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
1. 1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
l. l. 1 移动通信的概念
1. 1. 2 蜂窝移动通信概念
1. 1. 3 蜂窝移动通信特点
1. 1. 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 2 蜂窝移动通信
1. 2. 1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局限性
1. 2. 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3 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1. 3. 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 3. 2 无中心移动通信系统
1. 3. 3 无线寻呼系统
1. 3. 4 第二代无绳电话
1. 4 移动通倍的基本技术与发展方向
1. 4. l 基本技术
1. 4. 2 数字通信技术
1. 4. 3 移动信道的数字信号传输
1. 4. 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 4. 5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第2章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及无线链路计算
2. 1 VHF. UHF频段电波传播特性
2. 1. 1 电波传播方式
2. 1. 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2. 1. 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 1. 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2. 1. 5 反射波
2. 2 移动通信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2. 2. 1 场强测试曲线显示的电波传播特性
2. 2. 2 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
2. 3 多径传播与数字信号传输
2. 3. 1 多径时延扩展
2. 3. 2 相关带宽和相关时间
2. 3. 3 多径衰落信道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2. 4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
2. 4.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2. 4. 2 郊区和开阔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2. 4. 3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损耗中值
2. 4. 4 任意地形. 地物的传播损耗
2. 4. 5 其它因素的影响
2. 5 无线链路计算(一)
2. 5. l 信噪比和语音质量标准
2. 5. 2 接收机允许的最小输入载噪比
2. 5. 3 噪声和衰落的影响
2. 5. 4 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
2. 6 无线链路计算(二)
2. 6. l 设计方程
2. 6. 2 通信概率
2. 6. 3 基地站(与手持机)上. 下行线路的功率均衡
2. 7 分集接收技术
2. 7. 1 概述
2. 7. 2 分集接收技术
2. 7. 3 分集重数与数字传输特性
习题
第3章 移动信道的噪声和干扰
3. 1 人为噪声和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
3. 1. 1 人为噪声
3. 1. 2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
3. 2 邻道干扰
3. 2. 1 邻道干扰
3. 2. 2 同道干扰
3. 2. 3 互调干扰
第4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4. 1 频率资源的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
4. 1. 1 频率资源的管理
4. 1. 2 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
4. 1. 3 多信道共用技术
4. 2 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
4. 2. 1 区域覆盖
4. 2. 2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
4. 3 蜂窝移动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
4. 3. l 概述
4. 3. 2 FDMA系统原理
4. 3. 3 TDMA系统原理
4. 3. 4 CDMA系统原理
4. 4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
4. 4. 1 载干比C/I与系统容量
4. 4. 2 FDMA和TDMA蜂窝系统的容量
4. 4. 3 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
4. 4. 4 三种系统容量的比较
4. 5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
4. 5. 1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与公共电话交换技术的差别
4. 5. 2 蜂窝移动通信呼叫建立过程
4. 5. 3 越区切换
4. 6 蜂窝移动通信的信令技术
4. 6. 1 概述
4. 6. 2 接入信令(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
4. 7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连接
4. 7. 1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间的互通
4. 7. 2 地面固定网与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间的互通
4. 7. 3 移动通信网的智能化
4. 7. 4 移动网与ISDN的结合
习题
第5章 语音编码及信道编码
5. l 概述
5. 1. 1 语音编码
5. 1. 2 信道编码
5. 2 参量编码和声码器
5. 2. 1 参量编码的基本原理
5. 2. 2 线性预测编码(LPC)
5. 2. 3 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LPC编码(RPE-LTP)
5. 3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
5. 3. 1 矢量量化(VQ)编码
5. 3. 2 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5. 3. 3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
5. 4 线性分级码
5. 4. 1 线性分组码的特点
5. 4. 2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
5. 4. 3 检错和纠错
5. 4. 4 线性分组码的几个重要结论
5. 5 循环码
5. 5. 1 循环码的特点
5. 5. 2 (n, k)循环码的编码
