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演义》,可以有多种读法。有粗读,也有细读。你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读书,那就只能采取粗读法。只挑热闹的情节和精彩的片段读。这样下来,你也许能背出几个人名,能记住几个小故事。在同别人交谈的时候,还不至于被人谑称为“三国盲”。你如果有兴趣,也有决心,去啃啃这部名著,那么,我要劝你,仅仅运用粗读法,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要多读,要细读。“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古人所说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不是也有人提倡过吗,《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凡是伟大的、优秀的作品,仅仅浏览一遍,它的很多艺术特色和优点是难以领略的,是体会不到的。好比吃橄榄,越多咀嚼,越有味道。否则,只会给你留下苦涩的感觉。对长篇小说,尤其如此。读《三国志演义》,自然更不例外。粗读一过,你所收获的,不过是皮毛而已。所以,更需要的是细读和多咀嚼·读《三国志演义》和读别的小说有些不同。因为《三国志演义》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三国志演义》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同《三国志》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书名,把这一点揭示得格外的明白:“三国志演义”者,“演”《三国志》之“义”也。因之,读《三国志演义》的时候,和《三国志》比照着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明智的选择。比照着读,当然要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以及它们的歧异处,你不难看出罗贯中是怎样处理素材的(搜集、选择、组织等等)。这时候,你的注意力特别需要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罗贯中究竟改动了哪些地方?他改动得对还是不对?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然后,如果你的兴趣没有减,你的决心没有变,你不妨进一步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并对罗贯中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作出有分寸的评价。你以前可能有过这样的印象:《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甚至你的某些历史知识说不定就来自《三国志演义》这本书。当你细读了《三国志演义》之后,当你比照着《三国志》读了《三国志演义》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历史就是历史,小说就是小说,历史代替不了小说,小说也代替不了历史。无论如何,在《三国志》和《三国志演义》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再说一遍,《三国志演义》可以有多种的读法。我所建议的只是其中的一二种。这不一定是最佳的,但这毕竟是可行的。对你,或许还是多少有一点参考价值的。这本小书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罗贯中和《三国志演义》的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后一部分则是几篇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