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总结了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近580a的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著者依据对本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堆积作用的新认识,阐明了地质作用、地貌因素、河网条件、包气带水分物理性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与旱涝灾害形成、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的耐旱耐涝能力和抗灾条件,建立了旱涝灾害分布的地质模式,并对区内河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划出了主要设防河段;在分析旱涝灾害治理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旱涝灾害治理的指导思想与战略重点,编制了治理区划和开发地下水库的实施方案;以汾泉河流域为典型,利用建立的降雨径流模型,分析了各种治理工程产生的水文效应,指出了沟、河、闸、井等各种工程措施的利弊,从而证实了开发平原区地下水库在治理旱涝灾害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技术,建立了旱涝灾害治理优化模型,提供了沟、闸、井工程的最佳组合模式及地表水、地下水调蓄过程的优化方案。本书可供水利、农业、建设、地质等部门在区域规划、工程设计和管理中使用,也可供从事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工作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和从事灾害学、水利与农业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