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部分 网络的演化
第1章 电信技术基础
1.1 声音的传播与电话机
1.2 电话网的结构
1.2.1 本地环
1.2.2 中心局交换机
1.2.3 干线
1.2.4 完整网络
1.2.5 专用网
1.2.6 传统电话与IP电话
1.3 北美编号计划
1.3.1 特殊号码
1.4 美国对电话网的调整
1.4.1 最终决定的修改
1.4.2 竞争进入本地服务领域:旁路
1.4.3 竞争接入提供商
1.4.4 1996年《电信法》
1.4.5 本地电话号码的可移植性
1.4.6 竞争产生的作用
1.4.7 热点问题与TA96
1.5 电话协会
1.5.1 标准化组织
1.5.2 管理组织
第2章 数据网介绍
2.1 计算环境的演化
2.1.1 大型主机
2.1.2 小型计算机
2.1.3 个人计算机
2.2 OSI-ISO参考模型
2.2.1 参考模型中的分层
2.2.2 今天的OSI
2.3 其他模型
2.3.1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2.3.2 Internet协议族
2.4 一些样本网络
2.4.1 SOHO网络
2.4.2 小型公司网络
2.4.3 企业网
第3章 因特网介绍
3.1 因特网是什么?
3.1.1 因特网的历史
3.1.2 因特网与其他连网项目
3.1.3 商业因特网
3.1.4 因特网的开发. 管理和监控
3.2 因特网的结构
3.2.1 因特网成分
3.2.2 因特网的层次结构
3.2.3 连通
3.3 连接因特网
3.3.1 拨号接入
3.3.2 宽带接入
3.3.3 宽带连接
3.3.4 因特网服务
3.4 小结
第2部分 网络基础
第4章 物理层
4.1 物理层体系结构
4.1.1 单工. 半双工和双工之间的差别
4.1.2 点到点与点到多点
4.1.3 并行与串行物理通信
4.2 通信介质
4.3 信令与信息内容
4.3.1 宽带信令
4.3.2 基带信令
4.3.3 宽带与基带, 模拟与数字
4.3.4 信今约束与信道容量
4.4 时序与同步
4.4.1 并行物理接口中的时序
4.4.2 串行物理接口中的时序
4.5 物理层上的复用
4.5.1 频分复用
4.5.2 时分复用
4.6 物理层协议举例
4.6.1 EIA-232-E
4.6.2 ITU建议X.21
4.7 小结
第5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
5.1 数据链路层功能
5.2 数据链路层服务
5.2.1 线路访问控制
5.2.2 其他线路访问控制
5.2.3 帧同步
5.2.4 数据界定
5.2.5 透明性
5.2.6 错误检测与恢复
5.2.7 流量控制
5.2.8 地址
5.2.9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5.3 旧数据链路协议
5.3.1 HDLC
5.3.2 BISYNC
5.3.3 DDCMP
5.4 服务的发展
5.4.1 点到点协议
5.4.2 LAN协议
5.4.3 WAN协议
第6章 交换
6.1 交换的基本概念
6.1.1 电路交换
6.1.2 分组交换
6.2 分组网
6.2.1 无连接分组网
6.2.2 面向连接的分组网
6.3 交换机
6.3.1 电路交换机
6.3.2 分组交换机
6.4 小结
第7章 网络层
7.1 网络层的作用
7.2 面向连接的网络
7.3 路径控制
7.4 无连接网络
7.4.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7.5 协议及常用模式的实例
7.5.1 AppleTalk
7.5.2 DECNet四型网
7.5.3 IPv6
7.5.4 IPX
7.5.5 NetBEUI
第8章 传输层
8.1 传输层操作
8.1.1 传输层寻址
8.1.2 连接建立与释放
8.1.3 数据传输
8.2 特例:无连接传输层
8.3 传输层实例
8.3.1 TCP与UDP
8.3.2 ISO传输层协议
8.4 小结
第9章 高层协议
9.1 OSI与TCP/IP:三层与一层
9.2 会话层
9.3 对表示层和应用层的需求
9.3.1 表示层
9.3.2 应用层
9.4 应用服务层
9.5 TCP/IP应用服务层实例
9.5.1 电子邮件
9.5.2 万维网
9.6 OSI应用层实例
9.6.1 目录服务
9.6.2 远程过程调用
9.7 OSI表示层实例
9.7.1 压缩
9.7.2 加密
9.8 OSI会话层实例
9.8.1 NetBIOS
9.9 小结
第3部分 PSTN
第10章 传输
10.1 模拟金属线传输系统
10.2 数字金属线传输系统
10.2.1 为什么选用数字系统?
