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总是在大起大落的评价中沉浮的作家,读者更是不必一定要与本书作者的具体见解认同的。值得注意的,却是其中时时隐含并昭示的独特的观照视角和研究方法。因为作者确实构筑了一座只属于他自己的灯塔,并用这灯塔照亮了他的研究对象——沈从文这样一颗长期孤寂的灵魂以及似乎不再闪光的文学艺术世界。把沈从文置于当时的世界大文化背景中去审视,这本身就显示了一种研究气魄。而文化—心理视角的选择,无疑与前些年的“文化热”有关,因为这确是赵学勇研究沈从文文化—心理结构的大背景。一个真正独立的研究者,绝不是使自己消融于这个背景,而是在这个大背景上更明确的突现自身的独立价值——在任何一种热势中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与冷静是多么不容易啊!听说l988年l0月在京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赵学勇曾力倡他的文化—心理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的“互补说”。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互补说”在这本书中得到实践,当然,成功与否还有待读者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