葡萄图》的诗书画联璧
   注重性灵的徐渭——“心为上,手次之’
   孙克弘——富贵笼罩下的清淡
   《墨笔花卉卷》——周之冕的“勾花点叶
   法”
   针对软媚而发——丁云鹏《渊明漉酒图》
   的“古拙”
   花卉中的倪云林风气——王綦《梅花图》
   新安画派的先声——杨明时《古木修徨
   图》的仿倪云林
   《高逸图》——松动的董其昌:“古雅
   秀润”?
   董其昌在绘画史上的集大成——“南北
   宗论”
   吴振——以董其昌为盟主的华亭派诸家
   《柴门流水图》——谈张宏的全能
   李流芳《长林丰草图》题诗本事
   桃花扇中的一枝名笔——杨文騆
   简约的丘壑与繁密的技巧——卞文瑜
   《梅花书屋图》
   《葛一龙像》的“凹凸法”—— 肖像画大师
   曾鲸有西洋画意识?
   《仿倪瓒山水册》——自诩传人的恽道生
   仅仅是浙派殿军么——蓝瑛《山水册》
   沈灏——在画家与理论家两可之间
   书家张瑞图偶涉丹青——《渊明涉园册》
   遗民画家杨补——未必皆是“残山剩水”
   变形与装饰——一谈陈洪绶《荷花鸳鸯图》
   明代人物画中兴之主——陈洪绶
   书家余兴作画——倪元璐《松石图》的墨
   戏
   超然尘外的陈元素墨兰——《兰石图》
   《暮霭横看图》——世家子项圣谟不辱祖
   风
   复社才子金俊明与《墨梅册》的隐隐侠气
   哲学家的思辨与哲学式的绘画——方以
   智《树下骑驴图》
   “万宝全书”一——说万寿祺的“全’
   深度的标志——一关于王时敏的得失议论
   《雅宜山斋图》——王时敏的摹古与“蚁
   观一世操觚客”
   王鉴《梦境图》——兼谈王鉴与王时敏的
   “同”
   书法家王铎的画家本色
   萧云从的山水风格与木刻铁画
   傅山《江深草阁图》以骨胜
   秃笔点戳而有“润含春泽”之态——篆刻
   家程邃的山水画风
   新安派大家与“非六法正派”——一汪之瑞
   的简
   诗坛祭酒画坛本色的吴伟业一《桃源
   图》
   《古槎短获图》——弘仁与倪云林比较谈
   无所师承说髡残——《层岩叠壑图》的繁
   密
   昼卧夜画的查士标
   《鹤林烟雨图》——查士标、王石谷、笪重
   光之间的一段逸事
   墨法大手笔龚贤
   吴宏《寒泉疏树图》——有违于江南秀润
   之韵
   邹喆的务实与《松林僧话图》的追求整体
   感
   谢荪——名声不彰的技巧大家
   《疏林图》与江西派——关于罗牧的“写’
   守约固穷四十年的徐枋
   重新审视自然与写生——古拗清瘦的梅
   癯山
   笪重光《仿元人小景》——临摹王石谷的
   “墨戏”意识
   从《瓶菊图》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宗师地
   位
   空间切割与节奏伸延——八大山人《浴
   禽图》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名画名言
   石涛《山水清音图》随想
   集成的画圣而非开拓的画圣——王石谷
   吴历的诠释角度——《仿一峰山水》
   《夏山雨霁图》——吴镇的一半与吴历自
   己的一半
   重振花鸟画衰颓之风——恽南田的没骨
   画
   优美的蛇形曲线——李寅《雪岭盘车图》
   《白头三友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
   王武
   从《花草蜂蝶图》看邹显吉一门风雅
   王原祁进御之作《松溪山馆图》
   为同时代人物造像的禹之鼎——《乔崇
   烈饷乌图》
   供奉画家——关于宫廷画的两种区别兼
   及蒋廷锡《柳蝉图》
   焦秉贞《仕女图》——西洋透视法的引进
   《松鹤图》与“南蘋派”——关于沈铨对日
   本画的积极影响
   画风多变取材丰富的华喦——一《鸟鸣秋
   树图》
   花卉画论的开山——邹一桂《小山画谱》
   与《白梅山茶图》
   高其佩与指头画
   “尚左”的高凤翰与“转世”以前的《牡丹
   竹石图》
   金农《自画像》——肖像画史的研究及其
   他
   金农《万玉图》——乾、嘉朴学考据风在
   绘画中的影响
   黄瘿瓢的“破”与“乱”——《盆菊图》的书
   画联璧
   《墨梅册》——汪士慎的“高古’
   《风荷图》的粗豪——谈李鱓的阳刚之气
   郑板桥“胸无成竹”
   “波涛宦海几飘蓬”的李方膺
   罗聘《冬心午睡图》杂谈
   闵贞《蕉阴仕女图》——技巧与形象的冲
   突
   预为终老计的心态——边寿民《芦雁图》
   拾零
   《百骏图》——意大利人郎世宁的中国奇
   遇记
   崔鏏《秋闺思妇图》欣赏
   《梁园宴雪图》——兼谈袁江界画之工
   清代画院中人的处境——袁耀《汉宫秋
   月图》
   为乾隆修画籍的董邦达——一个守成的
   形象
   拦驾呈画的金廷标——《高贤遇隐图》与
   院画中古与洋的不同
   金石家黄易的金石记游之作《岱岳访碑
   图》
   奚冈《蕉林学书图》——西泠八家中的绘
   画相赠
   改琦《玉鱼生像》——在写意人物画与宫
   廷画之间的复古意识
   复归平面——费丹旭的鬻画与商品画
   天才早天的刘泳之——是任伯年的前身
   吗?
