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正常值
一 典型心电图示意图(图1—1)
二 QRS波群的命名及其名称
三 心电图的五种基本波形(图1—3)
四 心脏的钟向转位
五 P波正常值(表1—1),R波正常值(表1—2)
六 QRS波群
七 ST段
八 T波正常值(表1—3)
九 U波
十 P—R间期正常最高值(表1—4)
十一 Q—T间期(表1—5),(表1—6〕
十二 心电轴(表1—7)
十三 推算心率(表1—8)
十四 低电压标准
第二章 心房扩大及心室肥厚
一 成人心房扩大及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二 小儿心室肥厚的诊断
第三章 心肌梗死
一 心电图特征的产生原理
二 心肌梗死深度的判断(图3—1)
三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表3—1)(图3—2)
四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
五 多发性心肌梗死
六 复发性心肌梗死
七 不典型心肌梗死
八 右室梗死
九 心房梗死(图3—17)
十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十一 异常Q波的鉴别诊断
第四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 心电图特征
二 缺血性ST—T变化特点
三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四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五 典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的鉴别(表4—1)
第五章 心电图负荷试验
一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
二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三 蹬车运动试验
四 心房调搏试验
五 心电向量负荷试验
六 饱餐试验
七 缺氧试验
八 坐卧体位试验
九 按压颈动脉窦试验
十 按压眼球试验
十一 握力负荷试验
十二 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检查——心房调搏试验
第六章 药物试验
一 心得安试验
二 阿托品试验
三 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四 葡萄糖负荷试验
五 利多卡因试验
六 潘生丁试验
七 ATP心电图试验
第七章 先天性心脏病
一 房间隔缺损
二 室间隔缺损
三 动脉导管未闭
四 法乐氏四联症
五 肺动脉瓣狭窄
六 主动脉缩窄
七 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
八 右位心
第八章 后天性心脏病
一 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 心肌病
三 肺心病
四 心包炎
五 心肌炎
第九章 电解质紊乱
一 低血钾症
二 高血钾症
三 低血钙症
第十章 药物影响
一 洋地黄类药物
二 抗心律失常药
三 其他药物
第十一章心律失常总论
一 激动起源异常
二 传导障碍
三 激动起源异常合并传导障碍
四 起搏器诱发的心律失常
五 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
六 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窦性心律失常
一 正常窦性心律
二 窦性心动过速(图12—1)
三 窦性心动过缓(图12—2)
四 窦性心律不齐(图12—3)
五 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六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图124)
七 窦性停搏(图125)
八 病窦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
第十三章早搏
一 窦性早搏
二 房性早搏
三 交界性早搏
四 室性早搏
五 早搏的鉴别诊断
六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第十四章逸搏及逸搏心律
一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
二 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心律
三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第十五章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二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三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十六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二 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
三 房室结传导性心动过速
四 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五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
六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
七 房内自律性心动过速(AAT)
八 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九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NRT)
十 窦性回声
十一 鉴别诊断
第十七章室性心动过速
一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 尖端扭转型室速
四 双向性心动过速
第十八章扑动与颤动
一 心房扑动
二 心房颤动发生原理同房朴
三 心室扑动
四 心室颤动
第十九章并行心律
一 窦性并行心律
二 房性并行心律
三 交界性并行心律
四 室性并行心律
五 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二十章反复心搏
一 反复心搏
二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二十一章干扰与脱节
一 干扰(图21—1)
二 脱节
第二十二章传导阻滞
一 窦房传导阻滞
二 房内阻滞
三 房室传导阻滞
四 束支传导阻滞
第二十三章心律失常的一些现象
一 文氏现象(WenckebachPhenomen0n)
二 折返现象
三 隐匿性传导
四 室内差异性传导
五 超常传导与魏登斯基现象
六 单向阻滞与外出阻滞
七 房室传导的空隙现象
八 3位相与4位相传导阻滞(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第二十四章 预激综合征
一 预激综合征概述
二 预激综合征的发生原理
三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及分型
四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
五 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六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第二十五章 综合征
一 早期复极综合征
二 心肌震荡综合征
三 加速传导综合征(即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综合征)
四 快—慢综合征(即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五 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晕厥)
六 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即持续性幼年型T波)
七 直背综合征
八 房性早搏后综合征
九 孤立负T波综合征(即心尖现象)
十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十一 复极延缓综合征
十二 颈动脉窦综合征(即颈动脉窦晕厥)
十三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即Q—T间期延长综合征)
十四 TV1大于TV6综合征
十五 TⅢ大于TI综合征
十六 S1、S2、S3综合征
十七 两点半综合征
十八 户山—铃木综合征(T0yarna—Suzuki↑'sSyndrome)
十九 X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综合征
第二十六章 心房晚电位
一 心房晚电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 心房晚电位的记录方法
三 心房晚电位的临床意义
四 影响心房晚电位检测的因素
第二十七章 心室晚电位
一 心室晚电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 心室晚电位的记录方法
三 选用指标和诊断标准
四 观察和测定晚电位的方法
五 临床应用
六 影响心室晚电位检测的因素
第二十八章 希氏束电图(HBE)
一 希氏束电图记录方法
二 各波及间期正常值
三 希氏束电图临床应用
四 不同程序刺激法
第二十九章 动态心电图
一 动态心电图机的构造
二 动态心电图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临床作用及一般指标
四 健康人群的监测情况
五 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第三十章 起搏器心电图
一 起搏系统
二 起搏器类型及功能
三 起搏器的临床适应症
四 安起搏器对心脏生理功能的影响
五 起搏器心电图特点
六 安装起搏器后常见并发症
七 起搏与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