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人们在阅读书报杂志及通过其他媒介获取信息和知识过程中接触频率比较高以及较前沿的知识条目共三千余条。条目涵盖众多学科和领域,正文条目按词条知识领域分类编排,同类词条内再按笔画排序。以拉丁字母开头的条目,排在同类词条的开头部分。本书除正文外,另收录了与读报有关的十二种附录,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排列分别按约定俗成的时间、地区以及字母等顺序编排。本《通览》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综合性、基础性。本《通览》所收条目具有广阔的包容范围,涉及到通俗阅读中可能碰到的所有主要领域。在扫描视角方面,既兼顾到了面向现实和未来,又突出了历史深度;既考虑到国际环境和进展,又始终立足于国内现实,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知识背景‘;在而使全书内容透出广泛、综合的色彩。第二、知识性、可读性。本《通览》摆脱了一般专业辞书的模式,在对大量相关内容消化理解以及借鉴、参考大量工具书和专业资料的基础上,从一般性、非专业读者的角度,对知识内容进行再组合,以提供尽量多的营养和有用内容,昼减少冗余度。在提高相关性和逻辑性的同时,针对知识性的基本要求,有选择地适当扩展和补充相关内容,或延伸概念的内涵,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充合理、必要的知识量,增强知识和背景的内在吸引力和魅力。第三,参考性,客观性。第四,前瞻性、开创性。[前言]在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信息和知识正在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信息的传播以及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正在成为贯穿一切领域的基本活动。除各个领域和部门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范围广泛的专业性信息和知识交流外,通过各种传统的和新的媒体进行的针对广泛受众的大众传播和综合性阅读,也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过程。这后一个过程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纽带,而且也是人的发展、完善和健康生存的重要保证。从这个角度说,阅读书报,收视收听音像节目,以及通过虚拟网络参与沟通,不仅已成为每个人的人生需要和角色义务,而且构成了社会整合和文化凝聚的重要内容。然而,出乎一般所料,这个过程却总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大的、更重要的方面暂且不谈,单单阅读和传播过程中的知识、背景和常识障碍,也常常会成为交流和吸收的挡道老虎。在当今信息加速泛滥、各领域专业化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所有人都只能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的片断的知识。很多对于专业领域的人士而言是常识和基础背景的知识,对于其他许多人便是阅读和有效交流的障碍。即使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也做不到事事通晓。挂一漏万、孤陋寡闻,已成司空见惯。究其根源,便是因为信息和知识的膨胀已使传播和沟通增加了困难;知识具有继承性和回溯性,即时的事件和进展具有历时背景。因而,对于主要以当前为活动舞台的很多人而言,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历史含义的过去背景与知识,便也常常成为歧途。不知“三反五反”为何物,不知什么是“冷和平”、“核冬天”,不知道哪儿曾经出现过所谓“裴多菲俱乐部”,已是当代众多学子的知识断崖,也是不少读者阅读、交流的陷阱和贻笑大方的原因;虽然大众传播和综合阅读材料一般是通俗的、非专业导向的,然而,或者由于撰写者或传播者不屑为之,或者由于他们本身食而未化,所以大凡涉及到专业知识或背景知识时,往往便埋下了地雷。对于这些专业知识和背景情况,通常虽可从专业辞书或出版物中求索答案,但是那儿的诠释甚至更容易将人引入五里雾中。况且有哪个读者会备全各相关领域的专业辞典和参考书呢?显然,知识瓶颈的存在以及“嚼饭哺人”性通俗综合工具书的匮乏,实为另一障碍;知识的产出周期大幅缩短,新专业、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其产出速率之快,更替周期之短,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而一般辞书和专业工具书都大大滞后于这种进展,这给紧跟大众媒体追踪前沿变革的读者带来了新的困难。网络、虚拟、加密、节点、次生环境、现代病、后科学等已开始充斥报章杂志,并已成为普遍传播的概念和语词;ARP、POS、APS、BBS、BCR、CA、EQ、CUN等缩略语已堂而皇之地成为后现代话语的成分。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出现对这些进入宏大话语的新成分进行甄选诠释的工具书,已有的相关辞书其实只是专业人士的晦涩的天书,对于一般读者是无用的;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各个领域知识的交混、融合和跨界互渗,以及时空维度的扩展和畸变,已使大众传播和通俗综合阅读材料的知识涵盖面极度扩张。