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无烟工业”、“社会生产有机体的神经系统”、“社会分配、流通过程中的加速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日益增强,我国的广告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更是突飞猛进,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广告业的飞速发展,也向广告教学工作者、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能否及时,总结并提升广告理论,回答广告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指导广告实践。在回应这一挑战的勇者中,储佩成同志就是突出的一位。早在80年代中期,这位作家、高校写作教师、学报主编,就把目光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大文化的海洋里邀游,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进入90年代后,他主持编写了《经济实用文写作》一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同时,他潜心研究广告语这一经济实用文的新文种,历经数年,写就《广告语创意与表现技巧》一书。这本新著不仅填补了我国广告语研究领域缺乏力作的空白,也是广告学、写作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突破。承佩成同志厚爱,把书稿寄给我们,让我们先读为快。我们虽长期从事大众传播研究,也涉足过广告领域,但对广告语并未作过深入的探讨。读这部新著,才发现小小的广告语中有大文章,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该书敢于“细分”(请允许借用广告学这一术语)广告学研究领域,对广告语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说其“全面”,是作者从广告语的涵义、历史到广告语的创作要旨、体式、语言、表现技巧乃至广告语的征集评选等,都作了有见地的阐述;说其“系统”,是作者不仅从广告学、写作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的创意与表现技巧进行探讨,而且吸收了文化学、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诸多学科的成果,构建起一个广告语创作的理论体系来;说其“深入”,是作者不仅研究了广告语的宏观理论形态,注意广告语与广告的关系,从整个广告活动中考察广告语创作,而且花大力气研究了广告语的微观操作形态,对广告语的体式、表现技法、语言运用等,都作了具体的阐述。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论述广告语创作的书,在我国还是第一部。其次,该书十分注意古今中外广告语创作的实践经验,把理论的提升建立在广告语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沙滩上建宝塔”。一方面,作者在90年代初就从事广告语创作,其作品连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地中标,获得过多次奖励,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另一方面,作者又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广告语,进行评价、剖析,并从中概括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唯其如此,这本书的内容实在,而又能在实中出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使人感受到理论思辩的力量。第三,该书融理论性与实用性于一炉,注重可操作性。作者在书中用一章讲“造就广告语的专家队伍”(包括创作队伍和研究队伍),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呼唤,也可以看作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他从当前广告语创作队伍的现状出发,认为现在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因此,全书讲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举古今中外广告语实例,并加以评点、剖析;细讲在创意与表现上“应该怎么徽’和“不应该怎么做”。这样,便于读者从中领悟创作要旨,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我们相信,这样的书会给广大专业和业余广告语作者切实的帮助,是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广告学在这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属待开垦的处女地。在为《广告语创意与表现技巧》出版表示祝贺的同时,我们也热望学术界有识之士能把目光投向广告学领域,像储佩成同志那样辛勤开垦处女地,去为这门新学科建设添砖加瓦。21世纪的广告学,将成为一门显学立于社会科学之林。裴显生孟建1998年1月于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