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前人的思想和模式
1.1历史早期的情况
1.2非构造塌陷地震
1.2.1溶洞塌陷
1.2.2煤矿采空区塌陷
1.2.3构造塌陷的概念
1.3檀原毅的模式
1.4层间解缚模式
第二章 虚空区和虚空度
2.1唐山地震的宏观塌陷区
2.2静压力和虚空度
2.3岩层的竖直静力平衡
2.4地壳抗剪强度按深度的分布
2.5虚空区的最大规模
2.6潜在塌陷幅度和塌陷势
第三章 虚空区和膨胀
3.1低速层和低阻层
3.1.1低阻层
3.1.2低速层
3.1.3低速层与低阻层的一致性
3.2低速-低阻和空隙度
3.3膨胀和虚空度
3.4超深钻探的发现
3.5虚空区的压缩系数
3.6真空隙液压和视空隙液压
3.7考虑空隙液压的静力平衡
第四章 构造塌陷的孕育和发生
4.1竖直构造运动的原因
4.2虚空区形成的基本方式
4.3塌陷发生的基本方式
4.4构造塌陷的失稳
4.5初始破坏
4.6塌方和陷落
4.7升降转换带和深部倾滑断层
4.8侧向张裂
4.9空隙液压的作用
第五章 构造塌陷的震源机制
5.1重力与构造塌陷地震的能量变化
5.2断裂方式与应力张量点源
5.3一些简单塌陷的震源机制
5.4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5.5双力偶震源机制的局限性
第六章 唐山地震的成因
6.1水准形变
6.2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
6.3构造背景
6.4震害分布
6.5喷水冒沙的原因
6.6唐山—丰南地面裂缝带
6.6.1裂缝带的顺扭情况
6.6.2裂缝带的张性
6.6.3裂缝带的成因
6.6.4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较
第七章 唐山地震的前兆现象
7.11970年丰南地震
7.2跨唐山断裂的水准形变
7.3地应力
7.3.1震前变化情况
7.3.2观测原理
7.3.3变化的原因
7.4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变化
7.5地电阻率
7.6重力
7.7波速比
7.8地下水位的临震变化
7.8.1临震回升
7.8.2饱和效应
7.8.3预位移
7.9其它临震异常
第八章 构造塌陷地震研究的发展
8.1其它震例
8.2诱发地震
8.3圣安德烈斯断层和地震
8.4地震成因的分类
参考文献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