解读股市信息时总是绕不过国际时事和某些科技前沿与企业发展理论,而关心社区事务的人,也总是会碰到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知识难题和背景信息。由此可见,个人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和综合性工具书的阙如,也是有效阅读和传播的新的障碍。有鉴于此,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郝铭鉴先生和编辑室主任林爱莲女士的共同策划下,我们编写了这本《新世纪读报知识通览》。其宗旨是,为最广大的普通读者提供一本有助于消除上述传播障碍的知识性工具书和参考读物。在此成书之际,细细考量全书,我们欣慰地感到,本《通览》已以下述特色基本实现了这个宗旨。第一,综合性、基础性。本《通览》所收条目具有广阔的包容范围,涉及到通俗阅读中可能碰到的所有主要领域。在扫描视角方面,既兼顾到了面向现实和未来,又突出了历史深度;既考虑到了国际环境和进展,又始终立足于国内现实,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知识背景;因而使全书内容透出广泛、综合的色彩。在兼顾知识体系本身结构合理性和完整性的同时,《通览》着意追求内容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从众多概念和基础知识中,选取综合读物和大众传播中与作为重点和特色的一般性知识内容相关的概念、知识和背景,从而大大提高了全书的针对性和辅导性。我们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还可能出现许多本来可以弥补的空白,但一切为了针对实用,为了突出满足综合性通俗阅读的特殊需要,最后还是决定采取了现在的编辑方针,相信读者会赞同的。退一步说,任何一本这样的《通览》,也无法在这有限的篇幅内实现学科和领域的完整性与系统化。第二,知识性、可读性。本《通览》摆脱了一般专业辞书的模式,在对大量相关内容消化理解以及借鉴、参考大量工具书和专业资料的基础上,从一般性、非专业读者的角度,对知识内容进行再组合,以提供尽量多的营养和有用内容,尽量减少冗余度。在提高相关性和逻辑性的同时,针对知识性的基本要求,有选择地适当扩展和补充相关内容,或延伸概念的内涵,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充合理。必要的知识量,增强知识和背景的内在吸引力和魅力。在内容取舍和行文上,尽量提高可读性。先哲爱默生说过,好的辞书是可以作为读物阅读的,这也是我们编撰这本《通览》的核心目标之一。我们的目标是,首先它必须可读,然后才是可查。因而条目的处理突破了概念和语词的定义解释,而是将重点和力气花在了提供相关的有用知识上。这是此《通览》的最大特色之一。第三,参考性、客观性。我们认为一本好的《通览》,除了提供合适有用的知识并能让使用者在不费力的情况下阅读吸收外,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排解疑难,辨伪匡正。为达此目的,本《通览》十分重视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所有条目均尽量依据可能获得的参考材料进行比较、核对、求证、查考。为了使条目包含的内容具有最大的客观应用范围并适合尽量广阔的时空,我们集中注意于相关的客观事实和核心内容,不做主观的价值判断,避免教条主义的标签和意识形态上的人云亦云。如是,我们认为,《通览》中的不少条目为专业研究者和各种人士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东西。因而,此书也不失为一本综合性的辞典类工具书。第四,前瞻性、开创性。编写过程的自始至终,我们一直关注此《通览》的先进性,尽量争取摆脱陈规旧套,既不使其成为专业辞典和学科经典的翻版,又不沦为杂乱无章的市井手册:我们需要的是一本严肃的、有用的知识汇编。我们抵制了某些流行读物和工具书收罗趣闻轶事和故事传说的诱惑,时时防止将《通览》编成一本复述已然事件的记录,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在可以举一反三并能在最广阔的范围与领域内应用的基础知识和背景上。这样做突出了前瞻性,努力反映最新的内容,涵盖最前沿的学科、领域和进展,不少内容甚至保持了与现实的同步。即使对于传统性基础知识和历史背景的处理,也总是尽量从可以预见的应用角度去决定取舍并予以展开。可以说,这本《通览》是面向未来的,是一次开拓视野和前程的尝试。虽然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尽最大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但毋庸讳言,由于各知识领域的动态性和多面性,加之编写者本身知识面的缺陷和多人参与必然会出现的参差,本《通览》定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也一定会有考虑不周和谬误失察的地方,恳请读者原谅并教正。最后,关于本书书名,作一简单说明。“读报”,指代一切与大众传媒相关的阅读和接受传播活动,包括电子媒体,当然,读报仍然被视为最主要的活动;“通览”,取其综合、通用、基础和涵盖丰富之义,并试图借此突出和传达阅读、参考之用意。愿读者能认可个中含义并能以不同方式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