   学董末流汤贻汾
   技巧平平但切题合旨的戴熙《秋江晚色
   图》
   “可园”幕宾说居巢
   居廉与近世岭南画派的渊源关系
   市民画家任熊与市井题材的《画姚燮诗
   意册》
   “全才”任伯年与《倚石弈棋图》的技巧全
   面
   任伯年的花鸟中堂——富贵艳丽的市民
   格调
   将军禅僧画家三位一体——虚谷
   《紫绶金章图》
   画中取巧的结果——赵之谦《九重春色
   图》
   “食金石力”与吴昌硕的《紫藤图》
   时代精神——谈吴昌硕《萧斋清供图》的
   内在强悍
   关于吴昌硕画桃
   最早的印章——商玺
   古玺——关于“鉨”、“土尔’、“玺”的异同
   谈“司马”——朱文的合文与白文的分列
   “司工”述兼及古玺中的审美追求痕迹
   司寇的威严
   说朱文长玺“大司徒长阝乘’
   大夫——卿的副手与以封邑为称
   多姿多态的古玺形制
   “惕邦粟玺”——关于战国古玺中的“廪
   吏”
   边框与四方格——秩序化的美学涵义
   “圽阳门”——下层守关将吏的玺印
   粗边细文所体现出的朱文玺审美规范
   私玺产生的社会条件
   谈东周邾国故城印陶
   从“敬事”、“敬上”等玺印谈上古人的礼
   仪习俗
   战国巨玺——“日庚都萃车马
   战国墓中黄肠木烙印——墓葬文化举隅
   从“皇帝信玺”谈秦玺的准确含义
   严整秩序下的有趣——秦官印“南池里
   印”
   从几方秦印看秦代社会结构之一斑
   半通印——下吏卑官取方正之半
   避讳法在印章断代中的应用——关于
   “邦候”
   阿房宫建筑与秦印陶的民间意味
   汉印的艺术特点
   关内侯的由来
   “尚符玺之印”——掌印官的官印
   都尉的职司与都尉印
   谈大批军司马印的出土
   将军印——刀法之美与生存环境的疑问
   从诸侯相的官制谈“湘成侯相”印
    八校尉·精致的校尉印
   “广武将军章”与《广武将军碑》
   “骑部曲督”印兼谈部曲在汉魏的特殊含
   义
   “雁门太守章”与雁门古战场、《雁门太守
   行》
   县令印——一七品芝麻官
   从陵园之守职责谈到“茂陵尉”的进退两
   难
   从汉武帝的五字印谈起
   “匈奴破虏”与西北战事
   汉代商贾活动与“巨蔡千万”的涵义
   “私印”的涵义
   神秘的“黄神越章”与辟邪
   烙马印“常骑”
   “倪宽之印”、《倪宽赞》与御史大夫倪宽
   汉鸟虫篆印的装饰观念
   神祇膜拜——禺疆印的民俗文化涵义
   古代图形印举隅
   动物形象与肖形印
   自由的吉语印
   朱白文相间印——“一阴一阳之谓道’
    四灵印趣谈
   封泥产生的社会条件——封泥之美
   封泥崛起与关于对它的整理研究
   封简牍与封青囊——从“周隐印封”说开
   去
   “娟千秋印’、“兰干左尉”比较欣赏
   “汉委奴国王”印与古代的中日交流
   从汉两面印、子母印到魏晋多面印与套
   印
   复制的官印——殉葬印
   汉铜印——篆刻史上的青铜时代
   具有凿刻之美的汉石印——“司马纵”
   和平淡雅、温润有神的古玉印
   汉砖瓦印陶与汉瓦当文字的区别
   魏晋官私印
   悬针垂露之异——关于曹魏悬针篆印
    第一方朱文大官印——南齐“永兴郡印’
   文人的身份——谈王僧虔六面组印
   南北朝将军印与当时的兵制
   关于南北朝官印中的几种别格
   北朝太守印闲谈
   隋唐官印的拙与稚
   “平琴州之印”与铜蟠条焊出的官印
   南唐“建业文房之印”
   宋元私印——不仅仅限于士大夫而已
   宋内府双龙玺的特殊美感
   金题玉躞——一内府收藏连珠印
   从印章看米芾的收藏癖好
   从楷书印看宋代官印之一斑
   唐宋朱记
   宋代私印中的单字印现象
   宋细边篆书楷书朱文印举例
   叠篆官印在宋元
   纸币上的印章——会子印“一贯背合同’
   金代缪篆印——有无塞北风范?
   用书法方式来对待印章——花押
   从元官印中能看出些什么?
   倡汉魏质朴的赵孟頫却重圆朱文印
   理论家吾衍呼唤汉魏风骨
   文人篆刻的先驱——放羊娃王冕
   造反的徐寿辉也有官印
   冻石入印与篆刻崛起——文彭的开拓性
   贡献
   何震——广存博取各体兼备
   王逢元“芙蓉花外夕阳楼”——一初期篆刻
   家的有趣形象
   长寿老翁魏植喜作大印
   印史奇才说苏宣
   金光先——以汉印为宗与集众家之长
   何震一系的传人吴忠——“墨守师法’
    一代楷范——关于程远《古今印则》的文
   化立场
   “寒山”——勤摹古印专研字学的隐士赵
   宦光
   “正”明代风气的甘旸《集古印正》
   吴良止——“无邪气”与“逸品”的分析
   朱简——一代大师的全面开拓
   归昌世——士大夫篆刻家与世家子弟
   的复合
   “得意叫啸”的篆刻家李流芳
   平庸的幸运者——文士英与他的“鸢飞
   鱼跃”印
   “一意自恣”与得名于时的梁千秋
   追溯汉法的一代大师汪关
   美姿容的吴迥少年得志
   胡正言——从《十竹斋笺谱》到《印存初
   集》
   名家陈万言偶有谬印——“墨兵”
   游戏铁笔与以印证史——贱仆何通著
   《印史》
   从吴晋的印风谈“莆田派”的引隶书入印
   名家谈其徵的疏忽——对白文印“自然
   的理解
   步趋何震的魁首——《忍草堂印选》与程
   原程朴父子
   “痴”风月情怀的汪泓
   崇祯皇帝的玉押与李自成、张献忠的官
   印
   鼎足而三说程邃
   性不嗜奇的切玉名家江搞臣
   守节出家的篆刻僧丁元公与“三馀堂”印
   “慨然有请缨之想”的书生徐东彦
   印史学家周亮工的创作——略见古雅
   从杭州龙泓洞谈丁良卯的寂寞
   戴本孝——一个被人忽略了的大师级人
   物
   顾苓的“塔影园派”——“如虫蚀叶”的用
   刀法
   陶碧——江搞臣切玉的唯一传人
   陷于流俗——从吴山到吴万春
   险被湮灭的苏州名家顾听
   篆刻家与名流——谈葛潜与朱彝尊的微
   妙关系
   使刀如笔的沈世和——据说是“文彭传
   灯”?
   陈瑶典——被遗忘的角色
   独步清初印坛——谈林皋的印风全面
   《敦好堂论印》与吴先声的理论先行
   童昌龄的市俗之气——兼及《史印》的功
   亏一篑
   “动正用和”——篆刻史上的哲学家张宏
   牧
   高凤翰的叛逆——畸人乎?天才乎?狂
   态乎?
