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绪论(初版)
一、出身和家世
1 农商世家
溪口便是浙东山区新昌、天台地区通往宁波的一个交通要冲,也是浙东山区的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蒋介石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之中。
后来每当蒋介石回忆起他童年的不幸,恶势力的欺凌时,仍有一种愤愤不平之慨!对他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劝教,表示了深切的感激之情。
2 封建的传统教育
尤其是他的母亲王采玉,虽读书不多,却能“深明春秋大义”和“儒家的忠孝大节”。
蒋介石还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一直将曾国藩对于其子弟的训诫作为榜样,在黄埔军校时,专门编了一本《曾国藩军事语录》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本。
3 民主思潮的启迪
蒋介石在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受到民主思潮的启迪。第一次向他灌输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是他的老师蒋谨藩。
二、参加辛亥革命
1 留学日本
最后终于说服了考官,被正式录取,并在这一年的夏季,进入了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
1908年,蒋介石连春节都没有回家,就与这一批赴日留学生一起从保定出发,到东北陆军部的指定地点集合,然后到大连乘船,在日本神户上岸,改乘火车去东京的振武学校学习。
节制饮食是日本军队生活的一大特点,以此来训练士兵“对于事物的一种忍耐工夫,并且和社会教育、精神教育有其共通性”。
日本军队的又一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但日本军队中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下级必须绝对的服从上级,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他后来封建专制独裁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
其中对蒋介石影响最深的,当是日本军队中的“大和魂”和“武士道”精神,所有的官兵都把服从国家命令视为军人的天职,严守纪律,执行命令。
2 加人中国同盟会
由于同盟会本部在东京,这里也成为广大热血青年所向往的地方,纷纷东渡,寻找苹伞的光明。正如刊、中山后来总结当时的革命形势时所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蒋介石加入同盟会应该是在他去日本后不久,陈其荚离开日本之前。
3 参加杭州光复之役,
陈其荚发出“十万火急电报”,催促正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迅速回国,策动沪、杭地区的武装起义。
蒋介石和女革命家尹锐志、尹维俊等,也都加入了敢死队。
4 受命刺杀陶成章
最后还是由光复军总司令部根据广慈医院的详细记录,才侦知凶手乃“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湖州人(王竹卿)”,凶手谋主不是别人,正是表示要“严密查缉”凶犯的沪军都督陈其美。
二人将陶喊醒,陶醒来刚转过头,凶手即掏出手枪向陶射击,子弹从左颊穿入脑部,陶成章当即殒命。一位革命元勋就这样死于非命。
案发后,蒋介石逃往日本,逍遥法外,王竹卿不久即被光复会总部查获、处死,这一凶杀命案由于陈其荚的压制,也就不了了之。
5 避居日本编《军声》
不久即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这时他有感于世界各国都在开展军备竞赛,同时也为了发挥他过去一直学习军事的专长,乃决定创办《军声杂志》,以研究军事学术。
而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日、俄之间在联合侵略中国的问题上,又取得了新的谅解。因此,他认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防御比南方更为重要。
他提出利用英、俄两国在巴尔干战争中所产生的利害冲突,抓住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处于困境的机会,主动地采取恢复中国主权的巨大行动。
三、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 进攻江南制造局
在讨论上海讨袁军进攻方略时,蒋介石提出先攻取江南制造局,只要攻占了江南制造局,整个上海将不战而下。陈其荚采纳了蒋介石的意见。
由于战斗激烈,讨袁军伤亡惨重,仅张绍良营即死伤一百多人,张绍良自己亦中弹阵亡。
2 参加肇和军舰等起义,
便决定派蒋介石去东北主持,发动起义,于是急电蒋介石东来日本,“再定大计”。
由孙祥夫协助王明山、王晓峰二人,在外白渡桥将其刺死。蒋介石也参与了刺杀郑汝成的策划工作。
为了不使整个起义计划受到影响,他们决定提前在12月5日下午4时,即肇和军舰开拔的前一天发动起义。
事后蒋介石拥陈其荚逃到他在新民里的一所私寓里隐蔽。肇和军舰的起义宣告失败。
3 参加护国之役
杨虎和蒋介石等一到,王连德等即在内发动士兵起而响应,江阴要塞不战而下。
四、在护法运动期间
1 任职粤军转战闽西
他参加了进攻福建的计划会议,拟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提出粤军第一期作战,“以主力由左翼蕉岭、松口进攻上杭、永定,即由左翼山地以压迫敌军至右翼海岸线,并威胁其后之根据地。”
但是,这次攻势一开始即出师不利,丢失大埔。
永泰战役以后,蒋介石回到漳州的粤军总司令部、。因南北停战,他在军中感到无事可做,便于1919年3月请假回上海。
2 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
他的工作很轻闲,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工作,而且也有个满意的收入,因此就给他的道德堕落造成了比较多的机会。
蒋介石在个人婚姻问题上总是喜新厌旧的,就在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不久,两人眷恋还如胶如漆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爱上了另一位女子,这就是后来的宋美龄。
蒋介石派他的秘书陈舜耕将陈洁如送到美国,在那里终日读书、养蜂、养花种草以自娱。50年代转寓香港,终老至死,为蒋介石的“家国名誉”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
……
五、徘徊两年 重返大本营
六、黄埔建军
七、平叛东征
八、奋迹功名
九、率师北伐
十、迁都之争
十一、南昌谋变
十二、背叛国民革命
十三、第一次下野和复职
十四、“统一”全国
十五、谋求独揽党政军最高权力
十六、和军事实力派的大较量
十七、与不同政派的政治争斗
十八、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
十九、重新上台
二十、统辖对日军事
二十一、悉力“剿共”
二十二、排除异己 压制救亡
二十三、“纳谏”抗日
二十四、走上抗战道路
二十六、督导初期抗战
二十七、在国共合作道路上后退
二十八、坚持中期抗战
二十九、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三十、保存实力 消极抗日
……