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

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

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定 价:¥20.00

作 者: 王育学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亚健康丛书
标 签: 健康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9021119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196 字数:  

内容简介

  为了解开有关亚健康的种种谜团,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亚健康理论创始人王育学所著《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1、在被调查的我国人群中,亚健康的发生率约为58.18%(与前面所说的70%有出入),而真正患病的人群为5.62%,健康人群为20.18%。这是第一次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所取得的第一手最可靠的资料,它可以使我们比较客观地意识到认清亚健康的必要性,意识到提高生活质量必须要重视纠正和调理亚健康状态。2、调查显示,影响亚健康的职业因素依次为:精神压力大(61.76%)、脑力劳动过重(47.31%)、人际关系紧张(36.79%)、体力劳动过重(32.97%)、工作不顺利(30.08%)、待业(下岗)(26.30%)、工作单调(22.27%)、工作中求胜心切(17.86%)。所以,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适时调适自己的工作节奏,避免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过重,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正确认识下岗等,对纠正亚健康状态有益。3、调查显示,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因素依次为:吸烟(72.80%)、作息不规律(70.09%)、饮食不节(60.81%)、嗜酒(58.59%)、缺乏运动(55.00%)。因此,戒烟、适当戒酒、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坚持适度的运动是减少亚健康出理或纠正亚健康状态的重要举措之一。4、调查显示,影响健康的生活事件依次为:突发性伤害或自然灾害(62.25%)、家庭负担过重(50.66%)、丧偶(50.33%)、失恋45.29%)、夫妻不和(42.58%)、夫妻感情破裂(40.49%)、离婚(38.69%)、婚外恋(30.36%)、父(母)子(女)不和(26.49%)、考试落榜(26.24%)。所以,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突发事件及考试落榜也对亚健康状态的逆转至关重要。5、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依次是、干部(可理解为白领阶层)(19.34%)、大学生(10.95%)、中小学和幼儿教师(9.33%)、中学生(9.02%)、工人(8.98%)、军人(7.60%)、工程技术人员(7.14%)、企业经营人员(5.36%)、医生(3.60%)。所以,此类人群尤其应该重视身体保健。6、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进行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思路和设计方法,如对亚健康的常见表现,该调查问卷设计了103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健康担心、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多梦、疲劳、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耐力下降、困倦、烦燥、活动后疲劳、健忘、虚弱、易激动、失眠、压抑感、易怒、总怀疑自己有病、思维效率低、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不愉快感、头晕、目眩、抑郁、头痛、腰膝酸痛、脱发是出现率较高的前30种表现。而项背酸痛、胃肠胀气、筋疲力尽感、消化不良、便秘、性功能减退、面部褐斑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指的是与疾病无关或者说不是由疾病所引起的症状。7、从男女亚健康前30项表现来看,前15项内容完全一致,仅排序略有不同,如男性前15项为: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健康担心、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燥、活动后疲劳、易激动;女性前15项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多梦、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疲劳、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集中、烦燥、精神不振、活动后疲劳、困倦、健忘、用脑后疲劳、易激动、虚弱、耐力下降。其中精神心理因素的项目占2/3以上。8、从各年龄段的亚健康表现来看,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如“记忆力减退”除19岁以下组排在第三位外,其他各年龄组均列第一位,而且随年龄增大其比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关的“健忘”表现也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率上升;“疲劳”在19岁以下组排在第14位,而在30-39岁、40-49岁、与50-59岁三个年龄段分别排在第二、第二、第五位。“性功能减退”在30-39岁组列第35位,占10.78%;在40-49岁组列第21位,占17.40%;在50-59岁组列第6位,占30.11%;而在60-69岁、70岁以上组分别列在第4位和第6位。而19岁以下组前15项表现为:注意力难集中、对自己的健康担心、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多梦、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困倦、烦燥、总怀疑自己有病、目眩、思维效率低、嗜睡、疲劳、活动后疲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可见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现象。亚健康理论的提出不仅让老百姓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健康状况。也给医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今后在临床上遇见这种“病人”时,可以跳出治病的框框,从亚健康的角度着手,对其进行调理。作者指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即健康-亚健康-疾病,亚健康与其上游的健康之间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状态;同样,与其下游疾病之间也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状态。这种移行变化是双向的,形成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处于中位,较之健康或疾病更为复杂。作者提出,对健康者要保健养生,对疾病要治疗,而对亚健康者则需要调理;若亚健康与健康重叠则需要调理保健或调理养生;若与疾病重叠则应调理冶疗。若对亚健康者施以药物治疗,可以被认为是误诊误治。可见,调理应作为纠正亚健康的主要措施。目前在我国有一种现象,即对疾病而言,有众多的药厂生产各种各样的药品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百姓来说,食品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而在药品和食品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充斥市场的保健食品。那么,保健食品所针对的又是哪一个人群或人群的哪一种状态呢?亚健康理论的提出对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即保健食品是针对亚健康人群所开发的,它的服用对象就是那些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人群。也就是说,对亚健康人群来说,合理选用保健食品应该是其最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王育学,青岛大学医学院(原青岛医学院)教授。籍贯河北,1937年生于通化市。曾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后又转读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现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亚健康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齐鲁医学》杂志主编等职。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的医药学专著40余种。

图书目录

上篇 亚健康理念的缘起
一 一种新的医学概念纳入科学视界
(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
(二)“健康-亚健康-疾病”模型的建立
(三)亚健康与中药复方
(四)学术研究措施的启动
二 亚健康的概念与内容
(一)健康、疾病、死亡
(二)亚健康
(三)亚健康的内容
(四)亚健康的意义
三 亚健康与“采力”——名方的价值

下篇 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一 调查方法
(一)调查问卷内容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方法
二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性别
(二)年龄
(三)文化程度
(四)职业
(五)所在地区
三 调查问卷主体部分统计分析
(一)第四部分“总结”的统计分析
(二)对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
(三)对亚健康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
四 103项亚健康表现的统计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亚健康表现程度的判断
(三)亚健康调理方法的选择
五 疾病的调查统计
(一)26项疾病情况的统计分析
(二)性别与26项疾病的关系
(三)年龄与26项疾病的关系
(四)不同职业人群与10种疾病的关系
六 保健观念统计分析

附录
一 亚健康状态:一个新的医学概念
二 突破亚健康 实现真健康
——《中国青年报》记者访青岛海尔药业公司总经理 李青
三 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
四 亚健康(SH)与中医证候关系的探讨
五 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
六 健康学的形成及亚健康成因机制的探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