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中国经济热点透视
第一部分中国弱势群体生存报告
多元社会背景下中国弱势群体的发现
社会政策缺位下中国弱势群体的形成
社会变迁影响下中国弱势群体的透视
战略调整压力下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第二部分中国领先地区战略比较
北京:现代化目标取向及首都经济的新坐标
上海: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的国际化都市大手笔
广东:产业优势支撑下经济强省战略总动员
浙江: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文化大省新理念
山东:大强富美为目标的人口大省新形象
第三部分中国问题经济纵深观察
“火药桶”经济透视——湘赣花炮产业发展中的政府选择与市场尴尬
新东北现象解读——“铁杆庄稼”与中国农业的入世困境
安全经济审视——从南丹事故看安全经济与社会生态失衡
中关村困惑——中国园区经济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草根经济的突围
民间资本走向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模式
沉寂的中部——从“不是东西”的尴尬中思索中部发展
第二编中国改革热点解读
煤矿安全急需制度设计
注意养老保障的第三种模式
怎样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
世行学院: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主报告:以进取性战略
争取人世最大收益
移植“温州模式”先要培育市场经济文化
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六点建议
朱基关心的五大经济难题
驳“中国崩溃论”
农民储蓄的另类解释
2002中国经济走势四大看点
中小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
富人逃税的制度分析与社会衡量
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调整发展战略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在于推进城市化
中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
领导就是引发变革的能力
公司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探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启动双赢合作新机制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及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从十六大主题看新世纪中国的走向
2002北大经济论坛圈点中国经济大势
第三编中国时政焦点评论
“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源泉”
的说法与小康目标格格不人
光相信农民会种地还不行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会长期化
戴园晨为啥反对公务员再加薪
就业制度改革:政府还是太保守
廉价袜子“难倒”经济学家
又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谁在歧视“草根金融”
比“炒股征税”更迫切的问题
农民收人增加——惊喜背后难言的隐忧
财政收人增长——两难选择中的另类矛盾
企业效益下滑——入世后的不祥预兆
朱基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假如薄熙来种树不种草
为什么银行就不能休假
官员们的“鱼”和“熊掌”
闻风而动的张高丽
仅有加薪是不够的
记住这114人的名字
让银行的“脂肪”燃烧起来
教育投人不能光踢球不进门
还是架起大炮来
假如红塔也设CEO
黑土地何时稻花香
集贸市场不能一拆了之
广东海南经济对等伤害了谁
长虹产权迷阵走向何方
该不该由市长来经营城市
让领导们深洒起来
嘉兴“零资源经济”的“有”和“无”
政府招商引资还能走多远?
司法考试绊倒众多法官
山东锁定国企股权多元化
有了“一流”大学又如何
飞走金凤凰梧桐树怎么办?
杭州市给软环境的一种标价
尊重市场才能扩大内需
怎一个“豆腐渣”了得
不光要相信农民会种地
银行怎能变成“抽血机”
政府能否也有点“个性”
深圳市政府的好心为何没好结果?
这样的阴影从何而来
凭啥不让失业者挑三栋四
12十2=?
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教育的问题
《经济日报》的这篇评论好
为什么不是11个?
“冲冠一怒”为哪般
政府花钱不能再让人“汗颜”
这场“戏”怎样才能唱下去
为山东抗旱捏把汗
不但是日子最好的时候, 更是改革最好的时机
两代“焦裕禄”一个好榜样
不能把电子政务变成烧钱游戏
南水北调的意外收获
不要再让小学生当“英雄”
让小商人变成“资本家”
16℃给谁出了个难题
我们还在把“城镇户口”神圣化
股市的问题不在“远离”而在“治理”
还是要用政治眼光看十六大报告
“资本”终于有了待遇
“国资企业”到底有哪些好处
品味总书记的“开场白”
“数字”还是硬道理
真的要开着小车奔小康吗?
吕日周能成为2002年度人物吗?
