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铺着呢子、中央放个长颈玻璃瓶的桌子,桌子后面常坐着一排审讯人。小说主人公曾上百次地坐在审讯人对面被审讯。最后,主人公异化了,不受审讯就无法生活了,只有坐到审讯桌前,才觉得真实。最终,他于深夜溜进那间他熟悉的屋子,平生头一次就坐在了讯问席上。狂喜之余倒在桌上死去。这种写法,颇有卡夫卡的韵味和深意。作者1937年生,是前苏联非常著名的作家,曾被批评界誉为“当代的果戈里”,是苏联解体后创作热情、风格和情绪无太大变化的少数名作家之一。通过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历史,以非常平白、日常化的情节和细节,叙述社会、政治的变化带给人们生活、言行和命运的变化。政治时事如戏,人生命运亦如戏。作者并不刻意去组织营构什么戏剧化的情节和纠葛,作品却处处浸润着戏剧的元素,反映了苏联时代人民在一种自己的命运不可测知的社会中生活的状况。作者是前苏联时期很著名的诗人、弹唱诗歌的歌星,小说反映了他不衰退的批判精神和抒情风格。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