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是1995年在美国出版的一部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作者罗伯特·平狄克和丹尼尔·鲁宾费尔德分别执教于美国的麻雀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全书以市场和价格为导言逐步深入到消费者选择、生产者选择、币场的结构、竞争性策略、信息、市场失灵以及政府的作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结构,阐明了资源分配的效率条件以及市场和政府在协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已有的教科书相比,本书在内容上吸收了经济学在过去十多年里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在叙述上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全书有80多个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地把基本原理应用于对制定政策的分析,具有知识性、启迪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该教科书在西方得到许多大学经济系和相关系科的推崇。片断:§1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及其局限正如任何一门学科一样,经济学所关注的也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例如,当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发生价格变化时,为什么厂商往往会雇用或者解雇工人呢?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10%,那么在某一厂商或某一行业中有多少工人可能会被雇用或者解雇呢?在经济学中,如同在其他学科中一样,解释和预测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依照一套基本的规律和设想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厂商理论就是始于一个简单的假设:厂商试图使他们的利润最大化。该理论用这个假设来解释厂商如何选择他们的产量,又如何决定用于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的数量。同时,它也解释了这些选择如何依赖于投入物(如劳力、资本和原材料)的价格;又如何依赖于厂商能从其产出品那儿获取的价格。经济学理论也是进行预测的基础。因此,厂商理论可以告诉我们,对于工资率的上升或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是会上升还是下降。在运用了统计学的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的条件下,理论可以用来构造一些模型(models),并由此而作出定量的预测。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模型是一种对厂商、市场以及其他经济实体的数学上的表述。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特定厂商的模型,并用它预测: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10%,结果厂商产出水平将会有多大的变化。①无论是在经济学、物理学或者其他学科中,没有一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理论的有用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作出了解释和预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们也就不断地用观察来检验理论。作为检验的结果,理论常常得以修正或完善,有时甚至被抛弃。检验和完善理论是经济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关键。当我们评价一种理论时,要切记该理论总是不完美的,在科学的每一分支内,情形都是如此。例如,在物理学中,玻意耳定律把体积、温度和气压联系起来。①这个定律基于这一假设:单独的气体分子就像是微小的、有弹性的弹子球一样运动。现在的物理学家们知道,气体分子的运动事实上并不总是像弹子球,部分是由于这一原因,玻意耳定律在极端压力和温度下不再成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定律能极好地预测,当压力和体积改变时,气体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因此,该定律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基本工具。经济学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例如,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也许因为这一点,所以厂商理论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经理和决策者手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②§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微观经济学既对付实证(positive)问题,也对付规范(normative)问题。实证问题涉及到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研究应该如何。假设美国政府对外国汽车进口实行配额,该配额会对汽车的价格及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什么影响?对美国的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对汽车产业的工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属于实证分析的范畴。实证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如我们以上所解释的那样,我们发展理论是为了解释各种现象,用观察来检验理论,并用理论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进行预测。用经济理论来进行预测对厂商的经理和公共政策来说都很重要。假设联邦政府正在考虑提高汽油税收,税收会影响到汽油的价格、消费者对大小汽车的偏好、人们用车的频率,等等。为了能切合实际地制定计划,石油公司、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商以及旅游行业的公司,都想了解该税收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究竟会有多大。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也需要对这些影响进行量的估测,他们想要判断:消费者所要承受的代价(可能按收入档次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对石油产业、汽车产业、旅游业的利润和就业情况的影响,以及每年可能得到的税收额。后记:译后记这部洋洋几十万字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经过我们译者半年的共同努力和成功的协作,终于能够交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了。作为这部教科书的中文版的译者之一和校对者,我如释重负。歇息之余,我又觉得一种无形的压力:书是译完了,但责任并没有随之消失。交出译稿似乎才真正把我们推上读者的“审判台”。不过,我必须承认,译稿的质量从一开始就是我们复旦大学的译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们共同定下的目标。我还清晰地记得1996年4月的一天,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梁晶女士专程到上海来找我商谈翻译这部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我当时只觉得这也许是我迄今所遭遇到的最严厉、最苛刻的出版商,她面对的简直就是几位在海外的中国餐馆洗盘子的打工仔。而我们很清楚,这正是我们可以很好合作的基础。所以,我们欣然同意接受这个工作,尽管我和我的这几位同事在当时看上去几乎没有时间去承担这个沉重的负担。而在今天,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这部教科书的中文译稿终于脱手并送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了。