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前725-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几经人事变换的管仲终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在管仲相齐的四十年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军事、政治、税收、盐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盛。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大国。而管仲的思想才学就体现在《管子》一书中。《管子》共有八十六篇,其中十篇亡佚,实存七十六篇,后人认为它绝非一人一时所作,兼有战国、秦、汉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管子》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由于《管子》在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地位,后人视他的思想为秘芨。限于篇幅,《管子》从一要覆盖管子的思想观点,二要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角度出发,精选了其中十七篇,如《小匡》体现了管仲“相地而衰征”和“四民分生而居”的经济理论;《牧民》篇体现了管仲“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社会经济思想;《牧民》、《形势》、《权修》、《立政》等从不同方面讲述了国家的为政之道与治国方略;《小匡》等多次谈及军事编制;《内业》提出了“天道之数,人心之变”的哲学思想;此外,《任法》、《法禁》主要体现法家思想;《宙合》体现阴阳家思想等等。《管子》在译注过程中,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流畅优美的语言译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包括中学生能藉此译注本便捷地追寻中华古典文化的智慧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