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千里文化策划,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权殇》已进入市场,马上掀起了一股奕訢热。在书店里,一位中年男人拿着这本书爱不释手,他说自己一直很喜欢奕訢,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人物,初任议政王时雄心勃勃,在猜测和嫉妒中还忍辱负重地寻找救国的方法。奕訢的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奕訢(1833~1898),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帝皇弟,同治帝皇叔父,光绪帝皇伯父。他生活的年代民变不断,烽烟四起,列强环伺,鲸吞蚕食,清帝国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他如同一匹瘦马,在坎坷崎岖的古道上拼力拉着大清王朝这辆破车,试图重整山河。同治初年,他获封议政王,实掌着朝廷大权,终于平定“内乱”,与西方列强相安,创造了“同治中兴”。之后直到光绪末年,他除了被罢官的十年里,一直在主持国家权力中枢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宰相,内政外交系于一身近三十年之久。从他身上,我们完全可以看清当时的政治、权力变幻风云。奕訢五次被起用,四度被罢官,是晚清时期仅次于慈禧太后的第二号重要人物。奕訢是自古以来帝王家里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