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三、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体正气与外邪相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正气盛,邪不得侵,则病退;若邪气盛,正不能胜邪,则病进。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病变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这一原则的具体运用。扶正即是补法,用于虚证;祛邪即是泻法,用于实证。祛邪与扶正,虽然是具有不同内容的两种治疗方法,但其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在推拿治疗中,就是通过手法作用和练功来增强体质,调整气机,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就是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考虑,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人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病人的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及耐受程度和职业等各不相同,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治疗。因此在推拿治疗中,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并根据这个原则来选取部位和穴位,选取手法及手法的刺激量。如患者体质较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手法刺激量要大;患者体质较弱,或为小儿,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手法刺激量应小。同时在操作方向和操作时间长短也有不同。此外,患者的职业、工作性质和条件等,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在诊治时也应注意,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五、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一疾病,根据病因病机及其发展的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叫做“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这叫做“异病同治”。在推拿治疗中,伤科疾病、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小儿腹泻、呕吐、疳积、咳嗽、发热等都可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治疗原则来进行。第二节治疗方法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归于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根据推拿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疾病性质、部位和推拿作用等,其治法分为温、补、通、泻、汗、和、散、清八法。现分述如下。本书前言前言推拿又称按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并很有发展前途的中医医疗学科。随着推拿事业的迅速发展,推拿高级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重要。为此,全国许多高等中医院校都相继设置了推拿专业或开设了推拿课程,但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推拿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医药院校推拿教育事业的发展,由安徽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发起,黑龙江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海军军医专科学校等参加,成立了推拿学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编委们按教材形式编写了这套系列丛书,以供推拿专业教学应用及专业工作者参考。在这套系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重视了中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保持了中医推拿的传统特色,注意了推拿学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推拿教学的经验,并从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全面阐述,加强了这套系列丛书可以作为教材应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套系列丛书,计有中国推拿学基础、中国推拿练功学、中国推拿手法学、中国推拿治疗学、中国小儿推拿学、中国推拿文献选六门。其中部分内容汲取了其他教材的经验,但多数还是初次编写。因此,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充实和提高。敬请各地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推拿学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