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学研究的主流是乾嘉学派。本书就是在乾嘉学派的学术理路影响之下的学术支流。对于所需面对的学术问题,作者从最严谨的考据入手,除了充分运用乾嘉学派惯用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工具,作者并且广泛涉猎了考古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其学术文章同时具有科学论文的性质。从一种意义上说,作者是一个好奇的探求者,他所作的工作是解谜,解开了上古文化史上许多的谜题。本书收入的18篇文章,完成于近10年间。按照其内容可划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关于原始信仰与艺术考古,第二组关于文学的发生与传播,第三组关于宗教音乐系统的形成,第四组关于民族文化的起源。在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意图贯穿这样一种理念,即学术的本质是探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研究的每一步深入,都意味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术背景,从表面的描写转向较内在的解释。比如,书中《楚宗庙壁画鸱龟曳衔图》一文,根据十几种先秦两汉的造型艺术资料,讨论了一个已经佚失的神话和一种内涵丰富的信仰,也圆满地解决了楚辞《天问》章的“鸱鬼曳衔,鲧何听焉”的来历。学术史上一贯认为“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是两个层面的概念,而作者通过辨析源流,得出全新的结论。他指出,《周礼》当中提到的“风赋比兴雅颂”标示了“诗六义”的原始。风、赋、比、兴、雅、颂都是早期诗的诵读唱演形式。这些论断是科学的,也拨开了几千年来笼罩着诗教之说的儒家神秘学说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