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解剖
第一章 免疫器官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胸腺
二、骨髓
三、腔上囊与类囊器官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一、淋巴结与淋巴小结
二、脾脏
第二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淋巴细胞
一、T细胞和B细胞
二、其它淋巴细胞
第二节 辅佐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
二、树突状细胞
三、其它辅佐细胞
第三节 其它免疫细胞
结语
第三章 免疫分子(一)——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它成分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和血清型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和基因控制
一、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装配
二、免疫球蛋白的代谢
三、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
四、抗体多样性及其原因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二、激活补体
三、结合Fc受体
四、穿过胎盘
五、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抗体的免疫原性
第五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D
五、IgE
第六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一、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性变动
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疾病中的变动
第七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
二、基因工程抗体
结语
第四章 免疫分子(二)——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三、补体的代谢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二、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三、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第四节 补体受体
一、补体受体1(CR1)
二、补体受体2(CR2)
三、补体受体3(CR3)
四、补体受体4(CR4)
五、补体受体5(CR5)
第五节 补体的基因
一、补体超家族
二、补体基因的连锁
第六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二、调理作用
三、引起炎症反应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五、免疫调节作用
六、补体与其它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七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一、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性缺陷
二、补体调节蛋白缺陷
三、补体受体缺陷
结语
第五章 免疫分子(三)——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命名、来源和分类
一、细胞因子的命名
二、细胞因子的来源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理化特性
二、分泌特点
三、细胞因子受体特点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特点
五、细胞因子的网络性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
一、细胞因子基因
二、细胞因子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一 细胞因子与疾病
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细胞因子各论
一、IL-1
二、IL-2
三、IL3
四、IL-4
五、IL-5
六、IL-6
七、IL-7
八、IL-8
九、IL-9
十、IL-10
十一、IL-11
十二、IL-12
十三、IL-13
十四、肿瘤坏死因子
十五、干扰素
十六、集落刺激因子
十七、TGFβ
十八、IL1抑制物
结语
第六章 免疫分子(四)——粘附分子
第一节 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
一、选择素家族
二、整合素家族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四、钙依赖粘附素家族
五、其它粘附分子
第二节 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粘附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二、粘附分子的其它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粘附分子与临床
一、粘附分子与疾病
二、粘附分子的检测
结语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
第七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第二节 抗原必须具备的性质
一、异物性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
第三节 抗原特异性
一、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
定簇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三、交叉反应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二、动物免疫血清
三、异嗜性抗原
四、同种异体抗原
五、自身抗原
六、肿瘤抗原
七、其它
附1免疫佐剂
一、佐剂的种类
二、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三、佐剂的作用机制
附2有丝分裂原
附3超抗原
结语
第八章 免疫应答(一)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一、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
二、免疫应答产生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体液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二、TDTH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结语
第九章 免疫应答(二)——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概述
一、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二、免疫耐受的一般特性
第二节 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一、抗原方面
二、机体方面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一 免疫耐受的维持
二、免疫耐受的终止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其它现象
第五节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一、细胞克隆排除学说
二、克隆流产或克隆灭活学说
三、抑制细胞的作用
四、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第六节 免疫耐受研究的新进展
第七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一、理论方面的意义
二、医学实践方面的意义
结语
第十章 免疫调节(一)
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三、抗体的调节作用
四、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五、补体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一、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的概念
二、独特型网络的形成与特点
三、独特型网络与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
二、B细胞的免疫调节
三、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四、NK细胞的免疫调节
五、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免疫调节中的意
义
第四节 免疫调节的遗传控制
结语
第十一章 免疫调节(二)——神经免疫调节
第一节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植物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四、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五、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一、免疫应答对前下丘脑和视前区电活动的影响
二、胸腺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三、免疫应答对肾上腺的影响——“淋巴肾上腺轴”
四、免疫应答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五、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的影响
结语
第三篇 遗传免疫学
第十二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小鼠MHC——H-2复合体
第二节 人类MHC——HLA复合体
一、HLA的概念
二、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