   学者型的篆刻家——沈凤
   许容——习气满纸的如皋派首领
   自相矛盾的汪士慎——第一流的技巧却
   只刻自用印
   从高翔谈扬州篆刻兴盛之由
   王睿章和他的“商品印”
   竹刻·竹琴·竹印与潘西凤的竹缘
   丁敬其人与浙派崛起的原因分析
   从跋扈乡里到潜心铁笔——钦岐
   诸葛祚兄弟的名声兼及铜印刻镌诸问题
   书香世家与流俗时习的奇怪结合——兼
   谈黄吕与汪启淑的关系
   王玉如刻《澄怀堂印谱》有“奇光熊熊、起
   而烛天”之效?
   从以名句隽语入印看篆刻审美独立的倾
   向——兼谈王松的印作
   飞鸿堂中的客人——木讷的周芬与多才
   多艺
   《西京职官印录》 与徐坚的仿汉
   篆刻家俞廷槐——老死户牖与占卜算卦
   者流
   商贾朱宏晋有“洗竹科松”之雅
   琢砚名手董汉禹的纯正篆刻风气
   仇垲——诗余为篆刻与专心摹印
   闲谈吴兆杰的“漫”
   有“拂拂仙气”的花榜却作印拘谨
   成绩平平但却有发展潜能的陈渭
   百年两吴晋——关于吴进之晋的家道殷
   富与生性平淡
    四库篆隶校对官朱文震
   与徐渭青藤书屋为邻——关于金镠
   陈錬——一艺术上的成功与生活上的失败
   名不见经传的印坛高手王谐
   清初印坛“正文字”的不世功臣桂馥
   乔林——如皋派后继的特殊心态
   从毕星海谈到清初印坛上的《六书通》
   张燕昌与飞白印
   不苟言笑的张梓与不苟言笑的印风
   鞠履厚的矛盾——极俗与极雅的并存
   不愿老死牖下的董洵——印家的全面才
   能
   从《篆刻针度》谈到陈克恕的交游
   大师邓石如——引小篆入印与书印一体
   蒋仁尚凝炼
   心高气傲的张锡珪
   静穆的巴慰祖与《四香堂摹印》
   痛斥莆田派的林霟“未脱尽莆田派习气’
   浙派成熟的标志——黄易
   项怀述——歙县印家的今昔
   俊逸松秀的奚冈
   多愁善感的诗人与正宗的篆刻家黄景仁
   著作等身的学问家孙星衍也来刻印
   如皋派后期的功臣——黄学屺
   胡唐——不仅仅是巴慰祖的翻版而已
   “木雁斋”——不是胡唐而是默默无闻的
   严冠
   陈豫钟——完美的边款艺术
   “不必十分到家”的陈鸿寿
   钱善扬与他的“白圭三复”
   谈谈文鼎与张廷济的交往
   关于郭磨兼及《灵芬馆印存》诸问题
   著述宏富的考据家瞿中溶
   未列名西泠八家的高垲
   张镠——倔强的老姜脾气与地道的浙派
   风范
   以摹刻碑帖擅长的孔千秋出手不俗
   钱侗款跋所载的郭磨印章失窃案
   程式化与随机应变的矛盾——谈赵之琛
   的浙派印
   杨大受——一是赵之谦的先导吗?
   屠悼赵之琛比较谈
   “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杨澥
   摹刻的老手王应绶——摹碑、摹砚、摹印
   “由丁、黄以溯秦汉”的程庭鹭
   关于《吴让之印谱》引起的大论辩——兼
   及吴让之其人
   以金文入印的吴咨
   太平天国玉玺
   清代官印满汉文间隔之一例
   从古印谱编纂谈到考证专家翁大年的印
   风
   钱松——列名西泠八家却独树新帜
   画家偶弄铁笔——谈任熊的白描与篆刻
   取径
   胸次不高与理解力贫弱——徐三庚之我
   见
   伟大的赵之谦
   邓石如的忠实追随者——摹印家王尔度
   王石经——要令赵之谦倾倒赞叹
   趋古浪潮中的趋时——孤独的王云
   任颐偶一操刀——从诗书画印观念的成
   形谈起
   走向古玉印——胡的篆刻与伊秉绶古
   隶的相似点
   千古一人吴昌硕
   嘉兴唐翰题学吴门派印风——“看云亭’
   取三代吉金之美——谈黄牧甫的光洁挺
   拔
   附录 中国书画篆刻年表
   后记
    半坡陶文符号
    大汶口陶器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
    墨书陶片
    父辛卣铭文
    利簋铭文
    盂鼎铭文
    小克鼎
    散氏盘铭
    毛公鼎
    师望鼎
    王孙遗者钟
    国差缶詹
    楚王今酉羞鼎
    楚帛书
    侯马盟书
    战国青川简
    秦公殷
    石鼓文
    泰山刻石
    琅邪刻石
    峄山碑
    会稽刻石
    权量铭
    西汉群臣上寿刻石
    霍去病墓刻石
    鲁孝王刻石
    西汉禳盗刻石
    新莽嘉量铭
    莱子侯刻石
    居延汉简急就篇觚
    三老讳字忌日记
    开通褒斜道刻石
    祀三公山碑
    嵩山三阙铭
    裴岑纪功碑
    北海相景君碑
    石门颂
    乙瑛碑
    汉帛书
    礼器碑
    永寿二年甕
    郑固碑额
    孔宙碑
    封龙山颂
    西岳华山庙碑
    衡方碑额
    史晨前碑
    郙阁颂
    西狭颂
    杨淮表记
    张山子熹平三年残碑
    张迁碑篆额
    张迁碑
    汉武威铭旌
    熹平石经
    韩仁铭
    尹宙碑
    校官碑
    白石神君碑
    袁安碑
    袁敞碑
    曹全碑
    上尊号奏
    曹真残碑
    三体石经残石
    朱曼妻买地宅券
    天发神讖碑
    禅国山碑
    汉简
    汉简
    钟繇荐季直表
    谷朗碑
    诸物要集经
    永嘉纪年纸
    永嘉六年楼兰文书
    陆机平复帖
    李柏尺牍
    刑徒砖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初月帖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兰亭序
    王献之地黄汤帖
    王献之洛神赋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询伯远帖
    譬喻经
    广武将军碑
    慎宝子碑
    嵩高灵庙碑
    大代华岳庙碑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瞾龙颜碑
    刘怀民墓志
    妙相寺造像题字
    晖福寺碑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牛橛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
    元详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郑长猷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瘗鹤铭
    萧秀墓碑
    石门铭
    郑文公碑
    元羽墓志
    元显人隽墓志
    刁遵墓志
    崔敬邕墓志
    张玄墓志
    张猛龙碑
    高贞碑
    敬使君碑
    泰山金刚经
