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在西班牙流行的以流浪者的生活及遭遇为题材的小说。这种体裁的小说,对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自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经济衰落,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大批穷人流离失所,沦为无业游民,加之商业经济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社会上闲散人员猛增,冒险风气盛行。流浪汉小说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下产生的。流浪汉小说的内容大多是由主人公自述一生种种不幸遭遇,以反映当时严峻的社会现实。作品借主人公之口,抨击时政,指陈流弊,言语竭尽嘲讽夸张之能事,使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慨叹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艰辛。小说中的流浪汉都是动乱社会的特殊产物,他们是在不断解决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矛盾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从而适应社会,求得个人的发展的;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在紧要关头,他们往往见机行事,依靠自己的智谋求生存;他们总是以欺骗、偷窃等手段混日子或干些恶作剧,以发泄私愤。所以,这种文学体裁也称为“消极抗议文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一些特点,早在中世纪西班牙的某些作品中就有所反映,但真正形成流浪汉小说并被认为是流浪汉小说鼻祖的,是出版于一五五四年的无名氏作品《小癞子》(原名为《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距此近半个世纪之后出版的马特奥·阿莱曼的《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和克维多的《骗子外传》,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些先后问世的作品刺激了流浪汉小说的创作,于是,此类题材的作品随即纷纷问世,一直风行了五十年。西班牙评论界认为,在大量的流浪汉小说中,《小癞子》、《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和《骗子外传》,是三部最优秀的作品。一般说来,以流浪者自述身世写成的故事,才称流浪汉小说。但是,一种文体在流传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演变,后来的不少流浪汉小说已不是自述体,而是由一个或两个主角贯穿始终,把杂凑的情节串连在一起,书中的主人公也由流氓恶棍变成了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塞万提斯的短篇小说《林孔内特和科尔塔迪略》和《鼎鼎大名的洗盘子姑娘》,就是这样的作品。本书因受篇幅限制,只收了四篇风格不同、但均系优秀之作的中短篇流浪汉小说。作为附录收入本书的杨绛先生和吴健恒先生过去分别为《小癞子》和《骗子外传》撰写的《译本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详细阐述了流浪汉小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对于读者了解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这一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体裁颇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