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西方心灵哲学的最新发展,推进我国心灵哲学的研究,我们选编了这本文集。本选辑由于篇幅所限仅从该学科的大量研究领域中挑选了最近研究较多、属前沿和焦点问题的九大问题。它们分别是:一、心身问题,即心理现象的本质、心与身的关系问题,当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还原主义、功能主义、“实现”和物理主义的二难困境等问题上。二、感受性质,即人在经历感觉等心理状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的特征或现象学性质。非物理主义者认为:物理主义已能同化各种“反例”,但是不能同化感受性质。感受性质是心理世界的“新大陆”,是物理主义无法说明的非物理的东西。而物理主义者针锋相对,在反击中将物理主义艰难地向前推进。三、随附性。这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新问题、新范式,指的是心理现象由物理现象所决定、依存的伴随或随带发生的特征。当然也可泛化到其他关系、属性之上,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这一研究是人们试图进一步把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在宇宙结构图景中的地位、在还原论和二元论之间寻找中间出路的产物,涉及到决定、还原、必然性、心物规律等心灵哲学和宇宙观的重大问题。四、意识。这里所说的意识是狭义意义上的意识,即贯穿于人的各种有意识心理现象中的共同的“觉知”“知晓”特征。围绕意识问题已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研究领域,有的还提出了"意识学"的概念。意识问题林林总总,现在有人把它区分为两大类问题,即“困难问题”和“容易问题”,前者指“经验”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五、思想的语言和心理表征。前者指的是不同于自然语言的“机器语言”,是人脑思维的真正媒介,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自然语言有形、声等特点,根本不可能为人脑所加工。后者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自身所得的信息的存储、加工的表达形式。这些研究真正深入到了心灵世界的内部结构、运作及机制。六、意向性和内容理论。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正是在此相交汇的。许多人认为:自然语言的意义与心理状态的意向性有关,而后者又根源于思想的语言、心理表征的语义性。但思想的语言的语义性是什么,与心理状态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关系,与心理语句的句法是什么关系,其语义性又由什么决定?这些是当前争论的焦点。七、他心知问题,即我心以外有无他心?如果有,如何认识、如何证明?认识他心的基础、根据、过程是什么?判断对象如机器人有无心灵、智能的根据是什么?争论主要集中在他心知怀疑论和类比论证两大问题上。八、行动哲学。这是在传统的自由意志问题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个专门研究行动的领域。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动的特征、标志、结构、解释和评价等问题上,触及到理由与原因的关系、有无涵盖心物关系的规律、心理有无原因作用等根本哲学问题。九、心理解释与民众心理学的地位。这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民众心理学是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理生活和日常解释活动中的、关于行动之原因的常识心理学理论。一般人包括很多哲学家在内所持的心理观、心身观以及由此所构成的宇宙观实际上是常识心理学的观点。这一研究不仅涉及到如何解释心理、心理学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心理现象的地位和命运、心理学有无自主性、是否会被还原、取消等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