    王子椿徂徕山佛经摩崖
    匡喆刻经颂
    赵文渊北周西岳华山庙碑
    高昌国砖志
    龙藏寺碑
    曹植庙碑
    丁道护启法寺碑
    董美人墓志
    苏孝慈墓志
    智永真草千字文
    欧阳询温彦博碑
    欧阳询九成宫碑
    欧阳询张翰贴
    欧阳询房谦彦碑
    欧阳询史事帖
    李怀琳绝交书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殷令名裴镜民碑
    唐太宗温泉铭
    陆柬之文赋
    褚遂良伊阙佛龛记
    褚遂良房玄龄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太宗哀册
    褚遂良阴符经
    孔颖达碑
    褚亮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孙过庭书谱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额
    薛稷信行禅师碑
    薛矅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唐中宗赐卢正道敕
    魏栖梧善才寺碑
    顺节夫人李氏墓志
    张旭郎官石柱记
    张旭古诗四帖
    唐玄宗纪泰山铭
    李白上阳台帖
    李邕麓山寺碑
    李邕云摩将军李思训碑
    贺知章孝经
    宋儋道安禅师碑
    史惟则大智禅师碑
    李阳冰三坟记
    张从申李玄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争座位稿
    颜真卿大字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祭侄稿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刘中使帖
    怀素自叙帖
    怀素苦笋帖
    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裴休圭峰禅师碑
    开成石经
    杜牧张好好诗
    唐人书玉篇
    杨凝式韭花帖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徐铉温君墓志
    南唐后主诗卷
    李建中土母贴
    李建中贵宅帖
    淳化阁帖
    郭忠恕黄帝阴符经
    梦英篆书千字文
    林逋杂诗卷
    范仲淹与师鲁舍人书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欧阳修谱图序
    司马光资治通鉴稿
    文彦博书札
    蔡襄谢赐御书诗表
    蔡襄题澄心堂纸帖
    蔡襄昼锦堂记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宸奎阁碑
    苏轼尺牍
    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
    苏轼柳州罗池庙碑
    苏轼赤壁赋
    黄庭坚华严疏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
    黄庭坚松风阁诗
    黄庭坚伏波神祠卷
    黄庭坚诸上座帖
    米芾蜀素贴
    米芾苕溪诗
    米芾草书四帖
    米芾章侯帖
    米芾珊瑚帖
    薛绍彭行书诗
    定武兰亭
    蔡京赵懿简公碑
    蔡京十八学士图跋
    蔡卞熊本神道碑
    宋徽宗大观圣作碑
    宋徽宗草书团扇
    宋徽宗千字文
    宋徽宗夏日诗帖
    宋徽宗佛顶光明塔碑
    宋高宗徽宗文集序
    宋高宗御书石经
    吴说尺牍
    米友仁米芾草书九帖跋
    宋孝宗法书赞
    范成大西塞渔社图跋
    吴琚碎锦帖
    尤袤西塞渔社图跋
    周必大西塞渔社图跋
    陆游尺牍
    朱熹尺牍
    张孝祥黄庭坚伏波神祠卷跋
    张即之佛遗教经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赵孟坚落水本兰亭序跋
    周密颜真卿祭侄稿跋
    文天祥虎头山诗
    金章宗顾恺之女史箴图后幅
    蔡松年苏轼李白仙诗卷跋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题辞
    赵孟頫尺牍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赵孟頫三门记
    赵孟頫章草急就章卷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鲜于枢苏轼海棠诗
    鲜于枢行书诗卷
    李倜文赋跋
    揭傒斯文赋跋
    虞集杞菊轩诗
    邓文原瞻近、汉时二帖跋
    张雨万岁通天帖跋
    陆居仁行书诗卷
    康里巙巙李白诗卷
    康里巙巙渔父辞册
    杨维桢行书诗册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
    柯九思独孤僧本兰亭跋
    倪瓒兰亭画跋
    宋克唐人诗卷
    沈度张桓墓志铭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
    解缙自书诗卷
    张弼李白仙诗卷跋
    沈周七星检图诗
    李应祯尺牍
    吴宽诗稿
    李东阳诗稿
    陈献章诗卷
    陈璧临张长史秋深帖
    祝允明草书轴
    祝允明后赤壁赋
    祝允明出师表
    文征明莲社图跋
    文征明辋川图跋
    文征明行书
    唐寅七律四首
    文彭渔父词卷
    文嘉怀素小草千字文跋
    陈淳草书轴
    徐渭草书轴
    王守仁何陋轩记
    王宠宋之问诗
    王宠别鹄操
    丰坊草书诗轴
    莫云卿山居杂赋
    项元汴王献之中秋帖跋
    王世贞诗稿
    邢侗尺牍
    董其昌行草诗卷
    董其昌万岁通天帖跋
    乔一琦草书轴
    陈继儒东坡语
    张瑞图行书轴
    倪元璐行书诗轴
    黄道周洗心诗
    王铎草书诗轴
    王铎草书卷
    傅山草书轴
    傅山小楷逍遥游
    傅山丹枫阁记
    朱耷临蔡邕书卷
    石涛罗浮山图册跋
    康熙临米芾书
    郑簠隶书诗轴
    乾隆兰亭八柱帖跋
    金农漆书对联
    金农尺牍
    黄慎草书对联
    郑燮柳叶书
    郑燮论书语
    李鱓对联
    丁敬隶书识语
    刘墉诗轴
    梁同书对联
    王文治对联
    翁方纲对联
    钱南园楷书轴
    桂馥扇书
    邓石如隶书轴
