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外,本书可以归纳为三部分:第1章至第3章为理论分析,第4章至第8章为实证检验,第9章为分析结论和政策含义。1.理论分析部分。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第1章),归纳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新古典理论框架,比较分析各种消费函数假定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异同;然后(第2章),把制度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中国的消费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从中归纳出依中国情况,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设定和内在设定,并将其与新古典理论和不同消费函数理论的设定加以比较,作出中国消费者行为假定。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了前述的分期和分城乡分析方法。最后(第3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推论出中国消费函数假说,建立分期的、分城乡的消费函数理论模型。此外,还分析比较了有关中国的几种主要消费函数论述的方法和观点,着重从方法论上探讨了中国消费函数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2.实证检验部分。在实证检验部分,用分期和分城乡数据验证在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各种假说和模型。实证检验的五章可以概括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第4章一章,是对1978年前时期假定和模型的实证检验。依据理论部分的分析,1978年以前,中国的消费函数较接近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居民的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这个观点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在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约束条件是非跨时的、现期一时预算约束。制约居民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的除现期一时预算约束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传统体制下,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品定量配给和短缺的制约,所以,定量配给和短缺应纳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变量之中。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则因农村商品经济很不发展,整体农村经济处于半自然经济状态,而受实物收入和自给性消费的影响很大。此外,工农业产品比价也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实物收入、自给性消费和工农业产品比价是除现期货币收入外,解释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变量。第4章用1952-1977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收入、资产等方面的总量时间序列数据和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横截面数据,验证了假说和模型。后一部分是对1978年以后时期假设和模型的实证检验。这一部分是实证检验部分的重点,包括第5章到第8章共四章,其中:第5章为总量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第6章为居民家庭预算数据分析,第7章为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第8章为居民家庭资产选择和个人投资行为对消费的影响分析。在这四章中,逐一详细分析了1978年以后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的变化,验证了本书提出的有关1978年以后时期的假说和模型。3.分析结论和政策含义部分。第9章归纳了全书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此外,还论述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