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

定 价:¥22.00

作 者: (德)F.X.贝阿(F.X.Bea),(德)E·迪维特里(E.Dichtl),(德)M·施维策尔(M.Schweitzer)主编;王演红[等]译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企业管理

ISBN: 9787309020366 出版时间: 199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51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是《企业管理学》的第二卷。本卷的核心内容是管理。与一般的管理类图书所不同的是,除了在引言中介绍了一般的管理概念、理论、功能、模式和手段之外,全书只分制定计划与检查监督、组织机构和信息三章。而在信息这一章中,包括了其他管理类图书中都独立的会计部分,这样的编排独具匠心,说明原作者对企业的经营与运作过程十分了解和熟悉。本书同时也是一本教科书,可供我国企业管理干部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F·X·贝阿博士,教授1937年出生。1957-1959年在维也纳世界贸易大学、1959-1961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学,1961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在那里担任助教(1961-1969年)。此后在图宾根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担任专业指导(1969-1972年)。1972年在霍恩海姆大学任企业管理学教授,主要方向为工业企业管理学,1981年起在图宾根大学担任同样工作。1981-1996年在上海和苏鲁巴亚的大学任客座教授。出版的著作和参编的著作:《企业管理学》(3卷,1992-1994年共有6版)、《战略管理》(1996年第2版),“UTB丛书”和《企业计划文集》。M·施维策尔博士,教授1932年出生。19451959年在汉诺威工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学习企业管理,1963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是1966-1968德国研究委员会奖学金获得者,1968年取得大学授课资格。1969年图宾根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1974年起担任图宾根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系主任,1984年起在斯图加特任符腾堡管理与经济委员会研究负责人。已出版的著作和参编的著作:《成本与收益计算》(1995年第6版)、《会计手册》(1993年第3版)、《德国工商管理手册》(1989年)、《企业管理学》(3卷,1992-1994年共有6版)、《工业企业管理学》(1994年第2版)。E·迪维特里博士,名誉博士,教授。1935年出生。1959-1963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学,1964年获得“商学士”学位,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9年获得大学授课资格。1970年成为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主要方向为市场学,从1976年起在曼海姆担任同样职务。1969-1996年在图宾根、中国上海、奥地利维也纳、波兰克拉考等地的大学任客座教授,1993年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政治学名誉博士称号。

图书目录

     目 录
   引言:管理
    一 管理的概念
    二 管理理论
    三 管理的功能
    四 管理模式
    五 管理的手段
   第一章 制定计划和检查监督(马塞尔·施维策尔)
    第一节 制定计划作为管理手段
    一 制定计划的概念和目的
    (一)制定计划和计划的概念
    (二)制定计划的目的
    二 制定计划过程的局部任务和阶段性
    三 制定计划和信息
    (一)信息概念
    (二)制定计划就是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
    (三)在不同信息状况下的制定计划
    四 制定计划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制定计划的类别
    一 根据参考值划分制定计划的类别
    二 根据协调形式划分制定计划的类别
    (一)协调形式的特征
    (二)按照时间上的协调关系制定计划
    (三)按实际内容上的协调关系制定计划
    (四)按照级别上的协调关系制定计划
    三 按照应变形式区分制定计划的类别
    (一)应变形式的特征
    (二)根据应变节奏制定计划
    (三)根据局部计划的约束性制定计划
    第三节 制定计划过程的阶段性
    一 制定计划各阶段的任务
    (一)确立目标
    (二)确定难题
    (三)寻求备选方案
    (四)预测
    (五)备选方案的评估和决策
    二 举例:在制定投资和生产程序模拟计划时各计划
    阶段的任务
    第四节 企业的计划体系
    一 一个计划的组成部分
    二 一个实用计划体系的结构
    三 对计划体系的评判
    (一)计划体系的特征
    (二)计划体系的效用
    第五节 作为管理手段的检查监督
    一 检查监督的概念和目的
    二 检查监督的阶段和子任务
    三 检查监督的分类
    (一)根据参考数据划分检查监督的类别
    (二)根据计划值和对比值划分检查监督的类别
    四 企业的检查监督体系
    (一)制定计划核算和检查监督核算举例
    (二)检查监督体系的效用
   第二章 组织(克努特·布莱歇尔)
    第一节 基础
    一 组织的概念和任务
    二 组织理论思想
    (一)单个的思想观点
    (二)整体思想
    第二节 环境和企业是组织的条件范围
    第三节 企业的组织系统
    一 作为管理手段的组织
    二 结构和行为
    三 组织分析和组织综合
    四 组织系统要素
    五 组织系统的关系
    六 组织的基础系统和中间系统
    (一)基础系统
    (二)中间系统
    七 形态:组织系统的形态
    第四节 组织机构的形式和模型
    一 组织形式
    (一)组织形式的类型
    (二)不同组织形式的行为
    二 组织模型
    (一)一维组织模型
    (二)多维组织模型
    (三)控股结构
    第五节 战略、结构和文化的协调
    一 战略和结构
    二 结构和文化
    三 战略和文化
   第三章 信息
    第一节 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
    (贝恩德·埃里希孙 彼得·哈曼)
    一 决策和信息
    (一)概念
    (二)决策论的基本模型
    (三)描述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四)解决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五)不确定性问题
    (六)不完全性问题
    二 企业信息的组织机构
    三 信息决策
    (一)需求决策
    (二)收集决策
    (三)预算决策
    四 信息收集
    (一)征询
    (二)观察
    五 信息处理
    (一)数据的简化归结
    (二)关系的分析
    六 信息综合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埃里希·察恩)
    一 管理与信息
    (一)信息的重要性
    (二)信息决策系统
    (三)人机系统
    二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信息技术的领域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 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系统
    (一)组成部分
    (二)功能
    (三)系统联接
    (四)应用
    四 信息管理
    (一)基础
    (二)本质与内容
    (三)范畴和任务
    (四)目标和功效潜力
    (五)可能的作用
    第三节 会计
    一 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部门(沃尔夫冈·艾泽勒)
    (一)企业会计中对经营过程的反映
    (二)会计的结构与目标
    (三)会计的组织
    二 资产负债表(沃尔夫冈·艾泽勒)
    (一)资产负债表概念
    (二)资产负债表目的
    (三)资产负债表分类(资产负债表种类)
    (四)年度结算和编制资产负债表
    (五)康采恩年度结算及财务状况的公开
    (六)年度结算的审计和公开
    (七)1990年的德国马克初始资产负债表
    (八)账目公布的国际化
    三 成本核算(盖尔哈尔特·舍雷尔)
    (一)基础部分
    (二)成本核算的系统结构
    (三)成本核算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 预测(克劳斯·布罗克霍夫)
    一 预测的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
    (二)类型
    二 预测和决策
    (一)企业核算的类型
    (二)预测形成的主要步骤
    三 方法选择的标志
    (一)启迪性标志
    (二)过去的过去可确定性的统计标志
    (三)经济标志
    四 精选的预测方法
    (一)概述
    (二)由访询得出的预测
    (三)引导显示器
    (四)时间序列分析
    (五)回归模型
    五 预测和电子数据处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