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一、刮痧疗法的含义
二、刮痧疗法的产生和
运用
三、刮痧疗法的治病原
理和治疗作用
四、刮痧疗法的治疗原
则和治疗方法
五、刮痧疗法具有的优
点
六、对于刮痧疗法应有
的认识
七、刮痧疗法的种类和
操作手法
八、刮痧疗法的工具及
其使用
九、刮痧疗法的实施步骤
十、刮痧疗法治病时的
注意事项
十一、刮痧疗法治疗之
候气
十二、刮痧疗法治疗的
适应症和禁忌
第二章
一、人体气血营卫的循
行规律
二、人体经络的组成和
各经络的分布路线
1.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2.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3、十五络脉
手太阴络脉
手少阴络脉
手厥阴络脉
手太阳络脉
手阳明络脉
手少阳络脉
足太阳络脉
足少阳络脉
足阳明络脉
足太阴络脉
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
任脉之络脉
督脉之络脉
脾之大络脉
4.十二经别
足太阳经别与足少
阴经别
足少阳经别与足厥
阴经别
足阳明经别与足太
阴经别
手太阳经别与手少
阴经别
手少阳经别与手厥
阴经别
手阳明经别与手太
阴经别
5.十二经筋
足太阳经筋
足少阳经筋
足阳明经筋
足太阴经筋
足厥阴经筋
足少阴经筋
手太阳经筋
手少阳经筋
手阳明经筋
手太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
6十二皮部
三、人体主要部位与经
络的关系
1.头项部
2.肩背部
3.胸腹部
4.腰际胁肋部
5.尻臀外阴部
四、刮痧常用腧穴(经
穴)的位置和作用
1.手太阴肺经经穴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合谷
阳溪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肩髃
天鼎
迎香
3.足阳明胃经经穴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颊车
下关
头维
缺盆
膺窗
乳根
承满
梁门
天枢
归来
髀关
伏兔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内庭
厉兑
4. 足太阴脾经经穴
隐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冲门
5.手少阴心经经穴
极泉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郑
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少泽
后溪
腕骨
小海
肩贞
天宗
肩外俞
肩中俞
天容
颧髎
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睛明
攒竹
通天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膀胱俞
中鷟俞
八髎
魄户
膏盲
神堂
志室
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筋
承山
飞扬
昆仑
申脉
至阴
8.足少阴肾经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大赫
9.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曲泽
郑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经
穴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天井
肩髎
殴风
角孙
耳门
和髎
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经穴
瞳子髎
听会
下关
率谷
完骨
阳白
头临泣
风池
肩井
维道
环跳
风市
阳陵泉
光明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侠溪
12. 足厥阴肝经经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蠡沟
中都
曲泉
章门
期门
13.督脉经穴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筋缩
至阳
灵台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百会
上星
神庭
水沟
14.任脉经穴
曲骨
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上脘
巨阙
膻中
华盖
天突
廉泉
承浆
15.十四经外奇穴
印堂
太阳
鱼腰
金津、玉液
定喘
腰眼
腰奇
夹脊
十宣
八邪
四缝
落枕
腰痛穴
二白
肩前
八风
里内庭
膝眼
百虫窝
鹤顶
第三章
一内科病证
1.感冒
2.哮喘
3.咳嗽
4.中暑
5.呕吐
6.呃逆
7.泄泻
8.霍乱
9.胃痛
10.腹痛
11.痢疾
12.便秘
13.头痛
14.胁痛
15.胸痹
16.腰痛
17.坐骨神经痛
18.漏肩风
19.痹证
20.眩晕
21.失眠
22.脏躁
23.惊悸
24.盗汗
25.癫狂
26.痫证
27.中风
28.面瘫
29.面痛
30.痿证
31.黄疸
32.疟疾
33.癃闭
34.淋证
35.遗精
36.阳萎
37.脱肛
38.肥胖症
二 妇儿科病证
1.月经不调
2.痛经
3.闭经
4.崩漏
5不孕
6.阴挺
7.癓瘕
8.阴吹
9.绝经前后诸证
10.恶露不下
11.产后腹痛
112.乳痈
13.小儿惊风
14.小儿泄泻
15.疳疾
16. 顿咳
17.尿床
18.痄腮
19.小儿痿证
三 外科、五官科病证
1.风疹
2.肠痈
3.痔疮
4.疔疮
5.湿疹
6.牛皮癣
7.肘劳
8.落枕
9.扭伤
10.目赤肿痛
11.针眼
12.眼脸下垂
13.近视
14 咽喉肿痛
15.耳鸣 耳聋
16.鼻渊
17.鼻衄
18牙痛
第四章
一、全身性刮痧疗法保健
二、局部性刮痧疗法保健
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