中央新领导集体的“经济谋略”
国企改革应明确补偿原则
北京出租车业的典型意义
也谈“集中财政”的风险问题
“2002年度人物”评选的背后
第四编中国问题冰点剖析
温铁军:资源资本化是中西部发展的一个难题
尹翔硕:消除地方保护的根本办法是削权减利
张军:地区贸易壁垒是中国工业化之代价
汪同三: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
吴敬琏:现代企业制度要由“老板”建
张维迎:人才不是企业的真实竞争力
尼古拉斯·斯特恩:中国的贫困现象更多是一种农村现象
钟朋荣:制度缺陷诱发上市公司作假
董辅:中国期货市场应该做大做强
蔡:户籍改革突破需要“两个时机”和“三个条件”
迟福林: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土地流转
胡鞍钢:不宜用减税来刺激经济
汤敏:小额贷款能解农户增收大问题
刘福垣:城市化工作交给城建部门是片面的
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切忌搞成“人才运动”
薛澜:应尽快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
潘岳:制度创新是衡量审批制度改革的首要标准
陈淮:在产权竞争中学习新规则
张国平:国企经营不力源自政策性负担
史芳:用工业化思想解释不了信息化
李强:就业体制变迁加剧城市贫困
周永亮:2002年中国企业要过四道关
王东京:买方市场过早出现源于城市化水平低
周天勇:技术进步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陈锡文:县乡政府的财权事权应该调整
周天勇:农业需要社会化服务
邱晓华:要从四个方面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的问题
魏杰:人世将给民营企业带来三大机遇
邓子基: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
高尚全:民本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陈锡文:土地流转必须先“动人”后“动地”
余晖:依法管制不能成为谋利工具
孙立平:正视不同群体的矛盾要求
王金南: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鲁宁:制度缺陷导致校园腐败
刘选国:增加农民收入比公务员加薪更重要
赵晓:谨防局部性结构性财政危机
吴敬琏:减税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沈立人:构筑人才高地关键在于地方优势
徐显明:十种权利应以宪法固定化
李京文:不能把“可行性”变成“可批性”
于祖尧:“消费社会”已成当今世界一大公害
王东京:“一把手”应竞争上岗
高培勇:税收依存度值得关注
刘遵义:扩大内需须先破除地方保护
桑王成:财产申报更能遏制腐败
易宪容:确立诚信法则首先从政府开始
厉以宁:《承包法》酝酿土地制度第三次创新
郭强:工业化没实现何谈现代化
李新春:营造企业的“阳性”政治结构
韩志国:银行上市还得悠着点
吴学安:行政审批改革不能改出“二政府”
刘武俊:警惕“执法产业化”
樊纲:“状告政府”是体制改革进步的表现
董辅:扩张性财政政策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党国英: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谁
胡舒立:为反垄断立法已刻不容缓
温铁军:村社是农村低成本社会保障的主体
顾海兵:给独立董事制泼三盆冷水
钟伟:给政府一次失败的机会
张维迎:管制使股市烂柿子值钱好柿子难卖
茅于轼:我对“减少农民负担”的说法不理解
王恰:大法官不是大官
贾康. 刘尚希:减费比减税更迫切
刘福垣:失业率上升说明我们的发展战略有问题
余晖:反垄断关键是打破国有资本一统天下
胡鞍钢:红头文件助长了行政部门乱收费
游伟:小心廉政账户成了逃避惩罚的借口
林毅夫:按比较优势调整中国制造业
胡鞍钢:“创造性摧毁”引发中国下岗洪水
冯子标:土地流转为农民筑起三条防线
魏尚进:政府腐败等同于给企业增税
钟朋荣:拿对付“刁民”的办法来治理上市公司
张汉林:人世半年有四项可圈可点
陈清泰:国有职工不流动国有资本难流动
吴忠民:社会政策缺位将降低社会质量
张春霖:破产制度的要义是“立”不是“破”
刘国光:通货紧缩抬头不容忽视
吴敬琏:部分改制国企有复困危险
林毅夫:二板市场在中国不可能成功
陈清泰:全球化改变国家经济利益的含义
张曙光:私人决策的权限性影响三农问题解决
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不要怕出事
张维迎:职业化管理离不开职业化经理
李力:扩大地方财政的乘数效应
胡鞍钢:中国的就业已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战争
樊纲:变提升产业结构为扩充产业结构
党国英:自由官员经济现象值得关注
陈平:靠营销模式实现产业扩张
张维迎:引进技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杨继绳:中国经济患上“凯恩斯依赖症”
吴敬琏:新苏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陈淮:老百姓成股东大势所趋
蔡肪:就业歧视将贻误中国改革
张维迎:批评民企“一股独大”为时过早
吕政. 王国刚. 范恒山指点民企发展战略——不要轻易否定“家族控股”
宫希魁:“政务噪音”比环境噪音危害更大
胡鞍钢:尽早实行个税征收实名制
林毅夫:盲目制定资本密集型战略不可取
魏杰:人力资本就是一种制度安排
易宪容:生活权利的扩张有利化解失业威胁
仲伟志:不要过分渲染对富人阶层的敌视情绪
周永亮:农业要做大离不开“资本家”
魏杰:三管齐下支持长虹民营化
吴忠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称谓要改变
吴敬琏:“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刘福垣:反思“软着陆”驳斥“通缩”论
