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有百余学人参与,历经十数年艰辛劳动的《英汉大词典》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英汉大词典》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英汉大词典》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篡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英汉大词典》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质而言之,我们瞄准的是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英汉大词典》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