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象棋的性质与功能一、国际象棋的性质国际象棋在旧中国被称为万国象棋,在港台地区则被称为西洋象棋或西洋棋。它的英文(chess)原意是“将死对方的王”,是世界上最盛行的棋种。为了与我国传统象棋相区别,所以叫作国际象棋。(一)广泛性国际象棋是历史最悠久、开展最广泛、拥有爱好者最众多的世界性竞技项目之一。它的世界性组织——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棋联),目前已有156个成员国(或地区),全世界的爱好者有3亿之多。目前,国际象棋的世界性、国际性比赛十分频繁,可以说是一年到头接连不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年里,除了欧洲传统的黑斯廷斯比赛外,国际性的大赛只举办过一两次。但到了本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所举行的这类国际比赛,一年之中竟高达200次。倘若再算上各国的全国比赛、通讯赛,每年正式记录在案的赛局,有10万之巨。(二)属性由于国际象棋的神奇魅力,1500多年以来,不仅一代又一代的棋手为之鞠躬尽瘁,而且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也为之着迷倾倒。有称它为“袖珍战争”的,有称它为“思维艺术”的,也有称它为“智力教具”的。关于国际象棋的属性或定义,国外曾有过长期的争论。前世界冠军、前国际棋联主席尤伟博士曾在一本著作中说过:“国际象棋熔竞技、艺术与科学为一炉。其中,竞技约占1/2,艺术与科学约各占1/4。”这一观点颇有代表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反对把国际象棋列入体育运动项目了。据国外医学测试,一场大师级4、5小时的比赛,棋手所消耗的心理能量相当于一场拳击场上拳手所消耗的体力能量。因此,如果过细划分的话,也可以把它归为智力竞技而非体育竞技类。之所以说国际象棋是一项体育竞技,主要是因为它需要所有体育项目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强健体魄,是面对面直接分胜负的,又受时间和规则的严格限制的对抗性项目。说国际象棋是一门文化艺术,是因为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即文学、美学等艺术所必须具备的形象思维力。说国际象棋是一门思维科学,因为它需要客观判断局势,严密制订计划和精确计算变着的能力,即数学、军事等科学所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记:后记值此三本教程即将面世之际,作为作者似乎该与广大读者作些交流。1997年第5期的英国《国际象棋》,专题报道了我国国际象棋运动的状况。这家权威性的杂志不惜动用了16开整10页的版面,并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中国国际象棋学派”的字样,这种“定位性”的提法在国外书刊中尚属首次见到。1997年7月27日是波兰扎甘市举办的世界青年国际象棋冠军赛最后一轮比赛日。闭幕式之前,一位波兰资深记者兼棋艺作家与我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他除了对我国近年国际象棋运动迅猛发展表示浓郁兴趣外,还重点询问了我国国际象棋的理论建设情况。其中,一个紧追不舍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有自己编写的《国际象棋教程》出版?”其实,这个问题在两年多前就被很郑重地考虑了。那时我国国际象棋人口正呈现几何倍数增长的势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派人来到中国棋院,约请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编著国际象棋的初、中、高级教程各一本。该教程既是高校教学参考书,也是各级国际象棋教练员的教学用书。其读者对象除教师、教练外,还包括各级棋手和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广大国际象棋爱好者。感谢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陈祖德先生和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何慧娴女士忙中抽暇欣然作序;感谢国家教委、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以及棋界同仁的鼎力相助,得以使这三本教程及时出版。我从艺国际象棋已有37年了,虽有多年的理论积累,但写作系列教程还是初次。经1995年的构思、1996年的写作和1997年的核订,我终于勉力地完成了这一使命。限于水平和时间较紧,疏漏不当之处,定然难免,恳请行家和读者指正。作者最后有两个心愿:一是愿本教程能对我国国际象棋的普及和提高,对我国国际象棋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理论上的积极作用。二是愿随着我国国际象棋运动成绩的进一步上升,使本教程来年再版时能更增添一些我国国际象棋学派方面的新篇章。林峰于199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