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在中国文学理论历史上已有几千年。早在先秦时期,“气”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存现于诸多典籍之中,其先所指称的是物质世界之元,俟后,“气”又进入精神领域,指称人的精神力量。至于魏晋,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首创以“气”论文之始,并赋予“气”以更为丰富的美学意义。此后中国的文学理论历史长河中,不计其数的论者、作家、诗人鼓帆奋桨、推波助澜,继相掀起以气论文的高潮,使得气势理论走过了它由“气”到“文气”再到“气势”、“气”“势”合一的曲折航程,最终成为纵贯中国文论历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但是,在这一漫长的理论探涉与实践创造的过程中,诸家所论气势,大多笼统抽象、玄虚高妙,甚至只是局限于风格体貌之囿。本书征引了大量文论资料兼及具体作品,从实质、特性、类型、文化精神诸方面,对气势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统理、探研,使之坐实明确、系统完善,进一步发掘其理论价值,剖露其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