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1—2 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1—3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l 测量与误差
2—2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算
2—3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计算
2—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2—5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前导实验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
实验二 气轨上测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三 测绘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四 多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五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六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第四章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调整与操作技术
4—1 仪器调整与操作技术
4—2 电磁学实验基本规则
4—3 光学实验基本规则
4—4 用计算器计算标准误差
第五章 基本实验
实验七 气轨上测简谐振动的周期
实验八 转动惯量的测量
8—1 三线扭摆法
8—2 转动惯量仪
8—3 气垫转盘
实验九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十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性系数
实验十一 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十二 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十四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
实验十五 电势差计的使用
15—1 用线式电势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
15—2 用箱式电势差计测温差电动势
实验十六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七 用霍耳元件测磁场
实验十八 万用电桥的使用
实验十九 光的干涉
实验二十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用光栅测波长
实验二十一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折射率
实验二十二 光偏振现象的观察和应用
实验二十三 摄影技术
第六章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6—l 比较法
6—2 放大法
6—3 平衡法
6—4 补偿法
6—5 转换法
6—6 模拟法
第七章 提高实验
实验二十四 灵敏电流计的使用
实验二十五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使用
实验二十六 全息照相
实验二十七 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二十八 弗兰克—赫兹实验
第八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九 气轨上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十 用驻波法测振动频率
实验三十一 用电势差计较正电表
实验三十二 用干涉法测微小量
实验三十三 氢原子里德伯常量的测定
附录
基本物理常量
国际单位制
20℃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常用金属的杨氏弹性模量
在不同温度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的粘性系数
部分材料的导热系数
热电偶电动势的基本值
常温下某些物质的折射率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
海平面上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显影、定影、漂白液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