    邓石如篆书轴
    邓石如小篆大舜舞干戚赞
    钱坫篆书联
    伊秉绶隶书多宝塔碑题字
    伊秉绶行书轴
    伊秉绶隶书联
    成亲王行书轴
    阮元石渠宝笈序
    姚鼐论书三绝
    陈鸿寿对联
    吴荣光七律轴
    包世臣临王羲之书
    吴熙载篆书唐诗
    何绍基对联
    何绍基书轴
    杨沂孙说文部首
    杨岘隶书联
    杨守敬对联
    张裕钊千字文
    徐三庚七言联
    赵之谦团扇
    赵之谦篆书屏
    翁同鄶扇面书
    翁同勳对联
    吴大澂篆书夏小正
    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昌硕行书自作诗
    吴昌硕临庚罴卣铭文
    康有为对联
    沈曾植草书屏
    夔凤人物图
    乐舞百戏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敦煌壁画
    伎乐天
    展子虔游春图卷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
    阎立本步辇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卷
    吴道子释迦降生图
    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王维雪溪图
    韩斡照夜白图
    张萓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挥扇仕女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孙位高逸图
    荆浩匡庐图
    关仝关山行旅图
    胡瓌卓歇图
    卫贤高士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董源潇湘图
    董源溪山行旅图
    董源龙宿郊民图
    赵干江行初雪图
    贯休十六罗汉图
    黄签写生珍禽图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巨然山居图
    宋人雪竹图
    忠恕恕霁霁行图
    宋闸口盘车图卷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
    黄居寀山寀棘鹧图
    崔白双喜图轴
    宋人梅竹聚禽图轴
    崔白寒雀图卷
    刘寀落寀游鱼图
    易元吉聚猿图卷
    宋人双猿图
    李成王晓读碑案石图轴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轴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
    许道宁渔父图卷
    郭熙早春图轴
    郭熙关山春雪图轴
    郭熙窠石窠远图
    苏轼古轼怪石图卷
    文同墨竹轴
    李公麟五麟图
    李公麟临麟偃牧偃图卷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赵佶四禽图卷
    赵佶柳鸦图卷
    赵佶祥龙石图卷
    赵佶听琴图轴
    赵佶腊梅山禽图轴
    赵佶芙蓉锦鸡图轴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宋人写生蛱蝶卷
    宋人江山秋色图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米友仁云山小幅
    扬无咎四梅花卷
    扬无咎雪梅图卷
    江参千里江山图
    马和之赤壁后游图
    马和之小雅鹿鸣之什卷
    李唐江山小景图卷
    李唐采薇图卷
    朱锐盘车图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货郎图轴
    赵伯马肃万松金阙图卷
    阎次平牧牛图卷
    林椿果熟来禽图
    林椿绿桔图
    刘松年四景山水卷
    刘松年猿猴献果图
    李迪鹰窥雉图横轴
    李迪雪树寒禽图轴
    李迪鸡雏图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
    陈居中四羊图
    宋人折槛图轴
    宋人蜡嘴桐子图
    宋人荷花蜻蜓图
    宋人枯荷鹡鸰图
    马远水图卷
    马远踏歌图轴
    马远华灯侍宴图轴
    马远梅石溪凫图
    马麟静听松风图轴
    马麟层叠冰绡图轴
    夏珪烟岫林居图
    夏珪遥岑烟霭图
    梁楷布袋和尚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
    梁楷李白行吟图
    梁楷秋柳飞鸦图
    梁楷释迦出山图轴
    李嵩货郎图卷
    李嵩花篮图
    陈清波湖山春晓图
    宋人红蓼水禽图
    宋人出水芙蓉图
    赵芾江山万里图卷
    牟益捣衣图卷
    陈容墨龙图轴
    僧牧溪观音图轴
    僧牧溪鹤图轴
    僧牧溪猿图轴
    宋人百花图卷
    赵孟坚墨水仙卷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龚开中山出游图卷
    龚开骏骨图
    郑思肖墨兰图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卷
    张瑀文姬归汉图
    赵霖六骏图卷
    刘贯道消夏图卷
    孙君泽荷亭消夏图轴
    颜辉李仙像轴
    颜辉猿图轴
    钱选浮玉山居图卷
    钱选幽居图卷
    钱选桃枝松鼠图卷
    何澄归去来兮图卷
    李衎梧竹兰石四清图卷
    李衎双松图轴
    李衎双勾竹图轴
    高克恭青山晴雨图轴
    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轴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轴
    赵孟頫人马图卷
    赵孟頫蜡华秋色图卷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浴马图卷
    赵孟頫二羊图卷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管道升墨竹卷
    赵雍松溪钓艇图卷
    赵雍挟弹游骑图卷
    赵雍采菱图轴
    赵雍秋林远岫图轴
    任仁发出圉图卷
    任仁发二马图卷
    陈琳溪凫图轴
    王振鹏金明池龙舟图卷
    曹知白群山雪霁图轴
    曹知白寒林图
    唐棣林荫聚饮图轴
    唐棣霜浦归渔图轴