在这部教科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作为译者之一和协调人,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这部微观经济学教科书是1995年在西方出版的,两位作者平狄克教授和鲁宾菲尔德教授分别执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大学。该教科书最早出版于1989年,1992年又出版了第2版。1995年出版的这一版本自然就是第3版。根据作者的说明,第3版和第2版一样,在许多章节都做了修改和补充,增添了新的内容,更新和更换了一些用于说明经济理论的实例。确实,作为一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科学,本书的相对价值就在于它的版本更新的速度较快,这使得它能够快速地反映经济学的最新研究的成果。教科书的价值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业已取得的成果,因为教科书容易做出不断的修改和更新,这是其他学术著作难以比拟的。在这部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里,近年来在经济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确实得到了及时的反映。我们认为,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的博弈论方法的革命,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厂商行为(如定价策略)研究等领域。当我们大量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还基本上停留在马歇尔时代的时候,这本教科书的篇幅显然已被经济学的这些新领域占据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教科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我们改善和更新我们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而且我相信,这部教科书也将对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所有人士提供十分可贵的参考价值。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这部教科书在满足经济学科的学生需要方面是无可挑剔的。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还需要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对讲授内容做出适应性的安排。与通常的做法一样,我在这里要感谢我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同事尹翔硕博士,罗汉教授和谢识予博士,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现代经济学的知识背景,而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十分巧合的一点是,他们和我还先后同在英国SUSSEX大学从事过研究工作,因此我们之间拥有双重的校友关系。在接受这个翻译工作之后,我的协调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之间的合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我想,我们每一次坐下来商讨和解决翻译中的问题和统一思想是不可能的;没有他们出色的工作和认真求实的作风,本书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翻译出来。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梁晶女士,她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关心、理解和支持,我们之间的合作被证明是十分愉快的。我这里也要感谢几位我不知道姓名的审稿人,他们审读了本书的一部分译稿并给予了评论。我当然不能不感激我的恩师宋承先教授,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审校了我们的译稿,虽然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和梁晶登门请求宋先生担任本教科书中译本的总校时,他对我们说过的话:“要放手让青年人干,我完全相信我的学生张军。”在我的学术发展过程中,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教诲终生难忘。本教科书的篇幅浩大,最后的译文是我和我的三位同事共同完成的。我们的分工如下:罗汉翻译了序和第1章~4章;谢识予翻译了第10章~13章;尹翔硕翻译了第14章~18章;其余的内容由我翻译。另外,我的研究生王小青,黄余海,王广学,陆志明等在我急需时给了我翻译工作上的有力帮助,在此我也表示谢意。我作为译者之一和协调人,当然要对本书译文中可能存在的瑕疵和错误承担责任。张军1997年1月14日于上海本书前言《经济科学译丛》总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干年的辉煌历史。到了近代,中国又由盛而衰,一度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把中国从饥饿、贫困、被欺侮、被奴役的境地中解放出来。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上了通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决非易事,我们不仅需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虽然对我们这个共和国来说是全新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理论亦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许多经济学名著出于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他们归纳出来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这些理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迅速稳定地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先进经济学理论与知识。本着这一目的,我们组织翻译了这套经济学教科书系列。这套译丛的特点是:第一,全面系统。除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之外,这套译从还包括了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第二,简明通俗。与经济学的经典名着不同,这套丛书都是国外大学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部分都已发行了几版或十几版。作者尽可能地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并附有案例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许多基本原理的应用受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或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的,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也就不一定成立。因此,正确理解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某些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结论,才是我们学习当代经济学的正确方法。本套译丛于1995年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筹备并成立了由许多经济学专家学者组成的编辑委员会。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许多学者参与了原著的推荐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所有原著的出版社购买了翻译版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专家教授参与了翻译工作。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我们把这套译丛献给读者,希望为中国经济的深入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经济科学译丛》编辑委员会199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