胡鞍钢:中国要打“全要素生产率”牌
樊纲:世界工厂是中国的千年大机遇
鲁宁:“新百万富翁”是国企改制的必要成本
陈清泰:国企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没意义
吴敬琏:供给政策决定中国经济今后走向
厉无畏:五度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魏杰:新生代民营经济五大特征
董辅:二板迟开造成资源流失
郝铁川:用现代企业精神改革政府
吕政: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
陈清泰:国企改革的问题不能单纯靠国企
刘福垣:内需不足源于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何伟:以大农业观促进农业大发展
杜润生:30年的承包权为土地“永久化”做了准备
常修泽:四个转变决定结构调整不简单
刘纪鹏:斜线交叉推进企业产权明晰化
马晓河:不能再让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勒裤带
崔晓黎:以税补农比提价补农效果好
林毅夫:政策性负担不减轻产权问题难解决
吕政:经济命脉靠国企社会就业靠民营
杜润生: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要“赶时尚”
胡祖六:十年后中国将成为典型市场经济国家
雷颐:建“森林型生态城市”不可求速成
厉以宁:扩张性财政政策决非刺激经济长久之策
魏杰:国有资产数量多寡与国家控制力没有必然联系
马晓河:粮食市场化和撤销乡镇政府是农村改革两大重点
林毅夫:“赶超战略”恶化收人分配
茅于轼:尽快解决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
仲伟志:财富的“革命化”情结阻碍市场发育
高尚全:中国改革需突破四大不平衡
胡鞍钢:行政垄断已成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
仲伟志:建制型城市化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麦伯良:企业“走出去”面临三大宏观体制障碍
陆建华:十六大后政治改革的可能路径还是稳定
陆学艺:扩大中等阶层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征
王珏:按要素分配就是要让劳动与资本一起分享“利润”
吴敬琏:把电子政务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
党国英:以确立和保护农民权利为核心改革农村社会
厉以宁:别怕“人才东流”而关键是让“企业家西进”
陈淮:积极财政要“积极”承担改革成本
陈清泰:社保目标应是低水平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
迟福林: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直接相联系
张春霖:按照十六大精神重新审视国企地位和职能
第五编 中国媒体亮点观察
“新权力观”时代来临
“邪恶轴心说”遭到全面围攻
布什清华演讲
人大监督还需解决六大问题
上海企业家中为何少“大腕”
城乡关系的又一种解剖
教育“净土”污染严重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中国省部级官员接受年检
修宪须先突破执行瓶颈
谁来制止改革者的堕落?
澳门赌权之变
政府纠错没商量
弱势群体寅吃卯粮雪上加霜
领导干部不称职要下岗
作为政治问题的农民问题
银行的功能正在衰退
“五毒书记”和他的官场逻辑
中国高校贫困生300万
哪些中国人在美国豪赌
构筑公平有效的社会安全网
最重的担子压在最弱的肩上
审视政府“消肿”
用就业率考核政府
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构升级”
十年回首话总理
股票腐败震动湖北
中国腐败大案多与赌博有关
中国NGO:新社团崛起
农民工成为职业病危害的主体人群
如此开发怎能保护
绿色壁垒碰伤中国农产品
危机感是政府改革推动力
“计划政治”与“市场政治”
大户群孕育着“新型农村精英”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被看得越来越紧
司法考试:预示社会结构革命
王小波的真正价值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妖魔化”河南:政府缺位
积极财政政策高处不胜寒
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领导圈子”中的“贿托”女
高官问责定进退
乡村富裕阶层有了政治诉求
“造假经济”出现新动向
加薪与政改
改革风险由谁承担
粮食种植为何成了劣势产业
国债投资效率低下可引发财政危机
中国GDP增长率之争
职业病不是天灾是人祸
“游击队”“武工队”干不过“洋枪队”
积极财政政策何时淡出
低通胀高增长梦想成真?
公共安全与社会震荡
出干部出经验为何贫困依然
三禁三败暴露决策缺陷
“腐托”成了腐败新掩体
权力圈钱瞄准“培训班”
廉政账户成了“廉政”挡箭牌
山西有位“急躁”的改革者
从单位嬗变看中国社会巨大变迁
秘书部落与集团腐败
市场为产权改革“导航”
发展个私经济八个“放”
西部餐桌比发达国家还“发达”
把法律线入乡村自治
扶贫资金到底扶了谁?
再就业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权力经济”模式的巨大体制漏洞
不要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
贪官外逃资本外逃令人震惊
没有实力就没有奇迹
土地暴发户的终结
权力经济VS市场经济
“四位一体”带来投资“黑洞”
国企老大哥求解4050新算式
中国农民有了信用等级
中国再次进人社会不稳定时期
庄家的乐园投资者的深渊
皇粮国税将在浙江“寿终正寝”?
变粮食过剩为粮食增值
“阳光采购”暗箱操作成被告
电价降一角减负15亿
政权蜕化的一个标本
地下钱庄年“洗钱”二千亿
三付“药方”启动农村市场
白给的钱是否白用?