    朱德润松溪放艇图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轴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轴
    吴镇渔父图轴
    吴镇松泉图轴
    吴镇竹谱册
    吴镇秋江渔隐图轴
    盛懋秋江待渡图轴
    盛懋秋林高士图轴
    盛懋溪山清夏图轴
    倪瓒安处斋图卷
    倪瓒竹枝图卷
    倪瓒渔庄秋霁图轴
    倪瓒怪石丛篁图
    倪瓒紫芝山房图轴
    倪瓒虞山林壑图轴
    倪瓒梧竹秀石图轴
    倪瓒春山图
    王蒙谷口春耕图轴
    王蒙青卞隐居图轴
    王蒙夏山高隐图轴
    王蒙林泉清集图轴
    陆广丹台春晓图轴
    马琬春山清霁图卷
    马琬雪冈度关图轴
    赵元合溪草堂图轴
    陈汝言百丈泉图轴
    方从义山阴云雪图轴
    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
    方从义高高亭图轴
    周朗杜秋图卷
    张渥九歌图卷
    张渥雪夜访戴图轴
    王绎画杨竹西小像卷
    卫九鼎洛神图轴
    柯九思双竹图轴
    顾安新篁图轴
    张逊双勾竹卷
    释方硅竹石轴
    王冕墨梅卷
    王冕墨梅图轴
    王渊花竹禽雀图轴
    边鲁花竹锦雉图轴
    张中枯荷鸳鸯图轴
    张舜咨鹰桧图轴
    宋克万玉丛图卷
    王绂墨竹轴
    王绂江山渔乐图卷
    夏昹夏玉秋声图轴
    徐责蜀山图轴
    边景昭三友百禽图轴
    王履华山图册
    戴进葵石蛱蝶图轴
    李在山水轴
    明宣宗朱瞻基苦瓜鼠图卷
    陈宪章玉兔争清图轴
    谢晋潭北草堂图轴
    姚绶溪山渔隐图轴
    刘珏夏云欲雨图轴
    沈周庐山高图轴
    沈周东庄图册
    沈周慈乌图轴
    沈周写生册
    沈周沧洲趣图卷
    孙隆草虫翎毛册
    孙隆芙蓉鹅图轴
    钟钦礼雪溪放艇图轴
    徐霖花卉泉石图卷
    林良灌木集禽图卷
    林良山茶白鹇图轴
    吕纪桂菊山禽图轴
    吕纪残荷鹰鹭图轴
    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王谔雪岭风高图轴
    孙艾木绵图轴
    朱端钓雪图轴
    吴伟铁笛图
    吴伟踏雪寻梅图轴
    张路山雨欲来图轴
    周臣桃源问津图轴
    唐寅落霞孤鹜图轴
    唐寅秋风纨扇图轴
    唐寅春雨鸣禽图
    张灵朝仙图
    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轴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卷
    文征明真赏斋图卷
    文征明花卉册
    仇英玉洞仙源图轴
    仇英羲之观鹅图
    仇英人物故事册
    陈淳葵石图轴
    陆治村居乐事图册
    王榖祥桂石图轴
    文伯仁都门柳色图轴
    钱榖虎丘山景图轴
    居节松下观泉图轴
    周天球墨兰轴
    徐渭墨花图卷
    徐渭葡萄图轴
    徐渭牡丹蕉石图
    孙克弘百花图卷
    周之冕墨笔花卉卷
    丁云鹏渊明漉酒图轴
    王綦梅花图轴
    杨明时古木修篁图
    董其昌高逸图轴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
    吴振匡庐秋瀑图轴
    张宏柴门流水图轴
    李流芳长林丰草图轴
    杨文骢仙人村坞图轴
    卞文瑜梅花书屋图轴
    曾鲸葛一龙像卷
    恽向仿倪瓒山水册
    蓝瑛山水册
    沈濿闭户著书图轴
    张瑞图渊明涉园图册
    杨补墨笔山水册
    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陈洪绶水浒叶子
    倪元璐松石轴
    陈元素刘原起兰石图轴
    项圣漠暮霭横看图轴
    金俊明墨梅册
    方以智树下骑驴图轴
    万寿祺松石图轴
    王时敏山水册
    王时敏雅宜山斋图轴
    王鉴梦境图轴
    王铎山水轴
    萧云从设色山水卷
    傅山江深草阁图轴
    程邃山水轴
    汪之瑞山水轴
    吴伟业桃源图卷
    僧弘仁古槎短获图轴
    释髡残层岩叠壑图轴
    查士标仿云林雨山图轴
    查士标王翚鹤林烟雨图轴
    龚贤山水册
    吴宏寒泉疏树图册
    邹喆松林僧话图
    谢荪红莲册
    罗牧疏林图
    徐材山水册
    梅清黄山图册
    笪重光仿元人小景轴
    朱耷瓶菊图轴
    朱耷浴禽图轴
    僧元济搜尽奇峰图卷
    僧元济山水清音图卷
    王翚晚梧秋影图轴
    吴历仿一峰山水轴
    吴历夏山雨霁图轴
    恽寿平花卉册
    李寅雪岭盘车图轴
    王武白头三友图轴
    邹显吉花草蜂蝶图册
    王原祁松溪山馆图轴
    禹之鼎乔崇烈饷乌图像轴
    蒋廷锡柳蝉图轴
    焦秉贞秋千闲戏图册
    沈铨松鹤图轴
    华喦鸟鸣秋树图轴
    邹一桂白梅山茶图轴
    高其佩高冈独立图轴
    高凤翰牡丹竹石图轴
    金农自画像
    金农万玉图轴
    黄慎盆菊图轴
    汪士慎墨笔花卉册
    李鱓风荷图轴
    郑燮兰竹轴
    李方膺墨梅册
    罗聘冬心午睡图轴
    闵贞蕉阴仕女图轴
    边寿民芦雁图轴
    郎世宁百骏图卷
    崔鏏秋闺思妇图轴
    袁江梁园飞雪图轴
    袁耀汉宫秋月图轴
    董邦达山水轴
    金廷标高贤遇隐图轴
    黄易岱岳访碑图册
    奚冈蕉林学书图卷
    改琦玉鱼生像轴
    费丹旭仕女图
    刘泳之柳燕图
    汤贻汾山水轴
    戴熙秋江晚色图
    居巢五福图
    居廉花卉草虫图
    任熊写姚大梅诗意册
    任颐倚石弈棋图册
    任颐白头牡丹图轴
    僧虚谷紫藤金鱼图轴
    赵之谦九重春色图
    吴昌硕紫藤图轴
    吴昌硕萧斋清供图
    吴昌硕桃
    商玺
    鵡披讯鉨·周惑讯鉨 女鉨
    司马敀玺·佫郑左司马 右司马 王
    右司马玺
    司工 木阳司工
    战垟司寇 司寇之玺 乐阴司寇
    大司徒长卩乘 东易伊泽王卩玺
    墨邑大夫玺
    菊 之玺 冉言讯玺 思外里大夫玺
    咸 园相 左 左正玺
    左廪之玺 郢粟客玺·当谷桯丞 惕邦
    粟玺
    内师玺 右卢 车工羽玺 敬府之玺
    开方之玺
    行人关 圽阳门 陈之新都 平 都玺
    阳成绰 雷便 乐句 韩戏 佃书 马
    獐 傅上 疋阈
    鲁卩 胡逌 輨工师 止目朐 事
