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煇,字昭礼,泰州人[二],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一一二七年一月十五日)[三]。父周邦,字德友,号松峦,一生在各地任幕职,宦途很不得意。周邦颇有文才,尝从诗人苏庠、陈序游,经常互相唱和。本书载有他次韻陈序的绝句二首,组织精工,颇有韻味,可惜诗集不传,不禁使人有未窥全豹之憾。他平时还留心掌故,著有松峦杂志二十卷和政和大理入贡录一卷(均佚)[四]。周煇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家藏故书几万卷,平时父子自相师友“[五],自然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加上他自幼就跟父亲到过不少地方,成年后自己也到各处行役过,扬州、饶州、建康、池阳、信州、无锡等地都留下过他的?阚E,五十岁那年还作为使节的下属到过金国[六]。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晚年定居在杭州,”日往来湖山间,把酒赋诗,悠然自得其乐“[七]。清波杂志一书就是在这段时间写成的,书前自序署年绍熙壬子,计其时作者六十六岁,以”寓居中都清波门之南,故因以名其集“[八]。他写这部书很可能是无形中受了父亲的影响,张诉跋就称许此书”实追继于前作“,并称讚作者”涉历久而见闻该,阅习工而语意贴“。统观全书,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并不过分的。周煇的一生,经历了靖康丧乱以及建炎中兴,国土沦丧之痛,时时在字里行间有所流露。在他随使节到金,经过汴都时,顾瞻宗庙宫室,不禁有黍离之叹。但他相信,”以中原复中原,规恢洪业,信自有时节“,并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九]。他把金主亮的侵宋比作辽世宗的侵周,因为二人被部下所杀的下场简直像历史重演。他认为这都是”干纪妄动“之报[一○]。书中还详细地记下了宋将李宝和金兵海道作战大获全胜的战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周煇无疑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周煇没有做过官,家里也没有田地[三]。然而海陵周氏是个大族,自宋初以来,世代簪缨不绝。远祖周敬述雍熙间知泰州,遂在其地定居下来[一三]。曾祖周种官至集贤修撰,历知桂州、广州[一四];祖母是曹彬的后裔,属于外戚[一五];叔祖周方崇官至礼部侍郎[一六];族叔周麟之做过同知枢密院事[一七]。左丞相周必大、枢密王纶、右丞相曾怀都是他父亲的好友[一八];他自己的朋友也大多名登仕版,有的在政治舞台上还有所表演。如为本书作跋的张严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一九],与作者唱和的张镃后来曾参预诛杀韩侂胃的密谋[二○]。有着这样的社会关系,周煇对北宋徽、钦两朝和南宋高、孝、光三朝的朝野掌故当然相当熟悉,因而本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应当是比较可靠的。他的著作,除了清波杂志十二卷外,现存的还有清波别志三卷、北辕录一卷。《清波杂志》是一部较为著名的宋代笔记,书中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周煇的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其内容,正如作者的朋友张贵谟在本书序中所说,是”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之事的。书中所载,有的可与他书互相印证或互校异同,而其中为他书所未载的,又可拾遗补阙,故常为学者所称引,是研究宋代历史、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对全书作了一番考订和校注;在这里,谨将本书的作者、价值、版本以及我们的整理工作作一扼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