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
又有数省粮价悄然放开
资本与权力结盟是矿难的罪魁祸首
政府招募“讨债高手”追债
服务型政府什么样?
外来工也有了自己的协会
中国私营业主不会发展成独立的阶级
浙江土地与庄稼“解约”
中国NGO狭缝求生
洞庭湖农耕极“盛”而衰
“被子”和“票子”有望兼得
发现中国改革新动力
中国正处于艾滋病灾难的边缘
事业单位面临深刻变革
站在十字路口前抉择
拒绝监督的权力结局就是毁灭
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日渐逼近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关注劳动力的组织化问题
三次粮食过剩后的反思
告别“领导小组”
限政元年的密集动作
远华案的“经济遗产”和“政治遗产”
土地自由流通“盘活”俄罗斯
刘晓庆事件——一桩不得不发生的税案
“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非正规就业是解决失业的必由之路
民营企业家不必人人自危
土地征用市场化政府应做监督者
国有企业破产破了谁的“产”
外资企业本地化后反“客”为“主”
打农业招牌只为装门面捞好处
行政诉讼皆是“官”败“民”赢
优势文化取代弱势文化?
“特权车”在湖北走向终结
“世纪瘟疫”迫近中国年轻一代
有限范围内的有限公正
庄园经济茁壮荆楚大地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公务车“烧掉”90%行政开支
警惕腐败“软着陆”
“三个代表”将写人中共党章
如此修路“腾飞”难
谁“跑”得勤谁就能拿到钱
经济责任审计与“集体宣誓”
北京的一场“民主演练”
负案外逃成为腐败犯罪新动向
被改变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
昔日‘咆身工”今又重现身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理论上的飞跃
深圳率先破题出让国有股权
媒体治市·媒体治吏
把被剥夺的权力还给农民
谁引爆了对“海尔”的质疑
作为一个经济品牌的大邱庄
中国面临一场新的性革命?
监督法:民主政治生长点
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出现“零和格局”
许可证养成了产业惰性
浙江八家银行走上民营之旅
“9·11”什么都没有改变, 而安龙改变了一切
瑞安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
中国高教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你敢不选我, 我就打死你广
中国基层政权面临重塑契机
拆除收费卡活了一座城
政府缺少一个与企业家沟通的渠道
“潜江事件”折射基层民主质量
“干部难当”群众快活
山东省政府导人“提速工程”
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透明
为什么商会. 协会最有“面子”
一块充满生机的金融生态标本
第四次犯罪潮威胁中国社会
东盟对于中国的意义
改革攻坚的又一个浴血战场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文明的目标所向
巨富阶层何以存在不稳定性
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尴尬
东部应不应该补偿西部
对闭门立法说“不”
中国县域金融出现“真空状态”
浙江3500亿民间资本“翘首待沽”
中国资本跨过鸭绿江
国资运营新体系呼之欲出
到采取行动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时候了
当前改革的危险是什么?
社会保障费改税时大势所趋
浙江“扩权”:另一种形式的审批改革
中国企业成长的“第三条道路”
绵阳秘书下岗
首次律师立法遭遇尴尬
桂林先例的意义
6600亿国债是否用在刀刃上
下一轮机构改革的重点
户籍门槛挡住深圳经济车轮
“新贵”参政考验浙江草根民主
为法所困的民办教育
土地为何多产富豪?
行政赔偿由谁“买单”
外资固定回报项目面临生死时刻
新领导集体:平民色彩政治精英
未来20年的中国之路
制度变迁: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为创富者营造最适宜的制度环境
十六大后的中国之路:民本. 民富. 民主
朱 基:我有“恐高症”
国资管理体制调整面临的问题
国企下一步改革之路
温州民间金融试点框架初定
乳山财政改革之道:取消事业单位收费权
“新政治家”登场
政府2003年改革动向
2002:经济巨头之“栽年”
村民自治难局
让大部分人富起来
北京国有资产新路径
重庆16家民企欲组建民营银行
广东新土改
烟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之路
以宪政推进政治文明
私有财产保护:从“物权法”到宪法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有何不同
2003年财政体制“革命”
国有资产法草案年内难出台
税收征管体制转型
杭州以经济手段扩大行政区域
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济南农村股改
民营经济悄然改变官员政绩取向
重温西柏坡精神
第五次“暴富”机会来临?
让农村的基层民主值钱起来
深圳谋划转身
中国面临第三次人才外流危机
预测2002年经济要考虑市场力量
税收征管机构改革拉开序幕
温州资本的“导流明渠”在哪里
广州市商业银行的前车之鉴
政府“贷款”是否会恶化信用环境
附录
附录1:2002中央高层言论
附录2:2002部委政要声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