    侯蟑 孙庶 孙裹
    (东周)山东邾国故城陶文
    善 书 敬上 敬事
    日庚都萃车马
    卲竹 王殷正
    皇帝信
    北乡之印 南池里印
    浙江都水 琅左盐丞 卫邑园印
    贾禄 赵御 廖印 韩窯 段买臣 连
    虺 阴頦 焦得 利纪 弓舍 敦
    浦 营浦
    邦候 邦司马印 邾邦讯玺 兇奴相邦
    秦代印陶
    晋昌侯印 永世侯印 长贵亭侯 晋兴
    亭侯 司马丞印 泥阳尉印
    关中侯印 关外侯印 关内侯印 关内
    侯戈晏印
    尚符玺之印 观雀台监 上林弘南捕奸
    驸马都尉 骑都尉印 主爵都尉 将兵
    都尉 殿中都尉 陷阵都尉 强弩
    都尉章 抚羌都尉 奉车都尉
    沼假司马 别部司马 前将军军司马
    后将军假司马 军司马印 军司马
    之印 假司马印 军假司马 安西
    将军司马 扫逆将军司马 下邳中
    尉司马 无当突阵司马 建威司马
    武勇司马 济南司马 胶西司马
    强弩司马 前军司马 军廪司马
    兼南阳别弋司马
    牙门将印章 广汉大将军章 中部将军
    章 立节将军章 折冲将军章 凌
    江将军章 明威将军 讨难将军章
    扫寇将军章 虎牙将军章 平难将
    军章 下江将军章 偏将军印章
    裨将军印章 护军印章
    阳乐侯相 长社侯相 秉德侯相 湘成
    侯相
    校尉之印 校尉千人 辅汉校尉印 屯
    田校尉史守之印
    广武将军章
    部曲将印 骑督之印 部曲督印 骑部
    曲督
    雁门太守章
    雒阳令印 巩令之印 挺令之印 阳翟
    令印 外黄令印
    茂陵尉印
    军曲侯之印 营军司马丞 下密马丞印
    中都空丞印 昭城门侯印 右关
    军库长 安昌侯家丞 广睦男家丞
    设屏农尉章
    汉匈奴呼卢訾尸逐 汉屠各率善君 汉
    匈奴破虏长 魏率善胡邑长 魏率
    善胡佰长 魏率善氐邑长 魏乌丸
    率善佰长 晋率善胡仟长
    巨蔡千万 巨雍千万 巨杨千万
    杜谊私印 叔博私印 张九私印 张寿
    私印 王彊私印 田遂私印 田凤
    私印 朱光私印
    黄神之印 黄神越章 黄神越章天帝神
    之印 黄神越章
    常骑 骑
    倪宽之印
    武意 椄治 张浈私印 郭康私印 潘
    刚私印 闾丘长孙 辟彊 栾犀
    李丰私印 马级私印
    禹疆印
    图形印
    肖形印
    日利 利行 长幸 大利 日利 日利
    日利 长幸 益意
    臣传丘 朱聚 朱长孺 林尹子印 尹
    长之印 杨子方印
    张传丘 泠平 王昌之印
    城阳侯印 菑川丞相 清河太守 临菑
    司马 临菑丞印 临菑丞印 严道
    橘丞 城阳郡尉 阳都邑丞 乐成
    剧丞 东乡
    软侯家丞 衡山相印 杨州刺史 泰山
    太守章 五原太守章 上党守印
    周隐印封 河间太守 临菑右尉 安国
    乡印 安乡
    娟千秋印 兰干左尉
    汉委奴国王
    刘广之印 刘广 仲达 汉辅 祝遵
    祝遵印信 杨就印信 杨就 叔贞
    白记 臣琳 颜琳白事 颜琳
    颜琳白笺 颜文和
    西都子章 阴密男章 兴乐男章 平南
    将军章
    南阳守丞 将田己部右侯 敦德尹曲后
    侯 许充之印 傅捐之印 溓野之
    印
    临沅令印 浅门 长沙顷庙 广信令印
    司马纵
    贾夷吾 吕婧 周党 霍良 魏嫽 魏
    霸 夏侯尊 骄奴
    汉代印陶
    部曲督印 虎牙将军章 武猛校尉 魏
    率善氐仟长 晋归义胡王 晋归义
    氐王
    氾肇 氾肇言事 臣肇 氾肇白事 氾
    季超 刘寔
    永兴郡印
    完 王僧虔 王僧虔白笺 臣僧虔
    省印 王僧虔
    武奋将军印 荡寇将军印 虎奋将军章
    虎威将军章 振武将军章 宁远
    将军之章 鹰扬将军章 宣威将军
    印
    石邑长印 昌阳长印 即屖令印 平凉
    郡丞印 平乐护军 建州刺史印
    颍川太守 南乡太守章
    常山太守章 金城太守章 广宁太守章
    黎州州学朱记 齐王国司印
    平琴州之印
    建业文房之印
    赵明诚印章 公堇父 刘周氏 云壑主
    人 卢* 趯 野夫 张同之印
    内府书印 御府宝绘 双龙玺 内府书
    印
    政和 宣和 宣和 宣和 绍兴 绍兴
    楚国米亚 楚国半姓 米黻之印 米姓
    之印 米亚之印 米亚 米亚之印
    米亚
    寿光镇印 都检点兼牢城朱记 军资库
    印 仗库会同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
    索 古
    都亭新驿朱记 义捷左第一军使记
    驰防指挥使记 平定县印 拱圣 都
    虞候朱记
    一贯背合同
    北京楼店巡记 易县尉印 越王府文学
    印 防城副统日字号之印
    清河郡 王 封 安记 汤 七商
    益都路管军千户建字号之印
    赵孟頫印 赵 赵子昂氏 松雪斋图书
    印 松雪斋
    布衣道士 吾衍私印 吾衍私印
    方外司马 王元章氏 王冕私印
    统军元帅府印 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
    文彭之印 文彭之印 文寿承氏 寿承
    氏
    汪东阳 无功氏 延赏楼印 笑谭间气
    吐霓虹
    芙蓉花外夕阳楼
    烟霞泉石平章
    苏宣之印 啸民 张灏私印 深得酒仙
    三昧 江东步兵
    杨恽私印 吴让私印 武德长印 长乐
    未央 潘武之印 潘庆
    吴忠私印 孟贞氏 涑水亭 菊泉 吴
    一鹏印 羽南
    承清馆 湖山长 懒拙生 铁研斋
    寒山
    曾鲸之印 波臣 史志功印 马从纪印
    程国宝印 吴忠
    采真堂印
    范允临印 陈继儒印 杲叔 冯梦祯印
    依隐玩世 大欢喜 自问心如何·君子
    有常体
    每蒙天一笑 山泽之臞
    鸢飞鱼跃
    国士之风 游侠处士 芝房 丁承吉
    不朽盛事 无功氏
    王与稽氏 王庆长氏 子孙非我有委蜕
    而已矣
    农长父 杨文骢印 同心而离居 泰原
    闇生 汪汝凤印
    栖神静乐 家在镜山深处 玄赏堂印
    朴庵 笔禅墨韵 墨庄老农
    延绿斋 空名适自误 披云卧石 墨兵
    王君公 王章之印 韩婴 终军 杨王
    孙印 桓少君
    金室嘉会 愧能 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
    而直上
    西山爽气 武陵渔郎
    吴彬之印 俞安期印 灵河渔长 查允
    抡印 吴之鲸印 臧懋循印
    江湖满地一渔翁 幽居不用名 兴仁之
    印 徐季重氏
    明崇祯帝玉押 辽州之契 通政司右参