10.2.2 模拟到数字的转换:编解码器
10.2.3 T-1复用
10.2.4 T-1应用
10.2.5 M1/3复用
10.3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10.3.1 SONET/SDH信号层次结构
10.3.2 SONET跨度的分析
10.3.3 作为分层协议体系结构的SONET
10.3.4 SONET STS-1帧格式
10.3.5 SONET STS-1同步有效载荷信封(SPE)
10.3.6 SONET层小结
10.3.7 运营商(和客户)为什么喜欢SONET?
10.4 模拟光传输系统
10.4.1 波分复用
10.4.2 光网络的曙光
10.5 小结
第11章 PSTN中的交换
11.1 传输业务工程
11.1.1 解决传输业务问题
11.1.2 度量负荷
11.1.3 利用信息与确定阻塞概率
11.1.4 管理网络
11.2 传输业务交换
11.2.1 电路交换需求
11.2.2 交换机结构
11.2.3 数字交换机需求与举例
11.3 小结
第12章 公共信道7号信令
12.1 信令的历史
12.2 SS7的设计与实现
12.2.1 SS7的组成
12.2.2 SS7协议体系结构
12.3 智能网
12.3.1 IN服务举例
12.3.2 智能网的未来
12.4 小结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13.1 ISDN简介
13.1.1 为什么使用ISDN
13.1.2 ITU-T ISDN
13.2 ISDN详解
13.2.1 ISDN功能设备
13.2.2 ISDN参考点
13.2.3 ISDN信道
13.2.4 ISDN接口
13.2.5 ISDN信令
13.3 ISDN的当前状态
13.4 小结
第14章 无线电话系统
14.1 无线电波
14.1.1 移动无线电
14.2 蜂窝服务
14.2.1 蜂窝网络结构
14.2.2 接续
14.2.3 信令
14.3 复用技术
14.3.1 FDMA
14.3.2 TDMA
14.3.3 CDMA
14.3.4 FDMA. TDMA与CDMA的直接比较
14.4 GSM
14.5 第三代无线系统
14.6 小结
第4部分 数据网
第15章 局域网
15.1 LAN的组成
15.1.1 传输介质类型考虑
15.1.2 拓扑结构
15.1.3 LAN适配器
15.2 访问控制(MAC机制)
15.2.1 CSMA/CD
15.3 IEEE 802 LAN标准
15.3.1 IEEE 802.3:以太网
15.3.2 无线LAN:IEEE 802.11
15.3.3 逻辑链路控制:IEEE 802.2
15.4 桥接/交换体系结构
15.4.1 透明桥接
15.4.2 源路由桥接
15.5 小结
第16章 第一个PSPDN:X.25
16.1 ITU-T(CCITT)Recommendation X.25
16.1.1 X.25物理层:X.21/X.21bis
16.1.2 X.25数据链路层:LAPB
16.1.3 X.25网络层:分组层协议
16.1.4 X.25用户功能选项
16.1.5 X.25 PLP上的特殊操作
16.2 在PSPDN中使用的其他X.系列建议
16.2.1 互连PSPDN:Recommendation X.75
16.2.2 到PSPDN的交换接入:Recommendation X.32
16.2.3 PSPDN与ISDN之间的关系:Recommendation X.31
16.2.4 通过异步设备接入PSPDN:Recommendation X.3/X.28/X.29
16.3 PSDN接入选项. 价格模型与应用系统
16.4 小结
第17章 帧中继
17.1 帧中继基础知识
17.1.1 帧中继规范
17.1.2 服务类型
17.2 LAPF-核帧格式
17.2.1 DLCI值
17.2.2 显式拥塞通知
17.2.3 拥塞与帧丢弃
17.3 帧中继服务类参数
17.3.1 CIR的超订