三、HLA等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分类
与命名
四、HLA复合体遗传特征
第三节 HLA抗原系统
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
二、HLA抗原的组织分布
三、HLA抗原表达的调控
第四节 HLA的功能
一、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二、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三、参与抗原的处理
四、参与抗原调节
五、参与免疫细胞分化
第五节 HLA与医学的关系
一、HLA与疾病相关性
二、HLA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三、HLA与器官移植
四、HLA与输血
五、HLA与母胎关系
六、HLA与法医
第六节 HLA分型技术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
二、细胞学分型技术
三、DNA分型技术
结语
第十三章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原受体复合物
一、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二、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第三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一、MHC-I类分子
二、MHC-Ⅱ类分子
第四节 IgSF中的粘附分子
一、依赖抗原的粘附分子
二、不依赖抗原的粘附分子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受体
一、PolyIgR
二、IgFcR
第六节 其他IgSF成员
一、细胞因子受体
二、红细胞表面的IgSF成员——B-G分子
三、血清中的IgSF成员——α1β糖蛋白
四、IgSF中的病毒受体
结语
第四篇 免疫病理与临床免疫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个体差异性
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常见的免疫复合物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Ⅳ型超敏反应的局部与全身反应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一、超敏反应的分型及特征的比较
二、各型超敏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相
互关系
结语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病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二、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特征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二、自身抗原方面的因素
三、免疫活性细胞方面的因素
四、生理性因素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的机制
一、自身抗体的作用
二、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三、T细胞的作用
四、巨噬细胞、NK细胞及K细胞的作用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举例
一、全身性红斑狼疮
二、甲状腺毒症
三、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四、溃疡性结肠炎
结语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B细胞缺陷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二、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
三、非同质型免疫缺陷
第二节 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一、DiGeorge综合征
二、T细胞激活和细胞缺陷
第三节 联合免疫缺陷
一、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二、伴有酶缺陷的联合免疫缺陷
三、Wiskott-Aldrich综合征
第四节 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一、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白细胞粘附功能缺陷
三、中性粒细胞移动和趋化功能异常
四、吞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不全
第五节 原发性补体缺陷
一、补体调控蛋白的缺陷
二、补体成分缺陷
第六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其它获得性免疫缺陷
结语
第十七章 免疫增生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浆细胞恶病质
一、多发性骨髓瘤
二、Waldenstroem巨球蛋白血症
三、重链病
第三节 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T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四节 淋巴瘤
一、非何杰金淋巴瘤
二、何杰金淋巴瘤
结语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二、根据肿瘤诱发的原因分类
三、肿瘤相关的遗传分子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一、抗体的抗瘤效应
二、T细胞的抗瘤作用
三、NK细胞的抗瘤作用
四、巨噬细胞的抗瘤作用
五、细胞因子的抗瘤作用
第三节 肿瘤逃避免攻击的机制
一、肿瘤细胞“逃逸”与免疫刺激
二、与MHC-I类分子有关的机制
三、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
四、免疫选择
五、抗原调变
六、封闭因子与免疫促进作用
七、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
八、粘附分子的作用
九、免疫抑制作用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测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学诊断
二、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一、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疫苗疗法
二、免疫导向疗法
三、过继免疫治疗
四、细胞因子疗法
五、基因治疗
结语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学
第一节 移植的类型及移植物的种类
一、移植的类型
二、移植物的种类
第二节 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器官移植的关系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一、细胞免疫反应的损伤作用
二、体液免疫反应的损伤作用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其
表现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三、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
第五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期的措施
一、供者的选择
二、移植物的处理
三、抑制受者的免疫反应
四、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结语
第二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一、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
第四节 与抗感染免疫有关的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
第五节 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语
第五篇 免疫学应用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预防和治疗
第一节 免疫预防
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和常用制剂
二、免疫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和禁忌症
三、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
四、新疫苗的研制和展望
第二节 免疫治疗
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二、免疫调节药物
三、免疫重建和其它免疫治疗措施
结语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抗原抗体结合的一般原则
二、抗原抗体结合后发生反应的机理
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 免疫分子检测
一、补体测定
二、免疫球蛋白测定
三、免疫复合物测定
四、细胞因子检测
第三节 免疫标记技术
一、免疫荧光技术
二、酶免疫测定
三、放射免疫测定
四、发光免疫测定
第四节 免疫印迹技术
一、十二烷基黄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二、转移电泳
三、免疫学检测
第五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
二、吞噬细胞功能试验
三、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四、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第六节 皮肤试验(免疫学检测体内法)
一、速发型(I型)皮肤超敏试验
二、迟发型(Ⅳ型)皮肤超敏试验
第七节 免疫学实验基本技术
一、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二、IgG的分离纯化与纯度鉴定
三、白细胞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