    议之记 西充县印 商洛防御使信
    夔州防御使符
    徐旭龄印
    茂昉之印 朱子葆 近思氏 吕惟延印
    三馀堂 随庵
    妓逢红拂客遇虬髯
    纸窗竹屋灯火青荧
    餐英馆 师俭堂
    真赏 冒襄 辟疆氏 忍辱忘怨 小三
    吾鉴藏 巢民 冒襄辟疆私印 凤
    栖铎
    枫落吴江冷 传是楼
    司空都諌 清畏斋
    水绘庵冒巢民真赏
    卜远私印
    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 米汉雯印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家在菱湖橘社
    之间
    十研 一帘秋月 王翚审玩
    晴窗一日几回看 案有黄庭尊有酒 林
    皋之印 杏花春雨江南 莆阳鹤田
    林皋之印
    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 竹窗
    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馀 杏花深处人家
    柴门老树村
    永躬耕乎典坟 动正用和
    家在齐鲁之间 高凤翰印 丁巳年 左
    军痹司马 左臂 丁巳残人 凤翰
    私印
    沈凤私印 凤印 补萝外史 谦斋 凡
    民鉴定 沈凤私印
    月落江横数峰天远 若邪溪上人家 谷
    汪士慎 七峰草堂
    启事 福寿臻人 长啸呼风 弯弓挂扶
    桑长剑倚天外
    凤皇窠 细忆 瑟静琴谐 如痴 寒儒
    风致 墨香词藻
    寄兴于烟霞之外 白发多时故人少 画
    禅
    龙泓外史丁敬身印记 丁敬之印 敬身
    父印 敬身 砚林丙后之作 龙泓
    馆印
    学到古人难 心得自在 游居有常必就
    有德
    臣汪筠 道邻 马曰璐印 用拙存吾道
    覃谿
    无心到处禅 醉香道人 天君泰然
    云可赠人 蝶庵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小桥流水人家 魏堂氏 雨香馆
    泉声落坐石 岁月侵人不见痕
    豁达露心肝 乔松无梦妒天桃
    诸事安宁 放言居 西湖僧明水御赐珍
    弆章
    安国侯印 故安侯印 前将军印章 左
    图且书右琴与壶
    床上书连屋 馀堂鉴定
    用寄幽怀 多病春来事事慷 直而不挺
    曲而不诎 筚门夜永月光寒
    荔香斋
    纵横联句常侵晓 胆瓶花落研池香
    黄海印痴 抱松柏之坚心 梅花傲雪偏
    绕吟魂 金粟如来是后身 归去来
    兮万事休
    体道不倦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涵泳天真 对黄卷以终年 红雨
    洒溪流
    冷淡家风 谈间飞白酒半潮红
    虎尾春冰寄此生 陶月阁 放鹇亭客
    放情丘壑 静舫
    思无邪 穆斋 全魁 金镠私印 肃诚
    尚志
    攻诗每宴居 葆真居士 叶龙溪印
    古塘渔隐 花间弹局一抨香 满纸春心
    墨未干
    未谷 绵潭渔长
    歌吹沸天 渔村 桃花潭水
    古愚 新篁里
    翼之
    张梓私印 瞻园 惜阴书屋 赏花钓鱼
    东皋草堂 倚浦楼
    游于艺 松菊犹存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探赜索隐 晴窗一日几回看 不
    朽盛事
    罗聘 罗遁夫印 隐书无复旧时楼
    勃海陈鳣 仲鱼甫
    惠言 一日之迹 山中白云 疁城一日
    长
    意与古会
    山堂 蒋仁印 蒋山堂 山堂 吉罗庵
    吉罗盦
    我乃酒狂 开万楼 漱霞亭 怀文抱质
    化工别与一种风情
    巴予藉 栎阳张氏 下里巴人 已卯优
    贡辛巳学廉
    即事多所欣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小松所得金石 石墨楼 汉画室 五砚
    楼
    文章江左烟月扬州
    奚冈私印 奚冈言事 蒙泉外史 奚冈
    之印 蒙老 蒙泉外史 烟萝子
    龙尾山房
    搔首对西风 漫赢得天涯羁旅 居无尘
    杂家有赐书
    眠琴处
    悔之晚矣 水边稿下 子孙永宝 仲山
    朱玮石父
    张公子 藕花小舸 树榖 白发书生
    木雁斋
    求是斋 陈豫钟印 陈豫钟印 陈浚仪
    氏 陈豫钟字浚仪 无尘书室
    松宇秋琴 小蓬莱山人 雪莲道人 西
    泠钓徒 问梅消息
    钱善扬 张廷济印 白圭三复
    文鼎 张叔未 八砖精舍
    郭磨印信
    骚之苗裔
    浮眉词客 汪熤之印 郭磨祥伯氏印
    诗杂仙心 频伽居士 花竹安乐斋
    江州司马 许乃济印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湌胜 风流水石间
    灵芬馆图书记 鱼计诗画
    重远书楼 祖籍钱唐 泰顺潘鼎彝长书
    画记
    谷城令印 晋归义胡王 琅玕室
    查揆字伯葵印 春湛私印 桃花山馆
    悦我生涯 白溪听香主人姚泰之印 昭
    文张约轩鉴定 津门金镕
    新兴冶库督印 凌江将军章
    济父所藏 二十六宜梅花屋
    吴熙载印 让之 吴廷颺诗词书画印
    让之手摹汉魏六朝 熙载之印 吴
    让之氏
    则古昔斋 人在蓬莱第一峰 白云深处
    是吾庐
    太平天国玉玺
    钦天监时宪书之印
    沈兆霖印 朗亭 众奇草堂 花溆白笺
    齐心同所愿 身行万里半天下
    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胡鼻山人宋绍圣
    后十二丁丑生
    豹卿
    臣钟毓印
    雪塍
    臣何澂 节子辛酉以后所得书 绩溪胡
    澍荄父 同孟子四月二日生 丁文
    蔚 菩萨保 臣之谦 陆怀庐主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苟全性命
    翛闲印信 养闲草堂 归安姚觐元印
    王石经印字为君都 文章司马 海滨病
    史 千化范室 簠斋 万印楼 罍
    翁
    越国裔孙 泛香 唐翰题审定记 寒香
    深处
    颐庵
    苏林 半读半耕世业 酌古又斟今 九
    鼎十爵之榭 玉芝堂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 苦铁 苦铁
    吴俊 缶无咎 俊卿
    嘉兴唐翰题子冰书画记 看云亭
    长生无极 敦叔 勇猛精进 延年益寿
    意与古会 祗雅楼印 祗雅楼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