5. 5. 3 BCH码
5. 6 交织编码和卷积码
5. 6. 1 交织编码的概念
5. 6. 2 交织码的生成
5. 6. 3 卷积码
5. 7 格形码
习题
第6章 蜂窝移动通信用调制. 解调技术
6. 1 概述
6. 1. l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
6. 1. 2 数字调制技术分类
6. 1. 3 数字调制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
6. 1. 4 有关QPSK调制技术的说明
6. 2 模拟调频(FM)和数字频率调制(FSK)
6. 2. 1 模拟调频(FM)
6. 2. 2 二进制移频键控调制(FSK)
6. 3 数字相位调制
6. 3. 1 二进制移相键控调制(2PSK)
6. 3. 2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和交错四相相移键控调制(OQPSK)
6. 3. 3 /4-DQPSK调制
6. 4 最小移频键控(MSK)调制
6. 4. 1 连续相位移频键控(CPFSK)
6. 4. 2 最小移频键控(MSK)
6. 4. 3 MSK信号调制和解调
6. 4. 4 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6. 5 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
6. 5. 1 GMSK基本原理和性能
6. 5. 2 GMSK调制和解调
6. 6 数字信号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6. 7 正交振幅调制(QAM)
6. 7. 1 QAM信号的产生
6. 7. 2 QAM的调制和相干解调
6. 7. 3 星座图
习题
第7章 F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7. 1 概述
7. 1. 1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7. 1. 2 系统结构
7. 2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组成
7. 2. l 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
7. 2. 2 基站(BS)
7. 2. 3 移动台(MS)
7. 3 系统信道. 控制. 信令
7. 3. 1 无线信道
7. 3. 2 频率的配置
7. 3. 3 数字信令
7. 4 FDMA系统的交换技术
7. 4. 1 无线信道上通话监视
7. 4. 2 位置登记及一齐呼叫
7. 4. 3 呼叫过程
7. 4. 4 定位和交接
习题
第8章 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1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
8. l. 1 T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
8. 1. 2 系统的基本特点
8. 1. 3 网络结构及功能
8. 1. 4 接口和接口协议
8. 2 GSM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
8. 2. 1 TDMA/FDMA接入方式
8. 2. 2 信道及其组合
8. 2. 3 时隙的格式
8. 2. 4 信道的组合方式
8. 3 GSM系统主要技术
8. 3. l 语音和信道编码技术
8. 3. 2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
8. 3. 3 调制与解调技术
8. 3. 4 鉴权与加密技术
8. 3. 5 位置登记
8. 3. 6 GSM的区域与号码
8. 3. 7 主要业务
8. 4 主要接续流程
8. 4. 1 位置更新基本流程
8. 4. 2 移动用户至固定用户出局呼叫流程
8. 4. 3 固定用户至移动用户入局呼叫的基本流程
8. 4. 4 切换基本流程
8. 5 三种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8. 5. 1 三种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
8. 5. 2 美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D-AMPS)的特征
8. 5. 3 日本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JDC)的特征
习题
第9章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9. l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
9. 1. 1 扩颗通信的含义
9. 1. 2 扩频通倍的理论基础
9. 1. 3 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
9. 1. 4 直接序列扩频(DS)
9. 2 系统综述
9. 2. 1 总体要求与标准
9. 2. 2 C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
9. 2. 3 数字蜂窝移动系统采用扩频CDMA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9. 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9. 3. 1 CDMA网络结构与组成
9. 3. 2 系统参数与使用频段
9. 3. 3 CDMA系统的逻辑信道
9. 4 CDMA正向信道
9. 4. 1 正向信道组成
9. 4. 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
9. 4. 3 正向CDMA的业务信道
9. 5 CDMA反向信道
9. 5. l 反向信道组成及特点
9. 5. 2 接入信道
9. 5. 3 反向业务信道
9. 6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
9. 6. 1 输出功率的限制
9. 6. 2 开环功率控制
9. 6. 3 闭环功率控制
9. 7 CDMA系统信道切换. 位置登记和呼叫处理
9. 7. 1 CDMA系统信道切换
9. 7. 2 登记注册
9. 7. 3 呼叫处理
9. 7. 4 呼叫流程图
习题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10.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10. 1.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10. 1.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10. 1.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争
10. 1. 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过渡
10. 1. 5 未来移动通信业务
10.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10. 2. 1 三大系统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10. 2. 2 新型调制技术
10. 2. 3 智能天线
10. 2. 4 多用户信号检测
10. 2. 5 无线ATM
10. 2. 6 多层网络结构
10. 2. 7 位置区和寻呼区的管理
10. 2. 8 软件无线电
习题
编后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