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研究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意义
1.交往实践观:马克思新历史观的地平线
2.当代哲学的共同指向
3.超越后现代哲学的理论方案
第一章 交往实践观:历史反思与意义分析
1.古典交往实践观之历史考察
2.现代实践观的误区
3.后现代实践观的偏向
4.马克思:哲学视野
5.交往实践:特征与功能
6.交往实践的结构
6.1 交往实践:实体结构
6.2 交往实践:意义结构
6.3 交往实践:辩证结构
第二章 往实践:动态活动
1.交往活动
1.1 交往活动:发生学基础
1.2 交往活动:逻辑分析
2.交往关系
2.1 交往关系:基本特征
2.2 交往关系:结构与功能
3.交往实践场
3.1 交往场:意义分析
3.2 生产性消费:实践的解读
4.交往实践形态
第三章 交往主体与主体际
1.主体际转向:话语分析
1.1 大写的自我:单一主体性
1.2 类的反思:走出自我困境
1.3 主体的分裂:复主体
1.4 主体性的黄昏:无主体话语
1.5 主体际:走出围城
2.交往之谜:结构分析
2.1 他们的目光:美杜莎之谜
2.2 父法权威:他者话语
2.3 共在与差异性;延搁出场之谜
3.交往主体:综合分析
3.1 交往主体:本性分析
3.2 历史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3.3 全球化交往结构与主体资质
第四章 “底板”:中介客体
1.“合晶”:中介化的对象,对象的中介
2.中介客体:存在方式
3.意义占有与延搁:异化及扬弃
第五章 交往实践:意义的共在结构
1.意义的向度
1.1 意义的客体向度
……
第六章 交往实践辩证法:历史与未来
第七章 交往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