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举制度的创立
实行科举前怎样选拔人才
开科取士的雏形
唐代的常科考试
制科和武举
二 科举制度的发展
变化多端的宋代科举
三级考试制度的确立
锁院、糊名和誊录
冷落的制科和武科
元代科举的中落
三 科举制度的极盛
明初科举与荐举的更迭
学校一——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代的乡试 会试和殿试
明代的武科
四 清代的童试
童试的内容
入学之后
五 清代的最高学府
辟雍的规模和建制
监生与贡生
坐监与拨历
六 清代的乡试
乡试的考场
乡试的内容
严密的科场条规
内外帘官的职责
正榜和副榜
七 清代的会试
会试前的磨勘复试
从公车赴试到杏榜题名
八 清代的殿试
对策
读卷
金殿传胪及其他
九 入仕的敲门砖
八股文
试帖诗
十 清代的制科
宽厚优遇的己未词科
吹毛求疵的丙辰词科
不景气的经济特科
十一 清代的武科
武童试
武乡、会试
武殿试
十二 清代的科场案
顺治丁酉科场案
康熙辛卯科场案
咸丰戊午科场案
十三 科举制度的消亡
“牢笼志士,驱策英才”之术
历史的必然
附录
一、清代乡、会试试题示例
二 清代科举考试主要文体示例
(一)《四书》文
(二)《五经》文
(三)试帖诗
(四)论
(五)表
(六)诏、诰
(七)判语
(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