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对每个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人的记忆”,还有不少的他们共同的“集体记忆”。长时间只能看到8个样板戏的内地观众,被港剧里面所演绎的最基本的人性故事,以及丰富多元的人性世界所吸引,上海滩的诡谲莫测,蒙古草原的自由奔放,或者如《义不容情》里所张扬的善恶交战的道德力量,给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们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童击。港剧给我们提供了观看更多世界图景的机会。在我看来,20世纪80年代,也正是给每个人机会的一个时代。英国作家约翰·埃利斯说,电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私生活,这是我看到的揭示大众文化精髓的最精准的一句话。在香港,内地和台湾,甚至新加坡,在亚洲的华人世界里,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相近的伦理观念。在港剧里面,我们看到了东方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同时作为“观看者”,我们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的时代,私的空间和公共的空间。用一本书来记录这些深深地影响了国人精神生活的港剧,是一件具有文献性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发掘,归纳与整理恰逢其时。主编者曾子航是电影频道《佳片有约》的主持人,他曾就读于广州的中山大学,他在大学时代就观看过大量的港剧,也一直有心地收藏“关于港剧的一切”。今天,他和他的朋友们所做的这样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出于怀旧的目的,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份翔实的文献。这样的事情,港剧的原产地-香港,都还没有人来做。作者做的是大众文化研究,却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腔。他们用纪实与娱乐并行的态度,以人物列传和类型研究为主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有关我们和我们的时代的记忆的纵深的行走,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当然,港剧仅仅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民众最重要的文化消费之一,和它相伴的还有邓丽君的歌曲,琼瑶的小说,三毛的散文,金庸的小说,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剧以及大陆自己所制造的大众文化产品等等。作者透过书中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港剧和那些在我们城闪光的港星,试图勾勒出20世纪末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大陆大众文化的基本轮廊。他们完成了这样的描绘,这,便是意义之所在。2003年3月7日于盼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