17.3.2 零CIR
17.4 链路管理
17.4.1 链路管理功能
17.5 帧中继接入选项
17.6 网络到网络接口
17.7 帧中继与ATM
17.7.1 使用FRF.5的帧中继/ATM PVC网络互连
17.7.2 使用FRF.8的帧中继/ATM PVC服务互连
17.8 帧中继客户框架
17.8.1 ISP网中的帧中继
17.8.2 帧中继与其他协议
17.8.3 应用系统:LAN互连
17.8.4 应用系统:SNA
17.8.5 应用系统:帧中继上的语音
17.9 帧中继的实现问题
17.9.1 客户网络管理
17.9.2 多点广播服务
17.9.3 帧中继服务成本
17.9.4 帧中继设备
17.10 小结
第18章 异步传输模式
18.1 信元与速度:ATM的关键
18.1.1 ATM传输业务类
18.2 ATM分层与协议
18.2.1 ATM物理层
18.2.2 ATM层
18.2.3 ATM适配层
18.2.4 ATM分层与协议操作小结
18.3 ATM连接与操作
18.3.1 ATM传输业务类与服务质量参数
18.3.2 ATM连接与操作小结
18.4 ATM应用系统
18.4.1 通信公司主干网中的ATM
18.4.2 专用网络中的ATM
18.5 小结
第5部分 因特网
第19章 Internet协议族
19.1 网络接口层
19.2 Internet协议
19.2.1 IP寻址
19.2.2 地址类
19.2.3 子网掩码
19.2.4 IP路由
19.3 TCP/UDP传输层
19.3.1 服务类
19.3.2 用户数据报协议
19.3.3 众所周知端口
19.4 应用系统服务
19.4.1 DNS
19.4.2 FTP
19.4.3 ICMP
19.4.4 SNMP
19.4.5 SMTP/POP/IMAP/MIME
19.4.6 HTTP
19.5 小结
第20章 因特网接入选项
20.1 高速因特网接入与PSTN
20.1.1 拨号因特网接入——V.90调制解调器
20.1.2 不断线的因特网接入——ADSL
20.1.3 ADSL小结
20.2 高速因特网接入与CATV网络
20.2.1 CATV网络分析
20.2.2 CATV标准与协议
20.2.3 高速因特网接入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优缺点
20.2.4 电缆调制解调器小结
20.3 高速因特网接入的无线选项
20.3.1 基站无线选择
20.3.2 基于卫星的无线因特网接入选项
20.4 小结
第21章 ISP网络
21.1 接入
21.2 网络接入点(NAP)与专用对等接入
21.3 认证. 授权与记账(AAA)
21.4 基本服务
21.5 路由考虑与BGP
21.6 其他服务
21.7 小结
第6部分 聚合
第22章 ATM主干网介绍
22.1 ATM与因特网
22.1.1 网络接入点
22.1.2 作为第一层传输技术的ATM
22.1.3 vBNS
22.2 结合ADSL使用ATM
22.2.1 功能划分
22.3 帧中继网络选型
22.3.1 帧中继网络选项
22.3.2 帧到ATM传输流量管理问题
22.4 作为PSTN主干网的ATM
22.4.1 作为统一传输的ATM
22.5 ATM主干网小结
第23章 作为核心的Internet协议
23.1 服务质量
23.1.1 突出服务
23.1.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23.2 安全
23.2.1 加密介绍
23.2.2 公钥加密
23.2.3 数字证书
23.2.4 防火墙介绍
23.3 虚拟专用网络
23.3.1 通道
23.3.2 远程访问认证
23.4 IP电话
23.4.1 传统电话与IP电话的比较
23.4.2 组成
23.4.3 标准
23.4.4 应用系统
23.5 通信公司网络
23.6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