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热奇尼科夫的《冰宫》使俄国长篇小说的形成跨出了真正的一步,别林斯基把他誉为“俄国第一位长篇小说家”,这部作品在苏联一版再版,经久不衰,曾经拍成电影。《冰宫》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是小说魅力不衰的原因之一,连普希金也不能不为之赞叹:“诗毕竟永远是诗,您(指拉氏)这部小说的许多篇章必将永存下去,直到俄语消亡为止。”伊·拉热奇尼科夫(一七九二——一八六九)出生于富商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通过大量阅读俄国、法国和德国的文学作品,决意在文坛上一试身手。早从十五岁起,他就在《欧洲通报》、《俄国通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性,艺术上很不完善,但已经反映出年轻作家反对专制的意向和爱国主义的热情。二十岁时他偷偷离家出走,参加了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和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五年的欧洲远征,后来发表了《一个俄国军官的行军札记》。但拉氏的主要文学遗产是三部历史长篇小说:《最后一个新贵》、《冰宫》及《异教徒》,这三部作品在苏联一版再版,经久不衰,其中又以《冰宫》最为著名,曾经拍成电影。此外还有三个历史诗剧,其中《禁卫兵》曾被柴可夫斯基改编为同名歌剧。《苏联大百科》及《苏联简明文学百科》都把拉氏称为俄国文学中创作历史长篇小说的“先驱者之一”,并以相当多的文字介绍了《冰宫》,在指出该作品不足之处的同时,引证了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苏联大百科》写道:“作者对某几个历史人物(特别是沃伦斯基)抽象的、浪漫主义的铨释,损害了小说的艺术性,但是小说中对‘比伦苛政’的懑愤表达得那样强烈,历史环境的许多细节表现得那么真实,以至使别林斯基有理由把《冰宫》称作‘俄国文学中最出色的现象之一’。”本书为雅俗共赏的古典文学名著。它被誉为俄国的《巴黎圣母院》,曾拍成同名电影。安娜女皇宠信大臣比伦,比伦掌权后奴役欺压人民,搞得民不聊生,史称“比伦”苛政时期。一天女皇忽发奇想,用巨冰建造宫殿。冰宫建成之日女皇在冰宫里为小丑和寡妇主持婚礼,处在深宫,貌美如花、热情似火的公爵小姐与年轻英俊的国务大臣沃伦斯基幽会;绝色的茨冈女人为见女儿不惜毁容,哪知反而害了女儿,在冰宫前发疯……在这一切的背后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结果比伦占了上风,沃伦斯基与一群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人却被送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