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

定 价:¥29.00

作 者: 程俊英,梁永昌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训诂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702307 出版时间: 198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65 字数:  

内容简介

  《应用训诂学》是一部着重实用的训诂学著作。除了对训诂学的性质、范围、起因、功能和基本概念作一般的论述外,更对训诂方法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应用训诂学》特别介绍了训诂实践所必需的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又闢专章论述训诂学在古书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写等方面的应用。在讲述训诂学知识时,注意吸收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大量证引训诂学上典型的实例,供学者参比。

作者简介

  程俊英,1901-1993,字梦选,一字隽因,福建闽侯人。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毕业留校,任校刊编辑。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自1951年开始,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1973年被迫退休,1978年复职。后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诗经》研究会会长。著述有《诗经漫话》、《诗经译注》、《诗经选译》(与蒋见元合作)、《应用训诂学》与梁永昌合作《诗经注析》(与蒋见元合作)等。古籍整理有程树德《论语集释》(与蒋见元合作)等、主编有《诗经赏析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先秦两汉部分等。小说创作有《落英缤纷》(与蒋丽萍合作)。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训诂概说
    一 训诂名义
    二 训诂起因
    三 训访内容
   第二章 训诂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 假借字
    (一) 假借字、假借义、本字、本义的概念
    (二) 假借字的类型
    (三) 关于通假
    二 上古声韵的部类
    (一) 上古声类
    (二) 上古韵部
    三 古音通转
    (一) 通转的概念
    (二) 通转的规律
    四 几种特殊词语
    (一) 叠音词
    (二)联绵词
    (三) 附加合成词
    (四) 简称
    (五)译音词
    五 词义引申
    (一)词义引申的概念
    (二)词义引申的类型
    (三) 研究词义引申的作用
    六 代语
    (一)避重复的代语
    (二) 求新雅避熟俗的代语
    (三) 适应格律要求的代语
    (四) 寓褒贬的代语
    (五)避忌讳远嫌疑的代语
    (六) 明身分的代语
    七 古书辞例
    (一) 倒文
    (二)省文
    (三) 复文
    (四) 变文
    (五)连文
    (六)互文
    (七) 对文 散文
    (八) 统言 析言
    (九) 急言 缓言
    (十) 大名冠小名
   第三章 训诂方法(一):以形求义
    一 以形求义的根据
    二 以形求义的适用范围
    三 以形求义方法的运用
   第四章 训诂方法(二):因声求义
    一 因声求义的重要性
    二 因声求义的根据:“义存乎声”和“声近义通”
    三 因声求义的材料
    (一) 形声字
    (二)韵文
    (三) 读若
    (四) 异文
    四 因声求义的作用
    (一) 依音破字
    (二) 推求语源 系联同源词
    (三) 通转语
    (四) 探求名物来源
    (五) 会通一词多形
    五 运用因声求义方法须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训诂方法(三):比较互证
    一 比较互证法概述
    二 比较互证的资料
    (一) 意义相关的上下文
    (二) 方言俗语
    (三) 版本和引书的异文
    (四) 古人名字
    (五) 结构相类、内容相近的文句
    (六) 甲骨文金文
   第六章 训诂方法(四):目验和统计
    一 目验
    二 统计
   第七章 释义方式与术语
    一 释义方式
    (一) 同义为训
    (二) 描述和下定义
    (三) 推因
    (四) 引书为训
    二 释义术语
    (一) 者 也
    (二) 曰 为 谓之
    (三) 谓
    (四) 言
    (五) 犹
    (六) 貌
    (七) 状 意
    (八) 属
    (九) 之属
    (十) 所以
    (十一) 或曰 一曰
    (十二) 之言 之为言
    (十三) 读为 读曰 读如 读若
   第八章 训诂应用(一):古书阅读
    一 识古字、明假借
    二 辨析词语
    (一) 区分词与非词
    (二) 分辨虚词与实词
    (三) 辨虚数与实数
    三 辨歧义
    (一) 由于结构不同而产生歧义
    (二) 由于语义不同而产生结构分歧
    (三) 由于多义成分而产生歧义
    四 考典故
    (一) 古书用典概况
    (二) 典故的考释
    五 考释名物
    (一) 异名同实
    (二) 同名异实
    (三) 共名和专名的互相转化
    六 辨避讳
    (一) 古书避讳概况
    (二) 通过讳改字考求原字
   第九章 训诂应用(二):古籍整理与辞书编写
    一 标点
    (一) 语意句读和音节句读
    (二) 标点易误举例
    二 校勘
    (一) 古籍错误的类型
    (二) 训话在校勘中的应用
    三 作注
    (一) 古书注解的必要性
    (二) 准确地利用旧注
    (三)释义要掌握几个原则
    四 辞书编写
    (一)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 词目建立
    (三)释义
    (四) 举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