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第一章传播学论传播学起源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个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从此以后,传播学在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其在实践领域的影响也在扩大。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我们将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视为传播学的诞生期。但是人类社会对信息传播的关注和重视却古已有之,这些关注有的演化成对信息传播活动的研究。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范畴、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研究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我们知道,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的传播活动建立以来,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没有停止。最早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都有相当多的对传播现象的研究和探索,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从那时开始,许多学者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涉足过传播现象,如哲学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我国学者也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传播活动的认识。虽然早期的传播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后人珍视的观点,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实现从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化。这种转化实际上是一种飞跃,即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的形成与确立。真正认识到传播活动的本质,利用自己学科的范畴研究传播活动,从而认识传播规律,进而产生传播学,是在本世纪初。那时人类的认识能力、研究能力在学科爆炸的背景下大大提高;另外,人类的传播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日益扩大,形成了独立的传播行业,而且日益壮大。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如前所述,传播研究起源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形成是有基本前提条件的,它最初在美国出现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本书前言前言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的流动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关信息和传播的理论日见繁多,表现在“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化工业社会”、“文化批判”等各种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出现和壮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宏观上,现实社会及经济形态中信息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高,信息流动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越来越大;微观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及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不仅不可或缺,而且极其重要。在各种信息传播形态中,可以说,大众传播的作用最大,因而最引人关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理论环境中,我们研究传播学或许也可以做出某些调整和努力。一方面,原原本本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经典方法和成果,建立与国际传播学学术社区对话的“共同经验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立足基础,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深化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提升我们传播学研究的水平。我们似乎可以从更广、更远的范围来认识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我们面临的是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同时,我们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理念、机制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革为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而难得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更具体、更微观的层面来审视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我们看到的是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看到的是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对研究对象的关照,看到的是研究结果带动的认识与实践的变动。目睹到的学术状况可以使我们有所收益。我们可以加强经验量化描述、价值论层面的研究,也需要关注质化批判、本体论层面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学术意识的支配下,作者努力尝试对传播学进行总体把握。这次努力是在作者近十年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1988年下半年,作者开始备课讲授传播学。那时,资料较少、视野有限不说,单是传播及传播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认知度之低就足以令初涉传播学领域的人茫然。90年代的今天,传播的作用增大了,传播学的影响也随之扩大了。本书力图对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论述传播学自身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至第五章研究传播、传播材料(信息、符号)、传播类型和传播过程;第六章至第十章研究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效果;第十一章论述传播实践与传播学研究的关系,并且对五种具体的传播实践(广播电视传播、广告媒介传播战略、整合营销传播、西方宣传以及跨文化卫星电视传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传播学理论之于传播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同志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我院的领导和同事,正是在他们的催促和支持下,才得以成书。由于写作时间较短,加上本人学术浅陋,书中不足之处,乃至浅薄、错误之处定有不少,在此,敬请批评指正。199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