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菩萨蛮如今部忆江南乐①,当时年少春衫薄②。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③。翠屏金屈曲④,醉入花丛宿⑤。此度见花枝⑥,白头誓不归。①却忆:反想,回忆。②当时年少:意谓当时正当年轻。春衫薄:形容春衫飘逸之姿。③红袖:指代红袖之人。这里指妓女。④翠屏:镶嵌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指门上的环纽,用铜或铁做成,又名“屈戍”、“屈膝”。⑤花丛:指代青楼妓馆。⑥花枝:指代佳人美姬。此词追忆当年江南游乐生活,一定程度地折射出晚唐五代时期士大夫文人风流放浪的精神风貌,和繁华绮丽的江南城市风情。遥想当年,春衫飘逸,骑马斜桥,红袖见招,醉入花丛,倚暖偎香,固然放浪畅意,然而毕竟客居他乡,磋跎岁月,故其中仍潜寓着难以言表的忧情与愁怀。“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表面上风流自赏,痛快决绝,实际上仍然逗露出一个难以回避的“归”字,反令人更觉凄楚悲伤。片断: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①,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②,绿檀金凤皇③。两蛾愁黛浅④,故国吴宫远⑤。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⑥。①除:台阶。②山枕:指枕头。古代枕头中间低凹,两端突起,犹如山形。秾妆:浓艳的妆饰。③绿檀:指枕头的底色如檀木般深紫。金凤皇:指首饰金凤钗。凤皇,即凤凰。④两蛾:指双眉。眉如蚕蛾,故云蛾眉。⑤故国:指故乡。吴官:春秋时代的吴国宫殿,这里指代苏州。⑥残点声:指五更的报点声,意谓临近拂晓,残夜将尽。古时以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婆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我们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通现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皇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清陈廷悼评此词云:“‘春恨’二语是两层:言春恨正自关情,况又独居画楼而闻残点之声乎!”(《云韶集》卷一)又评曰:“缠绵无尽。”(《词则·大雅集》卷一)正道出了此词善于造境、抒情深婉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